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神魔志怪 >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2页

目录
    处,而后能全得一个原本。

    原本在生我之处,不离乎先天真乙之气。

    盖理虽不杂于气,而实不离于气,故气化之所在,即神理之所在也。

    气无昭昭灵灵之神,而有杳杳冥冥之神。

    不神之神,乃为至神;至神之神,乃为至真。

    世人言及此神,茫然不识。

    所谓即识,亦不知从何处下手,甚有以索隐行怪一语抹煞者!试思《河》、《洛》、大《易》,为古神圣道法之祖,周、孔所心传而开示后世者,其所言阴阳顺逆之数,先天后天颠倒之理,果是索隐行怪否乎?予非谓全此昭昭灵灵而不昧者之非正道,谓有造乎极而始足以全昭昭灵灵而不昧者之为至真也。

    故曰:“欲得谷神长不死,须从玄牝立根基。

    ” 请明此篇之义:篇首八戒被私欲捆缚,迷却原本;行者巽语,微明百般,提醒激发他羞恶天良。

    《西江月》一首内云:“只有一个原本,再无微利添囊。

    好将资本谨收藏,坚守休教放荡。

    ”盖言未失者当保守,已失者当还返,既失而还返者当谨慎,只有一个,更无加增。

    观此,知彼采战之邪妄,正如八戒晕倒昏迷,不省人事者也。

    八戒惭愧道:“从今再不敢妄为。

    ”此学者悔悟入道之机,故作者特于收煞贪色之害中,曲曲写出本者,一也。

    一之数,备于五而极于万。

    提纲言“万寿山”,而万万之无尽者,已摄于万;言“五庄观”,而五五之难穷者,已统于五。

    五者,叁天两地,总不离于金、木、水、火、土。

    配之五论,为仁、义、礼、智、信;合之一元,为混沌太极也。

     篇中提明“混沌初分,鸿濛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件灵根”。

    此灵根,即首回之灵根,而有先后天之辨:彼先天地而为产天地之灵根,所谓“有物先天地”,即先天而天弗违也;此后天地而为天地产之灵根,所谓“中有一宝,秘在形山”,即后天而天弗违也。

    出乎先天,入乎后天。

    先、后天之灵根,总是一气,总是大本,总是五行之祖。

    学道者能于后天中得此先天之一气,即能就此一气,统御后天之万理,而不落于孤立也。

    提纲曰“大仙”,天地间惟此本之大也;曰“行者”,天地间惟此五行之行也;曰“留故友”,留故者,已然之迹也;曰“窃人参”,窃人参,赞天地之能也。

    篇中“只将‘天地’二字供奉香火”,即明本旨。

    童子道“这两个字,下边的,还受不得我们的香火”,言其属阴,而不足以同天之妙也。

     长老阅历万寿山好景,幽趣非常,以为雷音不远,行者笑道:“早哩!早哩!”盖三藏到此地位,虽认得原本,而不能省察;再进,则原本自原本,而仍非我得。

    必须兢业诚求,精心向往,方才完全不失。

    所谓“识得原本,好做工夫”,非空空悟得,便是灵山也。

    故行者说得如许艰难,着他猛省,所以道:“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头处,即是灵山。

    ”即《周颂》所谓“学有缉熙于光明”,非可虑难间隔,致使原本得而复失也。

     “惟西牛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