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2页
为之讳。
岂父讳子谥,可用嫌名乎直今人读之非也。
” ◆《毛诗》 ◇序 先儒言《诗序》并《小序》子夏所作。
或云毛苌所作。
明曰:“非毛苌作也。
何以知之按《郑风·出其东门》序云:‘民人思保其室家’。
《经》曰:‘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毛传》曰:‘愿其室家得相乐也’。
据此《传》意,与《序》不同,是自又一取义也。
何者以有女如云者,皆男女相弃,不能保其室家。
即‘缟衣綦巾’,是作诗者之妻也。
既不能保其妻,乃思念之言,愿更得聊且与我为乐也。
如此则与《序》合。
今毛以缟衣綦巾,为他人之女,愿为室家,得以相乐。
此与《序》意相违,故知《序》非毛作也。
此类实繁,不可具举。
”或曰:“既非毛作,毛为《传》之时,何不解其《序》也?”答曰:“以《序》文明白,无烦解也。
” ◇沈朗新添 大中年中《毛诗》博士沈朗《进新添〈毛诗〉四篇表》云:“《关雎》后妃之德,不可为三百篇之首。
盖先儒编次不当耳。
今别撰二篇,为尧舜诗,取虞人之箴为禹诗,取大雅文王之篇为文王诗,请以此四诗置《关雎》之前,所以先帝王而后后妃,尊卑之义也。
”朝廷嘉之。
明曰:“沈朗论诗,一何狂谬!虽《诗》之篇次,今古或殊,其以《关雎》居先,不可易也。
古人为文语事,莫不従微至著,自家形国。
故《序》曰:《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经》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由此而论,则《关雎》居三百篇之首,不亦宜乎!《语》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则孔子以《关雎》为首。
训子曰:‘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
’则《关雎》居《周南》先矣。
且诗有四始,一曰风,二曰小雅,三曰大雅,四曰颂。
《周南》实国风,而以帝王之事冠之,则失四始之伦也。
甚矣!不知沈朗自谓新添四篇为风乎为雅乎为风也,则不宜歌帝王之道。
为雅也,则不宜置关雎之前。
非惟首尾乖张,实谓自相矛盾。
其为妄作无乃甚乎?” ◇雎鸠 颜氏《匡谬》云:“雎鸠,白鷢。
”明曰:“按《左传》云:‘雎鸠氏,司马也’。
《尔雅》云:‘雎鸠,王雎’。
郭璞曰:‘今江东呼为鹗’。
毛苌云:‘雎鸠挚而有别’。
然则雎鸠之为鹗,不可易也。
《尔雅》‘又扬鸟,白鷢’。
是白鷢一名扬鸟,则雎鸠非白鷢明矣。
” ◇美目扬兮 《齐风·猗嗟》篇云:“美目扬兮。
”《毛传》曰:“好目扬眉也,”孔颖达曰:“眉毛扬起,故名眉为扬。
”明曰:“《经》无‘眉’文,毛何得以为扬眉孔又以为眉毛扬起,是其不顾经文,妄为臆说。
盖扬者,目之开大之貌。
《礼记》云‘扬其目而视之’是也。
” ◇美目清兮 又曰“猗嗟名兮,美目清兮。
”《毛传》曰:“目上为明,目下为清。
”明曰:“亦非也。
清者目中黑白分明,如水之清也。
《卫风》云:‘美目盼兮”,若以目下为清,盼当复在何所?” ◇曷又従止 《齐风·南山》刺襄公鸟兽之行也。
《经》云:“既曰庸止,曷又従止?”孔颖达曰:“以意従送,与之淫耳,非谓従至鲁也。
”明曰:“按《左传》桓三年,公子翚如齐,送姜氏于欢,鲁地。
然则诗言‘曷又従止’,是谓従送至欢,入于鲁地,则颖达之言失也。
” ◇硕鼠 《魏风·硕鼠》刺重敛也。
孔颖达曰:“硕,大也。
其鼠头似兔尾,黄色。
”又引许慎云:“硕鼠有五伎,皆不长。
”陆玑《虫鱼疏》云:“今河东有大鼠,亦有五伎。
或谓之雀鼠。
”明曰:“经文坦然,义理无隐,何为广引他物,自取混淆《序》云:‘贪而畏人若大鼠也’。
《左传》曰:‘鼠昼伏夜动,畏人故也’。
但言畏人,则此寻常鼠也。
言其贪食,以致肥大,取之以比其君,故以大言之耳。
犹如封豕、长蛇之类焉。
亦如《硕人》,闵庄姜也。
人即寻常人,以其指斥庄姜,故云‘硕人’。
斯类甚明,不烦多说。
诸儒所见,别是一般,不可引以解此耳。
” ◇生于道左 《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笺》云:“道东也。
日之热常在日中之后,道东之杜,人所宜休息也。
今人不休息者,以其特生阴寡故也。
”明曰:“日中之后,树阴过东,杜生道左,阴更过东,人不可得休息也。
诗意言武公既已寡特,而惠泽不及人,故君子不肯适我也。
亦如树既寡特,而阴更过东,无休息之所,故人不来也。
郑言‘人所宜休息’,于义何安?” ◇其带伊丝 《曹风·鸤鸠》云:“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弁骐。
”《笺》云:“刺不称其服也。
”明曰:“按下文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序》云:‘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一,即此剌无君子’。
诗人思时君子,以其在位。
故上章言君子之心,下章言君子之治,此章言君子之服,皆谓今在位无此君子也。
非谓刺不称其服。
且经云:‘淑人君子’,安得不称其服耶?” ◇鹳鸣于垤 《东山》云:“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毛苌云:“垤,蚁冢也。
将阴雨,则穴处先知之。
”明曰:“据诗之文势,此垤不得为蚁冢。
盖是土之隆耸,近水者也。
按《左传》云:‘屦及于垤皇’,谓寝门阙也。
又云‘葬于垤皇’,谓墓门阙也。
凡阙者,聚土为之,故知此垤谓土之隆耸近水者,若坻沚之类也。
鹳,水鸟也。
天将阴雨,则鸣于隆土之上。
妇人闻之,忧雨思夫,故叹于室。
若以‘于垤’是蚁上于冢,则鹳鸣竟于何处岂文章之体,当如是耶且经无‘蚁’文,何得凿空生义?” ◇莎鸡 《豳风》云:“六月莎鸡振羽。
”毛苌云:“莎鸡羽成而振讯之。
”孔颖达曰:“莎鸡似蝗而色斑,翅正赤。
六月中飞而振羽,索索作声。
”明曰:“二说皆非也。
按诸虫之鸣,出于口喙者多矣。
有胁鸣者,有脰鸣者,有股鸣者,有羽鸣者。
胁鸣者蜩蝉也,脰鸣
岂父讳子谥,可用嫌名乎直今人读之非也。
” ◆《毛诗》 ◇序 先儒言《诗序》并《小序》子夏所作。
或云毛苌所作。
明曰:“非毛苌作也。
何以知之按《郑风·出其东门》序云:‘民人思保其室家’。
《经》曰:‘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毛传》曰:‘愿其室家得相乐也’。
据此《传》意,与《序》不同,是自又一取义也。
何者以有女如云者,皆男女相弃,不能保其室家。
即‘缟衣綦巾’,是作诗者之妻也。
既不能保其妻,乃思念之言,愿更得聊且与我为乐也。
如此则与《序》合。
今毛以缟衣綦巾,为他人之女,愿为室家,得以相乐。
此与《序》意相违,故知《序》非毛作也。
此类实繁,不可具举。
”或曰:“既非毛作,毛为《传》之时,何不解其《序》也?”答曰:“以《序》文明白,无烦解也。
” ◇沈朗新添 大中年中《毛诗》博士沈朗《进新添〈毛诗〉四篇表》云:“《关雎》后妃之德,不可为三百篇之首。
盖先儒编次不当耳。
今别撰二篇,为尧舜诗,取虞人之箴为禹诗,取大雅文王之篇为文王诗,请以此四诗置《关雎》之前,所以先帝王而后后妃,尊卑之义也。
”朝廷嘉之。
明曰:“沈朗论诗,一何狂谬!虽《诗》之篇次,今古或殊,其以《关雎》居先,不可易也。
古人为文语事,莫不従微至著,自家形国。
故《序》曰:《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经》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由此而论,则《关雎》居三百篇之首,不亦宜乎!《语》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则孔子以《关雎》为首。
训子曰:‘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
’则《关雎》居《周南》先矣。
且诗有四始,一曰风,二曰小雅,三曰大雅,四曰颂。
《周南》实国风,而以帝王之事冠之,则失四始之伦也。
甚矣!不知沈朗自谓新添四篇为风乎为雅乎为风也,则不宜歌帝王之道。
为雅也,则不宜置关雎之前。
非惟首尾乖张,实谓自相矛盾。
其为妄作无乃甚乎?” ◇雎鸠 颜氏《匡谬》云:“雎鸠,白鷢。
”明曰:“按《左传》云:‘雎鸠氏,司马也’。
《尔雅》云:‘雎鸠,王雎’。
郭璞曰:‘今江东呼为鹗’。
毛苌云:‘雎鸠挚而有别’。
然则雎鸠之为鹗,不可易也。
《尔雅》‘又扬鸟,白鷢’。
是白鷢一名扬鸟,则雎鸠非白鷢明矣。
” ◇美目扬兮 《齐风·猗嗟》篇云:“美目扬兮。
”《毛传》曰:“好目扬眉也,”孔颖达曰:“眉毛扬起,故名眉为扬。
”明曰:“《经》无‘眉’文,毛何得以为扬眉孔又以为眉毛扬起,是其不顾经文,妄为臆说。
盖扬者,目之开大之貌。
《礼记》云‘扬其目而视之’是也。
” ◇美目清兮 又曰“猗嗟名兮,美目清兮。
”《毛传》曰:“目上为明,目下为清。
”明曰:“亦非也。
清者目中黑白分明,如水之清也。
《卫风》云:‘美目盼兮”,若以目下为清,盼当复在何所?” ◇曷又従止 《齐风·南山》刺襄公鸟兽之行也。
《经》云:“既曰庸止,曷又従止?”孔颖达曰:“以意従送,与之淫耳,非谓従至鲁也。
”明曰:“按《左传》桓三年,公子翚如齐,送姜氏于欢,鲁地。
然则诗言‘曷又従止’,是谓従送至欢,入于鲁地,则颖达之言失也。
” ◇硕鼠 《魏风·硕鼠》刺重敛也。
孔颖达曰:“硕,大也。
其鼠头似兔尾,黄色。
”又引许慎云:“硕鼠有五伎,皆不长。
”陆玑《虫鱼疏》云:“今河东有大鼠,亦有五伎。
或谓之雀鼠。
”明曰:“经文坦然,义理无隐,何为广引他物,自取混淆《序》云:‘贪而畏人若大鼠也’。
《左传》曰:‘鼠昼伏夜动,畏人故也’。
但言畏人,则此寻常鼠也。
言其贪食,以致肥大,取之以比其君,故以大言之耳。
犹如封豕、长蛇之类焉。
亦如《硕人》,闵庄姜也。
人即寻常人,以其指斥庄姜,故云‘硕人’。
斯类甚明,不烦多说。
诸儒所见,别是一般,不可引以解此耳。
” ◇生于道左 《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笺》云:“道东也。
日之热常在日中之后,道东之杜,人所宜休息也。
今人不休息者,以其特生阴寡故也。
”明曰:“日中之后,树阴过东,杜生道左,阴更过东,人不可得休息也。
诗意言武公既已寡特,而惠泽不及人,故君子不肯适我也。
亦如树既寡特,而阴更过东,无休息之所,故人不来也。
郑言‘人所宜休息’,于义何安?” ◇其带伊丝 《曹风·鸤鸠》云:“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弁骐。
”《笺》云:“刺不称其服也。
”明曰:“按下文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序》云:‘在位无君子,用心之不一,即此剌无君子’。
诗人思时君子,以其在位。
故上章言君子之心,下章言君子之治,此章言君子之服,皆谓今在位无此君子也。
非谓刺不称其服。
且经云:‘淑人君子’,安得不称其服耶?” ◇鹳鸣于垤 《东山》云:“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毛苌云:“垤,蚁冢也。
将阴雨,则穴处先知之。
”明曰:“据诗之文势,此垤不得为蚁冢。
盖是土之隆耸,近水者也。
按《左传》云:‘屦及于垤皇’,谓寝门阙也。
又云‘葬于垤皇’,谓墓门阙也。
凡阙者,聚土为之,故知此垤谓土之隆耸近水者,若坻沚之类也。
鹳,水鸟也。
天将阴雨,则鸣于隆土之上。
妇人闻之,忧雨思夫,故叹于室。
若以‘于垤’是蚁上于冢,则鹳鸣竟于何处岂文章之体,当如是耶且经无‘蚁’文,何得凿空生义?” ◇莎鸡 《豳风》云:“六月莎鸡振羽。
”毛苌云:“莎鸡羽成而振讯之。
”孔颖达曰:“莎鸡似蝗而色斑,翅正赤。
六月中飞而振羽,索索作声。
”明曰:“二说皆非也。
按诸虫之鸣,出于口喙者多矣。
有胁鸣者,有脰鸣者,有股鸣者,有羽鸣者。
胁鸣者蜩蝉也,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