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第3页
红孩之对症金针也。
夫净瓶,涵养真气充浩静定,非茫荡守中而绝外缘,是无为而化有为之妙道。
苟涉一毫利用色相之心,则莫得而窥其涯涘矣。
故菩萨又以龙女、宝瓶之难舍,明非易得到手之功用。
非菩萨难舍也,自纵欲吝啬而致菩萨难之也,故行者要除紧箍儿,菩萨曰:“你好自在。
”舍,非纵也。
行者拔毛,恐无救命,菩萨道:“你一毛也不拔,教我善财也难舍。
”吝,故难舍也。
财色为正定之外诱,善财为真性之妙用。
菩萨明善财之难舍,示人于财处见其善,善处神其用,舍处辨其难,难处悟其舍耳。
此下先师融真设象,理窟神机,乃天女散花之境,非可慢读。
出污泥而独净者,莲也,故瓣莲堪作普渡之慈航,一气吹开烦恼去,何愁苦海无边。
平其情而致和者,忍也,故罡刀可结菩萨之法座,纵身端坐霭云生,不怕号山有难。
龙女劈莲花而载登彼岸,惠岸借天罡以化就莲台,皆见性明心也。
菩萨扳倒净瓶,倾水如雷;垂下杨枝,化刀如钩。
读者心谓倾水治火,先发以制;诱坐莲台,伏刀就擒,不事战功,善之善者也。
皆失其妙。
不知扳倒净瓶如雷响,即迷也,盖指其迷之故,而使其自悟。
以悟攻迷,而迷者益迷,以迷引迷,而迷者自悟。
故善诱之道,令其善悟,不如令其善迷。
坐上莲台学菩萨,即悟也。
盖闻其悟之门,而使其知迷。
以悟人悟,而悟者似迷,以迷醒悟,而悟者愈悟。
故善化之法,使其悟彻,不如使其迷彻。
倾瓶写“迷”字,来来来,试看陆地远洪涛,何处小车骋故辙?刀尖作悟台,坐坐坐,谁知荣窟尽机锋,怎奈虚刀挥至空!行者大怒,善诱之大慈;妖精大怒,着迷之大悟。
妙哉!菩萨两问不答,息其争勇矣。
妖精一枪刺心洞其窍,坐在当中,指定处何曾正定?须知无住生心,打打去来,死心时才是生心,急求一齐放下。
“三个顶搭”分明了心上三星,顶天立地号三才,不向火炎里钻头。
“五个箍儿”,体备了身中五德,敛神聚气还性善,乐得金窝中自在。
“称为善财童子”,人性本善,而才无不善,即以其善善之而已。
此善养浩然之气,见性明心,大慈大悲之妙道也。
要其指归,不外“正定”二字,故曰:“片言能识恒沙界,广大无边法力深。
”
夫净瓶,涵养真气充浩静定,非茫荡守中而绝外缘,是无为而化有为之妙道。
苟涉一毫利用色相之心,则莫得而窥其涯涘矣。
故菩萨又以龙女、宝瓶之难舍,明非易得到手之功用。
非菩萨难舍也,自纵欲吝啬而致菩萨难之也,故行者要除紧箍儿,菩萨曰:“你好自在。
”舍,非纵也。
行者拔毛,恐无救命,菩萨道:“你一毛也不拔,教我善财也难舍。
”吝,故难舍也。
财色为正定之外诱,善财为真性之妙用。
菩萨明善财之难舍,示人于财处见其善,善处神其用,舍处辨其难,难处悟其舍耳。
此下先师融真设象,理窟神机,乃
出污泥而独净者,莲也,故瓣莲堪作普渡之慈航,一气吹开烦恼去,何愁苦海无边。
平其情而致和者,忍也,故罡刀可结菩萨之法座,纵身端坐霭云生,不怕号山有难。
龙女劈莲花而载登彼岸,惠岸借天罡以化就莲台,皆见性明心也。
菩萨扳倒净瓶,倾水如雷;垂下杨枝,化刀如钩。
读者心谓倾水治火,先发以制;诱坐莲台,伏刀就擒,不事战功,善之善者也。
皆失其妙。
不知扳倒净瓶如雷响,即迷也,盖指其迷之故,而使其自悟。
以悟攻迷,而迷者益迷,以迷引迷,而迷者自悟。
故善诱之道,令其善悟,不如令其善迷。
坐上莲台学菩萨,即悟也。
盖闻其悟之门,而使其知迷。
以悟人悟,而悟者似迷,以迷醒悟,而悟者愈悟。
故善化之法,使其悟彻,不如使其迷彻。
倾瓶写“迷”字,来来来,试看陆地远洪涛,何处小车骋故辙?刀尖作悟台,坐坐坐,谁知荣窟尽机锋,怎奈虚刀挥至空!行者大怒,善诱之大慈;妖精大怒,着迷之大悟。
妙哉!菩萨两问不答,息其争勇矣。
妖精一枪刺心洞其窍,坐在当中,指定处何曾正定?须知无住生心,打打去来,死心时才是生心,急求一齐放下。
“三个顶搭”分明了心上三星,顶天立地号三才,不向火炎里钻头。
“五个箍儿”,体备了身中五德,敛神聚气还性善,乐得金窝中自在。
“称为善财童子”,人性本善,而才无不善,即以其善善之而已。
此善养浩然之气,见性明心,大慈大悲之妙道也。
要其指归,不外“正定”二字,故曰:“片言能识恒沙界,广大无边法力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