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穿越宋末,海上发家 > 第95章 雷生暮年

第95章 雷生暮年

目录
    大德十三年春分,七十九岁的雷生靠在星火塔首层的藤椅上,手中的雷生之铳已陪伴他整整三十年。

    铳身的三族图腾被岁月磨得温润,苏月晶在晨光中泛着珍珠母贝的光泽,枪管内壁刻着的一百零三道膛线,每道都对应着一次重要的技术突破——最后一道,是三年前小苏培育出的“星砂稻”,能在撒哈拉沙漠的绿洲扎根。

     “该让它归土了。

    ”他的手指抚过扳机处的铁蚱蜢刻纹,那里还留着十岁那年握枪的汗渍。

    枪管里的“文明之种”经过三十代培育,种子外壳已形成与火铳膛线完全一致的螺旋纹路,在盐碱地能分泌抗盐酶,在北极圈会激活甜火休眠蛋白——这是雷生与小苏用苏月晶基因链编织的生命密码。

     燕红叶的红金战袍早已成为丰碑上的青铜雕像,而雷生的银镯残片,此刻正与铳身的甜火结晶产生微弱共振。

    他望向塔外的火山岩田垄,火铳形的田埂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每道膛线般的沟壑里,都生长着能在火山灰中开花的“雷火麦”,麦穗的螺旋排列,竟与当年火甲藤兵的冲锋阵列分毫不差。

     正午时分,雷生在星火塔基座前掘开浅坑,铲子插入土中的角度,正是雷生之铳枪管的二十三度仰角——那是最适合播种的黄金角度。

    “周阿爸当年说,文明的载体是让光生根的土壤,”他对着围拢的三族后裔微笑,铁木真的孙子捧着新收的“星砂稻”种子,“现在,这把铳就是土壤的一部分。

    ” 当铳身没入泥土,苏月晶突然发出清亮的蜂鸣,塔内的文明之芯同步震颤,暖金光芒顺着塔基的砖缝流淌,在雷生埋下铳的地方,显形出巨大的火铳图腾。

    更神奇的是,去年他刻下的“雷生纪年”砖面,竟自动浮现出新的刻度——那是小苏即将启航去美洲的航线坐标。

     临终前,雷生执意登上星火塔顶层,《南海雷火录》的晶体书页正在等待他的最后留言。

    张老的刻刀在他手中微微发颤,却依然精准地刻下:“火铳的尽头,不是战场的硝烟,而是种子的新芽。

    ”字迹未落,书页边缘竟生长出三角梅的藤蔓纹,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