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第2页
一颗以归。
牟,立杖杀之。
其姊哭而出救,已不及矣。
郑相珣瑜,方上堂食,王叔文至,韦执谊遽起,延入阁内。
珣瑜叹曰:“可以归矣!”遂命驾,不终食而出,自是罢相。
王叔文以度支使设食于翰林中,大会诸阉,袖金以赠。
明日又至,扬言圣人适于苑中射兔,上马如飞,敢有异议者,腰斩。
其日乃丁母忧。
顺宗风噤不言,太子未立,牛美人有异志。
上召学士郑絪于小殿,令草立储诏。
絪搦管不请,而书“立嫡以长”四字,跪而上呈。
帝深然之,乃定。
宪宗固英也,然始即位,得杜邠公,大启胸臆,以致其道,作事谋始,邠公之力也。
元和初,阴阳家言:“五福,太一在蜀。
”故刘辟造五福楼,符载为之记。
初,刘辟有心疾,人自外至,辄如吞噬之状。
同府崔佐时,体甚肥硕,辟据地而吞,背裂血流。
独卢文若至不吞,故后自惑为乱。
起居舍人韦绶以心疾废,校书郎李播亦以心疾废。
播常疑遇毒,锁井而饮。
散骑常侍李益,少有疑病,亦心疾也。
夫心者,灵府也,为物所中,终身不痊。
多思虑,多疑惑,乃疾之本也。
唐衢,周滞也。
有文学,老而无成,惟善哭。
每一发声,音调哀切,闻者泣下。
常游太原,遇享军,酒酣乃哭,满坐不乐,人为之罢宴。
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冢”。
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
至今一萧字存焉。
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匾于小亭以玩之,号为“萧”。
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绝峰,度不可迈。
乃作遗书,发狂恸哭。
华阴令百计取之,乃下。
罗浮王先生,人或问:“为政难易?”先生曰:“简则易。
”又问:“儒释同道否?”先生曰:“直则同。
” 越僧灵澈,得莲花漏于庐山,传江西观察使韦丹。
初,惠远以山中不更漏,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
半之则沈。
每昼夜十二沈,为行道之节。
虽冬夏短长,云阴月黑,亦无差也。
旧百官早期,必立马于望仙建福门外,宰相于光宅车坊,以避风雨。
元和初,始置待漏院。
京辅故老言:每营山陵封辄雨;至少霖淫,亦十余日矣。
元和初,洪崖冶有役者,将化为虎,群众呼,以水沃之,乃不得化。
或问苕谿子:“是何谓也?”答曰:“阳极而阴,晦极而明,为雷为电,为雪为霜,形之老之死之,八窍者卵,九窍者胎,推迁之变化也。
燕雀为蛤,野鸡为蜃,虾蟆为鹑,吞蛹为蛾,蚯蚓为百合,腐草为萤火,乌足之根为蛴螬,久竹生青蜓,田鼠为鴽,老为猿,陶蒸之变化也。
仁而为暴,圣而为狂,雌鸡为雄,男子为女人,为蛇为虎,耗乱之变化也。
是必生化而后气化,气化而后形化,俗言四指者,天虎也;五指者,人虎也。
惟道德者穷焉。
” 松脂入地千岁为茯苓,茯苓千岁为琥魄,琥魄千岁为{殹石}玉,愈久则愈精也。
鷅鸟千岁为鸩,愈老则愈毒也。
南中山川,有鸩之地,必有犀牛;有沙虱水弩之处,必有鸀鳿,及生可疗之草。
张氏嘉贞生延赏,延赏生弘靖。
国朝已来,祖孙三代为相,惟此一家。
弘靖既拜,荐韩皋自代。
韩氏休生滉,滉生皋,二代为相,一为左仆射,终不登廊庙。
高贞公致仕,制云:“以年致政,抑有前闻。
近代寡廉,罕由斯道。
”是时杜司徒年七十,无意请老。
裴晋公为舍人,以此讥之。
苗夫人,其父太师也,其舅张河东也,其夫延赏也,其子弘靖也,其子婿韦太尉也。
近代衣冠妇人之贵,无如此者。
李锜之擒也,侍婢一人随之。
锜夜则裂衿自书管榷之功,言为张子良所卖。
教侍婢曰:“结之衣带。
吾若従容奏对,当为宰相,扬、益节度;不得,従容受极刑矣。
吾死,汝必入内,上必问汝,汝当以此进之。
”及锜伏法,京城三日大雾不开,或闻鬼哭。
宪宗又得帛书,颇疑其冤,内出黄衣二袭,赐锜及子。
敕京兆府收葬之。
李銛锜之従父兄弟也。
为宋州刺史,闻锜反状恸哭,悉驱妻子奴婢无长幼,量其颈为枷,自拘于观察使。
朝廷闻而愍之,薄贬而已。
裴相垍尝应宏词,崔枢考不中第。
及为相,擢枢为礼部侍郎,笑而谓曰:“此报德也。
”枢惶恐欲坠阶,又笑曰:“此言戏耳!” 宪宗久亲政事,忽问:“京兆尹几员?”李吉甫对曰:“京兆尹三员,一中大尹,二员少尹。
”时人谓之善对。
独狐郁,权相子婿,历掌内职纶诏,有美名。
宪宗尝叹曰:“我女婿不如德舆女婿。
” 韦相贯之,为尚书右丞,入内,僧广宣赞门曰:“窃闻阁下不久拜相。
”贯之叱曰:“安得不轨之言!”命纸草奏,僧恐惧走出。
长安中,争为碑志,若市贾然。
大官薨卒,造其门如市,至有喧竞构致,不由丧家。
是时裴均之子,将图不朽,积缣帛万匹,请于韦相。
贯之举手曰:“宁饿死,不苟为此也。
” 杜羔有至行,其父为河北一尉而卒。
母氏非嫡,经乱不所之。
羔尝抱终身之戚。
会堂兄兼为泽潞判官,尝鞫狱于私第,有老妇辩对,见羔出入,窃谓人曰:“此少年状类吾儿。
”诘之,乃羔母也。
自此迎侍而归。
又往来河北求父厝所,邑中故老已尽,不所询,馆于佛庙,日夜悲泣。
忽睹屋柱烟煤之下,见字数行,拂而视之,乃其父遗迹,言:“后我子孙,若求吾墓,当于某村某家询之。
”羔号泣而往,果有老父年八十岁余,指其邱垅,因得归葬。
羔至工部尚书致仕。
衢州余氏子,名长安,父叔二人,为同郡方全所杀。
长安八岁自誓,十七乃复雠,大理断死。
刺史元锡奏言:“臣伏见余氏一家,遭横祸死者,实二平人;蒙显戮者,乃一孝子。
”又引《公羊传》“父不受诛,子得雠”之义,请下百僚集议其可否,词甚哀切。
时裴中书垍当国,李刑部鄘司刑,事竟不行。
有老儒薛伯高遗锡书曰:“大司寇是俗吏,执政柄乃小?生,余氏子宜其死矣!” 孔戣为华州刺史,奏江淮海味,无堪道路扰人,并其类数十条上。
后欲用戣,上不记名,问裴晋公,不能答。
久之方省,乃拜戣岭南节度使。
有殊政,南中士人死于流窜者,子女皆为嫁之。
李逊为衢州刺史,以侯高试守县令。
高策杖入府,以议百姓,亦近代所难也。
宪宗问赵相宗儒曰:“人言卿在荆州,球场草生,何也?”对曰:“死罪!有之,虽然草生,不妨球子往来。
”上为之启齿。
郑阳武,常言欲为《易》比,以三百八十四爻,各比以人事。
又云:“玄义之有庄周,犹禅律之有维摩诘,欲图画之,俱恨未能。
” 王相注《太玄经》,常取以卜,自言:“所中多于《易》筮。
” 蒋乂撰《宰臣录》,每拜一相,旬月必献一卷,故得物议所嗤。
陈谏者,市人,强记。
忽遇染人岁籍,所染绫帛寻丈尺寸,为簿合围。
谏泛览悉记之。
州县籍帐
牟,立杖杀之。
其姊哭而出救,已不及矣。
郑相珣瑜,方上堂食,王叔文至,韦执谊遽起,延入阁内。
珣瑜叹曰:“可以归矣!”遂命驾,不终食而出,自是罢相。
王叔文以度支使设食于翰林中,大会诸阉,袖金以赠。
明日又至,扬言圣人适于苑中射兔,上马如飞,敢有异议者,腰斩。
其日乃丁母忧。
顺宗风噤不言,太子未立,牛美人有异志。
上召学士郑絪于小殿,令草立储诏。
絪搦管不请,而书“立嫡以长”四字,跪而上呈。
帝深然之,乃定。
宪宗固英也,然始即位,得杜邠公,大启胸臆,以致其道,作事谋始,邠公之力也。
元和初,阴阳家言:“五福,太一在蜀。
”故刘辟造五福楼,符载为之记。
初,刘辟有心疾,人自外至,辄如吞噬之状。
同府崔佐时,体甚肥硕,辟据地而吞,背裂血流。
独卢文若至不吞,故后自惑为乱。
起居舍人韦绶以心疾废,校书郎李播亦以心疾废。
播常疑遇毒,锁井而饮。
散骑常侍李益,少有疑病,亦心疾也。
夫心者,灵府也,为物所中,终身不痊。
多思虑,多疑惑,乃疾之本也。
唐衢,周滞也。
有文学,老而无成,惟善哭。
每一发声,音调哀切,闻者泣下。
常游太原,遇享军,酒酣乃哭,满坐不乐,人为之罢宴。
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冢”。
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
至今一萧字存焉。
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匾于小亭以玩之,号为“萧”。
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绝峰,度不可迈。
乃作遗书,发狂恸哭。
华阴令百计取之,乃下。
罗浮王先生,人或问:“为政难易?”先生曰:“简则易。
”又问:“儒释同道否?”先生曰:“直则同。
” 越僧灵澈,得莲花漏于庐山,传江西观察使韦丹。
初,惠远以山中不更漏,乃取铜叶制器,状如莲花,置盆水之上,底孔漏水。
半之则沈。
每昼夜十二沈,为行道之节。
虽冬夏短长,云阴月黑,亦无差也。
旧百官早期,必立马于望仙建福门外,宰相于光宅车坊,以避风雨。
元和初,始置待漏院。
京辅故老言:每营山陵封辄雨;至少霖淫,亦十余日矣。
元和初,洪崖冶有役者,将化为虎,群众呼,以水沃之,乃不得化。
或问苕谿子:“是何谓也?”答曰:“阳极而阴,晦极而明,为雷为电,为雪为霜,形之老之死之,八窍者卵,九窍者胎,推迁之变化也。
燕雀为蛤,野鸡为蜃,虾蟆为鹑,吞蛹为蛾,蚯蚓为百合,腐草为萤火,乌足之根为蛴螬,久竹生青蜓,田鼠为鴽,老为猿,陶蒸之变化也。
仁而为暴,圣而为狂,雌鸡为雄,男子为女人,为蛇为虎,耗乱之变化也。
是必生化而后气化,气化而后形化,俗言四指者,天虎也;五指者,人虎也。
惟道德者穷焉。
” 松脂入地千岁为茯苓,茯苓千岁为琥魄,琥魄千岁为{殹石}玉,愈久则愈精也。
鷅鸟千岁为鸩,愈老则愈毒也。
南中山川,有鸩之地,必有犀牛;有沙虱水弩之处,必有鸀鳿,及生可疗之草。
张氏嘉贞生延赏,延赏生弘靖。
国朝已来,祖孙三代为相,惟此一家。
弘靖既拜,荐韩皋自代。
韩氏休生滉,滉生皋,二代为相,一为左仆射,终不登廊庙。
高贞公致仕,制云:“以年致政,抑有前闻。
近代寡廉,罕由斯道。
”是时杜司徒年七十,无意请老。
裴晋公为舍人,以此讥之。
苗夫人,其父太师也,其舅张河东也,其夫延赏也,其子弘靖也,其子婿韦太尉也。
近代衣冠妇人之贵,无如此者。
李锜之擒也,侍婢一人随之。
锜夜则裂衿自书管榷之功,言为张子良所卖。
教侍婢曰:“结之衣带。
吾若従容奏对,当为宰相,扬、益节度;不得,従容受极刑矣。
吾死,汝必入内,上必问汝,汝当以此进之。
”及锜伏法,京城三日大雾不开,或闻鬼哭。
宪宗又得帛书,颇疑其冤,内出黄衣二袭,赐锜及子。
敕京兆府收葬之。
李銛锜之従父兄弟也。
为宋州刺史,闻锜反状恸哭,悉驱妻子奴婢无长幼,量其颈为枷,自拘于观察使。
朝廷闻而愍之,薄贬而已。
裴相垍尝应宏词,崔枢考不中第。
及为相,擢枢为礼部侍郎,笑而谓曰:“此报德也。
”枢惶恐欲坠阶,又笑曰:“此言戏耳!” 宪宗久亲政事,忽问:“京兆尹几员?”李吉甫对曰:“京兆尹三员,一中大尹,二员少尹。
”时人谓之善对。
独狐郁,权相子婿,历掌内职纶诏,有美名。
宪宗尝叹曰:“我女婿不如德舆女婿。
” 韦相贯之,为尚书右丞,入内,僧广宣赞门曰:“窃闻阁下不久拜相。
”贯之叱曰:“安得不轨之言!”命纸草奏,僧恐惧走出。
长安中,争为碑志,若市贾然。
大官薨卒,造其门如市,至有喧竞构致,不由丧家。
是时裴均之子,将图不朽,积缣帛万匹,请于韦相。
贯之举手曰:“宁饿死,不苟为此也。
” 杜羔有至行,其父为河北一尉而卒。
母氏非嫡,经乱不所之。
羔尝抱终身之戚。
会堂兄兼为泽潞判官,尝鞫狱于私第,有老妇辩对,见羔出入,窃谓人曰:“此少年状类吾儿。
”诘之,乃羔母也。
自此迎侍而归。
又往来河北求父厝所,邑中故老已尽,不所询,馆于佛庙,日夜悲泣。
忽睹屋柱烟煤之下,见字数行,拂而视之,乃其父遗迹,言:“后我子孙,若求吾墓,当于某村某家询之。
”羔号泣而往,果有老父年八十岁余,指其邱垅,因得归葬。
羔至工部尚书致仕。
衢州余氏子,名长安,父叔二人,为同郡方全所杀。
长安八岁自誓,十七乃复雠,大理断死。
刺史元锡奏言:“臣伏见余氏一家,遭横祸死者,实二平人;蒙显戮者,乃一孝子。
”又引《公羊传》“父不受诛,子得雠”之义,请下百僚集议其可否,词甚哀切。
时裴中书垍当国,李刑部鄘司刑,事竟不行。
有老儒薛伯高遗锡书曰:“大司寇是俗吏,执政柄乃小?生,余氏子宜其死矣!” 孔戣为华州刺史,奏江淮海味,无堪道路扰人,并其类数十条上。
后欲用戣,上不记名,问裴晋公,不能答。
久之方省,乃拜戣岭南节度使。
有殊政,南中士人死于流窜者,子女皆为嫁之。
李逊为衢州刺史,以侯高试守县令。
高策杖入府,以议百姓,亦近代所难也。
宪宗问赵相宗儒曰:“人言卿在荆州,球场草生,何也?”对曰:“死罪!有之,虽然草生,不妨球子往来。
”上为之启齿。
郑阳武,常言欲为《易》比,以三百八十四爻,各比以人事。
又云:“玄义之有庄周,犹禅律之有维摩诘,欲图画之,俱恨未能。
” 王相注《太玄经》,常取以卜,自言:“所中多于《易》筮。
” 蒋乂撰《宰臣录》,每拜一相,旬月必献一卷,故得物议所嗤。
陈谏者,市人,强记。
忽遇染人岁籍,所染绫帛寻丈尺寸,为簿合围。
谏泛览悉记之。
州县籍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