卷五 第2页
左传》云:‘晋赵简子纳卫太子蒯瞆于戚,夜行迷道,阳虎曰:右河而南必至焉。
’此时河转北流,故谓河东为右也。
又《曲礼》云:‘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
门以向堂为正,故左在西而右在东,亦其义也。
按建业之西,江水北流,则当左在西而右在东。
今以江东为江左,则是史官失其义也。
若非史官失其义,则后人之传写误也。
” ◇我承其弊 《史记》宋义云:“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弊。
”明曰:“‘承’字奉上之义于理不安,当作乘陵之‘乘’,与乘胜逐北、以刚乘柔其意同也。
” ◇徒行 范晔《后汉书》蔡琰见曹公,“蓬首徒行而入。
”明曰:“不乘车者谓之‘徒行’,不履袜者谓之‘徒跣’。
今文姬盖‘徒跣’,非‘徒行’也。
故下文云曹公‘与之巾袜’。
” ◇象傲 《后汉书》刘表《与袁谭书》曰:“昆弟之嫌,未若重华之于象傲。
”明曰:“按《虞书》云‘瞽子,父顽、母嚚、象傲’。
然则‘象’是舜弟之名,‘傲’是不恭之称,非两字名。
” ◇潇湘逢故人 柳文畅《江南》云:“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近代词人皆以为二人旧是往人,忽于潇湘之上相逢遇也。
明曰:“据其题称《江南曲》,是乐府闺情之诗也。
诗述妇人夫婿出行之后,于春月采苹,次见洞庭湖上有人为客而归。
妇人因问其夫,其人答言于潇湘之上逢见汝之夫更前去也。
故此妇人言‘故人去不返,春华复将晚’,言己之年貌渐衰也;‘不道新知乐,祗言行路远’者,此妇人忆其夫在外恋新人而不归,托言行路远耳。
妇人谓夫为故人,非谓往人逢遇也。
”或问曰:“今湖州有白苹洲,题此诗于庭内,则所言洞庭,得非具区之洞庭山耶?”答曰:“按其题称《江南曲》,其诗云‘潇湘逢故人’,洞庭当与潇湘接,非具区中之洞庭山。
又《尔雅》云:‘水中可居曰州’,然则水中洲渚,所在有之。
盖文畅曾守吴兴,后人遂题其诗于吴兴之洲,因为名耳。
” ◇白苹 明曰:“经典言苹者多,先儒罕有解释。
《毛诗草木疏》亦未为分子,而《湖州图经》谓之不滑之莼,大谬矣。
按《尔雅·释草》云:‘苹,大萍’,《左传》云:‘苹蘩蕴藻之菜’,然则苹为萍类,根不植泥,生于水上,今人呼为浮菜者是也。
入夏有花,其花正白,故谓之白苹。
”或曰:“苹花夏生,而柳恽诗云‘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何也?”答曰:“以苹花色白,故通无之时,亦可呼为白苹也。
” ◇蔓菁 今人呼菘为蔓菁,云北地生者为蔓菁,江南生者为菘,其大同而小异耳,《食疗本草》所论亦然。
明曰:“此盖习俗之非也。
余少时亦谓菘为蔓菁,常见医方用蔓菁子为辟谷药,又用为涂头油,又用之消毒肿。
每讶菘子有此诸功,殊不知其所谓。
近读《齐民要术》,乃知蔓菁是萝菔苗,平生之疑涣然冰释,即医方所用蔓菁子、皆萝菔子也。
汉桓帝时年饥,劝人种蔓菁以充饥;诸葛亮征汉,令军人种萝菔。
则萝菔蔓菁为一物,无所疑也。
然则北人呼菘为蔓菁,与南人不同者,亦有由也。
盖鼎峙之世,文轨不同。
魏武之父讳嵩,故北人呼蔓菁,而江南不为之讳也。
亦由吴主之女名二十,而江南人呼二十为念,而北人不为之避也。
由此言之,蔓菁本为萝菔苗,亦已明矣。
”或曰:“根苗一物,何名之异乎?”答曰:“按地骨苗名枸杞,芎穷苗名蘼芜,藕苗名莲荷,亦其类也。
斯例实繁,不可胜纪,何独蔓菁萝菔不可异名乎?”又曰:“今北人呼为蔓菁者,其形状与江南菘菜不同何也?”答曰:“凡药草、果实、蔬菜,逾境则形状小异,而况江南北地乎?” ◇杞梓 近代文人多以杞梓为大材,可为栋梁之用。
明曰:“杞梓小材木,可为器物之用耳。
何以言之《左传》云:‘杞梓皮革,自楚往也’。
与皮革同文,故知非大材。
《
’此时河转北流,故谓河东为右也。
又《曲礼》云:‘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
门以向堂为正,故左在西而右在东,亦其义也。
按建业之西,江水北流,则当左在西而右在东。
今以江东为江左,则是史官失其义也。
若非史官失其义,则后人之传写误也。
” ◇我承其弊 《史记》宋义云:“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弊。
”明曰:“‘承’字奉上之义于理不安,当作乘陵之‘乘’,与乘胜逐北、以刚乘柔其意同也。
” ◇徒行 范晔《后汉书》蔡琰见曹公,“蓬首徒行而入。
”明曰:“不乘车者谓之‘徒行’,不履袜者谓之‘徒跣’。
今文姬盖‘徒跣’,非‘徒行’也。
故下文云曹公‘与之巾袜’。
” ◇象傲 《后汉书》刘表《与袁谭书》曰:“昆弟之嫌,未若重华之于象傲。
”明曰:“按《虞书》云‘瞽子,父顽、母嚚、象傲’。
然则‘象’是舜弟之名,‘傲’是不恭之称,非两字名。
” ◇潇湘逢故人 柳文畅《江南》云:“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近代词人皆以为二人旧是往人,忽于潇湘之上相逢遇也。
明曰:“据其题称《江南曲》,是乐府闺情之诗也。
诗述妇人夫婿出行之后,于春月采苹,次见洞庭湖上有人为客而归。
妇人因问其夫,其人答言于潇湘之上逢见汝之夫更前去也。
故此妇人言‘故人去不返,春华复将晚’,言己之年貌渐衰也;‘不道新知乐,祗言行路远’者,此妇人忆其夫在外恋新人而不归,托言行路远耳。
妇人谓夫为故人,非谓往人逢遇也。
”或问曰:“今湖州有白苹洲,题此诗于庭内,则所言洞庭,得非具区之洞庭山耶?”答曰:“按其题称《江南曲》,其诗云‘潇湘逢故人’,洞庭当与潇湘接,非具区中之洞庭山。
又《尔雅》云:‘水中可居曰州’,然则水中洲渚,所在有之。
盖文畅曾守吴兴,后人遂题其诗于吴兴之洲,因为名耳。
” ◇白苹 明曰:“经典言苹者多,先儒罕有解释。
《毛诗草木疏》亦未为分子,而《湖州图经》谓之不滑之莼,大谬矣。
按《尔雅·释草》云:‘苹,大萍’,《左传》云:‘苹蘩蕴藻之菜’,然则苹为萍类,根不植泥,生于水上,今人呼为浮菜者是也。
入夏有花,其花正白,故谓之白苹。
”或曰:“苹花夏生,而柳恽诗云‘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何也?”答曰:“以苹花色白,故通无之时,亦可呼为白苹也。
” ◇蔓菁 今人呼菘为蔓菁,云北地生者为蔓菁,江南生者为菘,其大同而小异耳,《
明曰:“此盖习俗之非也。
余少时亦谓菘为蔓菁,常见医方用蔓菁子为辟谷药,又用为涂头油,又用之消毒肿。
每讶菘子有此诸功,殊不知其所谓。
近读《齐民要术》,乃知蔓菁是萝菔苗,平生之疑涣然冰释,即医方所用蔓菁子、皆萝菔子也。
汉桓帝时年饥,劝人种蔓菁以充饥;诸葛亮征汉,令军人种萝菔。
则萝菔蔓菁为一物,无所疑也。
然则北人呼菘为蔓菁,与南人不同者,亦有由也。
盖鼎峙之世,文轨不同。
魏武之父讳嵩,故北人呼蔓菁,而江南不为之讳也。
亦由吴主之女名二十,而江南人呼二十为念,而北人不为之避也。
由此言之,蔓菁本为萝菔苗,亦已明矣。
”或曰:“根苗一物,何名之异乎?”答曰:“按地骨苗名枸杞,芎穷苗名蘼芜,藕苗名莲荷,亦其类也。
斯例实繁,不可胜纪,何独蔓菁萝菔不可异名乎?”又曰:“今北人呼为蔓菁者,其形状与江南菘菜不同何也?”答曰:“凡药草、果实、蔬菜,逾境则形状小异,而况江南北地乎?” ◇杞梓 近代文人多以杞梓为大材,可为栋梁之用。
明曰:“杞梓小材木,可为器物之用耳。
何以言之《左传》云:‘杞梓皮革,自楚往也’。
与皮革同文,故知非大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