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第3页
妖怪根源,惟菩萨识得;竹林里削篾做甚,岂诸天能知?重整家事无多物,只手提个紫竹篮儿;救取唐僧莫误时,拘不得那着衣登座。
未梳妆的菩萨,却像似逼将来的稳婆;上溜头拴篮儿,分明是逆流间的渔父。
菩萨念颂子道:“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神哉!神哉!生死机关,尽在手中,下手妙诀,不离口授,其颠倒去来之妙,言不能显,第就浅义而论:“住”者,人之主,心苗与肾气而交结,故成活,入我“门”来便是“阔”。
“去”者,一之亡,七情与歹意而俱存,故就死,到得“敝”时应自“毙”。
活者,神也,气之清,故上达而住,得一以成佳妙,离人以自主持,住其自住,非菩萨住之也。
死者,物也,质之浊,故下流而去,着水则犯法纲,如刃则遭劫运,去其自去,刃非菩萨去之也。
经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
”今云“住”,生于活也,活即无住,无住生住也。
去由于死,死即住也,住故去。
颂子之显义也,其秘妙处不能笔显。
“亮灼灼一尾金鱼”,忽然自入篮来,特菩萨能神观其候耳。
菩萨何心哉?溯其本来,出自莲花而无染;究其手段,由于九转而归一。
“海潮泛涨”,明其降世成精之因缘;“掐指巡纹”,计其数是还元之时候。
“运神功,织竹篮,收怪现相”,以示凡人,大慈大悲,灵感有如此,盖大王即一大士之化身。
经云:“观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也。
大士得龙女、红孩,而显了性之宗源;大王得童男童女,而现了命之根蒂。
是一是二。
陈家庄众信人等,家家自有灵感大士,鱼篮之妙相,自有收伏灵感大王之妙法,奈何不敬信而尊奉之哉! 大王收入鱼篮,唐僧即已得命,老鼋仍归故宅还元,即是通天已成普渡慈航,何用打船办篙。
“忽然河中高叫”,从“知悟本成灵”,“端的是真”,“怎敢虚谬”?放心稳渡胜层冰,“歪一歪,不成正果“;踏盖站身分左右,牵上马,确是河图。
噫!白鼋背上,放出五色毫光;通天界里,话尽无生玄妙。
返本还元,全凭自在;脱壳成真,须问佛祖。
能上无底船,盖缘此处种灵根;取得有字经,还从是河经历去。
朝天发誓不差池,我问我问休忘记。
未梳妆的菩萨,却像似逼将来的稳婆;上溜头拴篮儿,分明是逆流间的渔父。
菩萨念颂子道:“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神哉!神哉!生死机关,尽在手中,下手妙诀,不离口授,其颠倒去来之妙,言不能显,第就浅义而论:“住”者,人之主,心苗与肾气而交结,故成活,入我“门”来便是“阔”。
“去”者,一之亡,七情与歹意而俱存,故就死,到得“敝”时应自“毙”。
活者,神也,气之清,故上达而住,得一以成佳妙,离人以自主持,住其自住,非菩萨住之也。
死者,物也,质之浊,故下流而去,着水则犯法纲,如刃则遭劫运,去其自去,刃非菩萨去之也。
经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
”今云“住”,生于活也,活即无住,无住生住也。
去由于死,死即住也,住故去。
颂子之显义也,其秘妙处不能笔显。
“亮灼灼一尾金鱼”,忽然自入篮来,特菩萨能神观其候耳。
菩萨何心哉?溯其本来,出自莲花而无染;究其手段,由于九转而归一。
“海潮泛涨”,明其降世成精之因缘;“掐指巡纹”,计其数是还元之时候。
“运神功,织竹篮,收怪现相”,以示凡人,大慈大悲,灵感有如此,盖大王即一大士之化身。
经云:“观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也。
大士得龙女、红孩,而显了性之宗源;大王得童男童女,而现了命之根蒂。
是一是二。
陈家庄众信人等,家家自有灵感大士,鱼篮之妙相,自有收伏灵感大王之妙法,奈何不敬信而尊奉之哉! 大王收入鱼篮,唐僧即已得命,老鼋仍归故宅还元,即是通天已成普渡慈航,何用打船办篙。
“忽然河中高叫”,从“知悟本成灵”,“端的是真”,“怎敢虚谬”?放心稳渡胜层冰,“歪一歪,不成正果“;踏盖站身分左右,牵上马,确是河图。
噫!白鼋背上,放出五色毫光;通天界里,话尽无生玄妙。
返本还元,全凭自在;脱壳成真,须问佛祖。
能上无底船,盖缘此处种灵根;取得有字经,还从是河经历去。
朝天发誓不差池,我问我问休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