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2页
之至要,而概括全图也。
然三包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木中有水,金中有火也。
三五互包,天七成之。
金慈恋木,木顺从金也。
三五互包,地八成之。
三五总一五,一五总一土也。
三六互包,四五互包,天九成之。
木能生水,金能生火也。
四六互包,地十成之。
尽阴阳五行理数生成之起伏也。
五六互包,既十而归一,仍一太极。
举逆用还返之理,而顺在其中。
惟此,先天真一之气,上下左右盘旋,即一幅《河图》、《洛书》,一部《周易》,而丹去逆用之道,又已显露。
真仙笔也!故魔见之,道:“话不虚传,果是真。
” 兑为白虎,虎之将噬人也,必先卑其势。
魔欲善图唐僧,故先为柔下之体,以蹇其足,失其中而为魔。
盖兑宫第五卦,水山蹇之变化也。
“行者背在背上”,自兑之艮也。
艮为山,艮其背,故止而不行。
山泽通气,故能遣山。
遣至于三,则为三阴,加于三阳而成泰。
泽山咸者,即地天泰,放曰“泰山压顶”,地上于天也。
两界山之五行,泰山之二气,同一交合先天,入于后天,能不艮其背,止而不行?所以挟沙僧、拏三藏,均止而不行也。
“紫金红葫芦”,离卦,火也,属心,精细鬼持之;“羊脂玉净瓶”,坎卦,水也,属肾,伶俐虫持之。
坎离不相离,用金葫芦,而玉净瓶随行,理也。
“底儿朝天,口儿朝地”,即颠倒之象,能逆制离火而不使炎上,能融万物之真,故为老君盛丹之宝。
何以叫应即装入?声者,心之气。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如离宫之雌鸣,而能呼坎官之雄,以相倡和。
故能化丹成魔,亦能化魔成丹。
感通之妙,只争应与不应,正用邪用,一呼一吸之间耳。
大圣压于五行山,是道心之不能离尘;此压于泰山,是道身之不能离世。
故有“树大”、“名高”之叹。
夫人欲超
然三包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木中有水,金中有火也。
三五互包,天七成之。
金慈恋木,木顺从金也。
三五互包,地八成之。
三五总一五,一五总一土也。
三六互包,四五互包,天九成之。
木能生水,金能生火也。
四六互包,地十成之。
尽阴阳五行理数生成之起伏也。
五六互包,既十而归一,仍一太极。
举逆用还返之理,而顺在其中。
惟此,先天真一之气,上下左右盘旋,即一幅《河图》、《洛书》,一部《周易》,而丹去逆用之道,又已显露。
真仙笔也!故魔见之,道:“话不虚传,果是真。
” 兑为白虎,虎之将噬人也,必先卑其势。
魔欲善图唐僧,故先为柔下之体,以蹇其足,失其中而为魔。
盖兑宫第五卦,水山蹇之变化也。
“行者背在背上”,自兑之艮也。
艮为山,艮其背,故止而不行。
山泽通气,故能遣山。
遣至于三,则为三阴,加于三阳而成泰。
泽山咸者,即地天泰,放曰“泰山压顶”,地上于天也。
两界山之五行,泰山之二气,同一交合先天,入于后天,能不艮其背,止而不行?所以挟沙僧、拏三藏,均止而不行也。
“紫金红葫芦”,离卦,火也,属心,精细鬼持之;“羊脂玉净瓶”,坎卦,水也,属肾,伶俐虫持之。
坎离不相离,用金葫芦,而玉净瓶随行,理也。
“底儿朝天,口儿朝地”,即颠倒之象,能逆制离火而不使炎上,能融万物之真,故为老君盛丹之宝。
何以叫应即装入?声者,心之气。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如离宫之雌鸣,而能呼坎官之雄,以相倡和。
故能化丹成魔,亦能化魔成丹。
感通之妙,只争应与不应,正用邪用,一呼一吸之间耳。
大圣压于五行山,是道心之不能离尘;此压于泰山,是道身之不能离世。
故有“树大”、“名高”之叹。
夫人欲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