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悟一子曰:《道德》五千言,要在“得一毕万”。
“一”者,先天真己之气,生天地人物之理也。
如先天既生果实而为后天,果实中又有仁而为先天,后天之仁,即先天之气所在,人人具足,至近至切。
人能得仁,则生机存而枝叶自茂,长生之事毕矣。
“仁”,象“二、人”,有阴阳合德之妙,非一人孤修所能全。
《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孟子》云:“仁也者,人也。
合而言之道也。
”后世学人不识《道德》真诠,《坎》《离》妙用,谬解妄谈,甚以采阴补阳邪说治身惑人,以盲引盲,譬犹救饥服砒,恶寒负冰,必至于伤生害命而后已,是舍至仁而行大不仁。
大错!大错!仙师特垂怜悯,借鹅笼赤子为喻。
“鹅”者,讹也,言讹至于此,如将无知之赤子而加以牢笼刀俎之惨也。
揆厥所由,皆因心君昏昧,惑于邪妄所致。
故篇中屡提“昏君,昏君”,以示其义。
夫人人有赤子之心,本广大慈悲,今讹笼锢蔽,临死无知,分明原唤“比丘国”,今改作“小子城”。
师徒见鹅笼而惊疑审视,到金亭驿馆问驿丞,请教鹅笼不明之事,疑其不知养育之法。
丞云:“‘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养育孩儿,怀胎十月而生。
生下乳哺三年,渐成体相,岂有不知之理?”明知生育之道出于天理人心之自然,而强制造作,残忍伤生,至于此极者,以为此中有道,吾不知其道于何有?故曰“无道之事”。
说出“道人献女,国王宠幸美后,不分昼夜贪欢,弄得身体尪羸,命在须臾;采药完备,单用着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为药引,服后有干年不老之功,谣言叫做小子城”等语,讹哉!惨哉!较之麻叔谋、赵思绾其人而更甚!世岂果有此采心为药之邪妄哉?特以借喻邪人外道,无知被害之烈祸己耳!然言千百十个心,不过一个心而已。
人心皆同,言多以示其惨也,看一个“一”字自明。
行者道:“只恐他走了旁门,不知正道,徒以采药为真,待老孙将先天
“一”者,先天真己之气,生天地人物之理也。
如先天既生果实而为后天,果实中又有仁而为先天,后天之仁,即先天之气所在,人人具足,至近至切。
人能得仁,则生机存而枝叶自茂,长生之事毕矣。
“仁”,象“二、人”,有阴阳合德之妙,非一人孤修所能全。
《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
合而言之道也。
”后世学人不识《道德》真诠,《坎》《离》妙用,谬解妄谈,甚以采阴补阳邪说治身惑人,以盲引盲,譬犹救饥服砒,恶寒负冰,必至于伤生害命而后已,是舍至仁而行大不仁。
大错!大错!仙师特垂怜悯,借鹅笼赤子为喻。
“鹅”者,讹也,言讹至于此,如将无知之赤子而加以牢笼刀俎之惨也。
揆厥所由,皆因心君昏昧,惑于邪妄所致。
故篇中屡提“昏君,昏君”,以示其义。
夫人人有赤子之心,本广大慈悲,今讹笼锢蔽,临死无知,分明原唤“比丘国”,今改作“小子城”。
师徒见鹅笼而惊疑审视,到金亭驿馆问驿丞,请教鹅笼不明之事,疑其不知养育之法。
丞云:“‘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养育孩儿,怀胎十月而生。
生下乳哺三年,渐成体相,岂有不知之理?”明知生育之道出于天理人心之自然,而强制造作,残忍伤生,至于此极者,以为此中有道,吾不知其道于何有?故曰“无道之事”。
说出“道人献女,国王宠幸美后,不分昼夜贪欢,弄得身体尪羸,命在须臾;采药完备,单用着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为药引,服后有干年不老之功,谣言叫做小子城”等语,讹哉!惨哉!较之麻叔谋、赵思绾其人而更甚!世岂果有此采心为药之邪妄哉?特以借喻邪人外道,无知被害之烈祸己耳!然言千百十个心,不过一个心而已。
人心皆同,言多以示其惨也,看一个“一”字自明。
行者道:“只恐他走了旁门,不知正道,徒以采药为真,待老孙将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