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穿越宋末,海上发家 > 第97章 海耕新篇

第97章 海耕新篇

目录
    大德十三年秋分,七洲洋深处的幽蓝海水中,第二代耕海舰“星火Ⅱ号”的船底闪烁着苏月晶的微光。

    十六根火铳改的声呐枪管呈螺旋状排列在龙骨两侧,枪管末端的拾音器正捕捉着座头鲸的低频歌声——这是雷生的女儿小苏从苏月晶的量子共振中获得的灵感,将鲸鱼的“海洋诗篇”转化为鱼群导航的生物密码。

     “听,这是磷虾群的‘迁徙咏叹调’。

    ”小苏的指尖划过舰载晶屏,火铳声呐的螺旋波纹与鲸鱼歌声的频谱完美重叠,“阿爹当年用枪管听海浪,现在我们用枪管读海洋的诗。

    ”晶屏上,座头鲸的颤音在火铳膛线模型中折射,竟显形出沙丁鱼群的三维路线图,每个节点都标着黎文“共生”。

     蒙古族船长铁木真的后裔、“星火Ⅱ号”的大副巴特尔正在调试枪管角度,狼头纹的银质舵轮上,火铳膛线与北极星的方位角重合:“老祖宗的狼首旗曾撕裂海风,”他的皮靴踩着刻有火铳纹的甲板,“现在咱们的枪管给海风写乐谱。

    ”当枪管转向东北,晶屏突然亮起——那里有幼鲸群正在通过海耕区,舰队自动调整航线,为生命让出通道。

     船身的苏月晶火山岩复合板在深海压力下发出蜂鸣,这种由琼州火山岩粉末与苏月实验室残留的量子舱碎片熔铸的材料,不仅能抵御千米深海的压强,还能将火山地热能转化为甜火结晶的生长能量。

    黎族工匠奥莎的女儿、舰体设计师阿雅抚摸着船舷的珊瑚状凸起:“这些纹路不是装饰,”她的银镯与船身材料产生共振,“是火铳纹与珊瑚生长速率的数学解。

    ” 更神奇的是甲板下的“海洋共生舱”,废火铳枪管被改造成珊瑚苗圃的导流管,枪管内壁的甜火结晶能模拟珊瑚虫的荧光频率,吸引幼虫附着。

    当舰队驶过马里亚纳海沟,舱内的“火铳珊瑚”突然绽放,荧光顺着枪管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