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3页
点查李虎张龙等一段,曲肖苞苴食黩态状,仙师立言之妙如此。
但至要之旨惟在大圣之观而往,小圣之剥而来。
来者所成往,小者所成大,观者所以成剥也。
是故圣人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神以知来,知以藏往,所以明变化而行鬼神也。
古之善御小人,必顺方张之势,静处事外,徐止其进。
故《易》曰:“顺而止之,观象也。
”剥时顺止以观天之消息盈虚,阴盈阳虚之时,君子顺乎天行而止也。
不敢刚正者,顺所以止,而止所以行。
剥不往,与复利往,无二道也。
硕果不食,止也。
何以不食?果者,阳也。
阳非阴所能剥而进,故剥极则复,小人自失其所庇,亦顺时而止。
此观音之举二郎者,正观天之行而顺其方张之势以徐观其止,非助阴以消阳也。
不用净瓶打大圣,而令老君用金刚琢者,正静处事外,顺天之行而止其剥,乃止阴以救阳也。
然剥也止也,皆天之行也。
顺其剥而止之,皆观天之行也。
观实大圣之自观,特借观音以阐其理;止实大圣自止,特借老君以发其义;剥实大圣自剥,特假二郎以顺其行;剥实非大圣之自剥,特假大圣以明天道之剥。
责人人自剥以儆其危。
知其剥而顺止,知其顺止而必复,知其必复而道明矣。
观音合掌道:“贫僧请陛下同道祖出南天门亲去看看虚实。
”即观天道阴阳之虚实也。
二圣把大圣围困,只是未得擒拿,“硕果不食”也。
净瓶不用者,致其洁清而身不与,神观也。
菩萨问老君“有甚么兵器?”老君道:“有,有,有。
”左膊上取下一圈,一名金刚琢,又名金刚套。
即前文鼎之六五、上九“金铉”、“玉铉”是也。
妙在“有有有”三字。
盖鼎之五虚中为黄,在君为实。
五无实,以二之鼎有实为实,故观音以其无问,老君以其有答也。
凡物之行在足,独鼎之行在耳。
六五虚中德也,为黄耳铉。
加耳者,应二坚刚。
如贯以金铉,当始终如一。
而贞固则利,故实而虚,虚而圆为圈。
上九玉铉,而左上为阳居阴,刚以柔,节之如玉,温润而栗然。
故左膊上取金刚琢,金并玉也。
何以能套诸物而又名套?五虚中,虚故能容。
上者老也,五者君也,故为老君。
惟老君之虚中而实,故能伏正而止变。
二郎不能食大圣之果,大圣则能食老君之中,打中天灵跌了一跤,老君之顺而止之,即大圣之顺而止之也。
细犬一口又扯了一跌,二郎神之顺而止之也,即大圣之顺而止之也。
犬者戌也。
九月之卦内坤而外艮,顺时止也。
不顺时而行,行即止也;顺时而止,止亦行也。
大圣之被困而止,正大圣之自止而行也。
七圣者,自复而反之七阴也。
穿了琵琶骨,再也不能变化者,剥卦是也。
止住上爻而硕果不食,留果中之阳以转复开泰,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也。
止住而不变,大圣先天之妙用,而非二郎之能穿而住止之也。
学道者能观其微妙,而能于无画无文处安身立命,是即观音之神妙,阴用而不与人者也。
观之时,义大矣哉!仙师以大圣小圣发明金丹之道,予以儒者之道发明小圣大圣而未尽其妙者。
不得不结言之:小圣者,承天而行坤阴也。
以先天之道观之,在后天为男子也;大圣者,逆天而行乾阳也。
以先天之道观之,在后天为女子也。
以顺天为反天宫,以讨逆为阴柔。
老君为调和之主而反助阴制阳,金丹以逆用也。
如此,予亦何能言其妙?亦观之而已矣。
但至要之旨惟在大圣之观而往,小圣之剥而来。
来者所成往,小者所成大,观者所以成剥也。
是故圣人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神以知来,知以藏往,所以明变化而行鬼神也。
古之善御小人,必顺方张之势,静处事外,徐止其进。
故《易》曰:“顺而止之,观象也。
”剥时顺止以观天之消息盈虚,阴盈阳虚之时,君子顺乎天行而止也。
不敢刚正者,顺所以止,而止所以行。
剥不往,与复利往,无二道也。
硕果不食,止也。
何以不食?果者,阳也。
阳非阴所能剥而进,故剥极则复,小人自失其所庇,亦顺时而止。
此观音之举二郎者,正观天之行而顺其方张之势以徐观其止,非助阴以消阳也。
不用净瓶打大圣,而令老君用金刚琢者,正静处事外,顺天之行而止其剥,乃止阴以救阳也。
然剥也止也,皆天之行也。
顺其剥而止之,皆观天之行也。
观实大圣之自观,特借观音以阐其理;止实大圣自止,特借老君以发其义;剥实大圣自剥,特假二郎以顺其行;剥实非大圣之自剥,特假大圣以明天道之剥。
责人人自剥以儆其危。
知其剥而顺止,知其顺止而必复,知其必复而道明矣。
观音合掌道:“贫僧请陛下同道祖出南天门亲去看看虚实。
”即观天道阴阳之虚实也。
二圣把大圣围困,只是未得擒拿,“硕果不食”也。
净瓶不用者,致其洁清而身不与,神观也。
菩萨问老君“有甚么兵器?”老君道:“有,有,有。
”左膊上取下一圈,一名金刚琢,又名金刚套。
即前文鼎之六五、上九“金铉”、“玉铉”是也。
妙在“有有有”三字。
盖鼎之五虚中为黄,在君为实。
五无实,以二之鼎有实为实,故观音以其无问,老君以其有答也。
凡物之行在足,独鼎之行在耳。
六五虚中德也,为黄耳铉。
加耳者,应二坚刚。
如贯以金铉,当始终如一。
而贞固则利,故实而虚,虚而圆为圈。
上九玉铉,而左上为阳居阴,刚以柔,节之如玉,温润而栗然。
故左膊上取金刚琢,金并玉也。
何以能套诸物而又名套?五虚中,虚故能容。
上者老也,五者君也,故为老君。
惟老君之虚中而实,故能伏正而止变。
二郎不能食大圣之果,大圣则能食老君之中,打中天灵跌了一跤,老君之顺而止之,即大圣之顺而止之也。
细犬一口又扯了一跌,二郎神之顺而止之也,即大圣之顺而止之也。
犬者戌也。
九月之卦内坤而外艮,顺时止也。
不顺时而行,行即止也;顺时而止,止亦行也。
大圣之被困而止,正大圣之自止而行也。
七圣者,自复而反之七阴也。
穿了琵琶骨,再也不能变化者,剥卦是也。
止住上爻而硕果不食,留果中之阳以转复开泰,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也。
止住而不变,大圣先天之妙用,而非二郎之能穿而住止之也。
学道者能观其微妙,而能于无画无文处安身立命,是即观音之神妙,阴用而不与人者也。
观之时,义大矣哉!仙师以大圣小圣发明金丹之道,予以儒者之道发明小圣大圣而未尽其妙者。
不得不结言之:小圣者,承天而行坤阴也。
以先天之道观之,在后天为男子也;大圣者,逆天而行乾阳也。
以先天之道观之,在后天为女子也。
以顺天为反天宫,以讨逆为阴柔。
老君为调和之主而反助阴制阳,金丹以逆用也。
如此,予亦何能言其妙?亦观之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