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西游真诠pdf >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第3页

目录
    之处,玩月而行,澄心静听,忽闻悲切之声。

    “悲”者,“非、心”;“切”者,“刀圭之土”,非心而实切也。

    妙矣哉!“所言悲切之事,非这位师家明辨不得。

    ”非遇唐僧这般人,再作声不得。

    “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旧年今日”,上年上弦月皎时也。

    “正明性月之时,忽闻一阵风响,就有悲切之声。

    到祗园台上,乃是一个美貌端正之女。

    ”此风月之中,明示世尊说法处,忽散天花,落下天女,而非可认作妖邪也。

    此世尊已将正法眼授之玄奘矣。

    故三藏与行者听罢,已得其妙,可切切在心矣。

    切切者,刀圭也。

    师徒临行,老僧又向叮嘱悲切之事,行者笑道:“谨领!谨领!”正授受已明,拈花微笑时也。

    如金鸡一唱,而忽然惊醒,可上大路,一同过关,不复为百脚山所阻矣。

     自此直抵金城天府,同赴彩楼看抛绣球。

    “彩”者,五采,五行焕发之色;“球”者,太极,阴阳浑全之形。

    唐僧忽想“先母也是抛打绣球,巧遇姻缘,结了夫妇”。

    妙矣哉!从生身之处,悟到这段姻缘,乃是本来面目。

    篇首诗云:“不论成仙成佛,须从个里安排。

    ”噫!谁能不从父母生身之处安排下来耶?假公主欲得和尚真气,以成天仙;真和尚不可被假公主迷惑,而入地狱。

    行者能辨真假,正是解得《心经》也。

     行者设“倚婚降怪”之计,唐僧点头自知,天竺国王不识,假公主亦不识。

    八戒、沙僧互相打诨,驿丞言语颠倒,《法华》所云“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者是也。

    予今扯长话篇,并未解得《心经》一字,与“再不作声”无异。

    当日唐僧祗园步月,遇老和尚,忽闻悲切之声而悟。

    读者请勿复执文妄想,其亦遇老和尚,闲步上弦月色,听悲切之声而可乎!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