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西游真诠 >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目录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悟一子曰:石蕴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浮图贮宝而光照四表,人身得道而粹面盎背,一理而已。

    读者谓屈轶生庭,系于主德;荧惑徙舍,感自君心。

    浦珠视公私为去还,田荆因分合为荣瘁。

    西阳溪水,以令之贪廉为清浊;临安石镜,准守之臧否为明昏。

    征应之理,信有然者。

    此黄金宝塔宝去光潜,喻人身受污而失德,君臣无道而化阻,确有实义。

     前篇师徒水火既济,已得妙道;散诞消遥,西天在望矣。

    然必抱一守元,时刻温养,使心地光明,毫无沾染,方能候足功完。

    若稍有懈纵,则至德不修,至道难凝,故篇首冠《临江仙》一词,以示其要。

    云:“十二时中忘不得,行功百刻全收。

    三年十万八千周,休叫神水涸,莫纵火光愁。

    水火调停无损处,五行联络如钩。

    阴阳和合上云楼,乘鸾登紫府,跨鹤赴瀛洲。

    ”语义明白,总言一年三万六千刻,三年十万八千刻,刻刻温养,不可纵放。

    盖得丹以后之保固功夫,唯洗心涤虑,以正其性,否则性昧而丹不固矣。

     师徒行至祭赛国,见和尚被枷带锁,蓝缕不堪,问是金光寺负屈的和尚。

    三藏,无人相、我相、众生相。

    和尚负屈,就如三藏负屈,故叹曰:“免死狐悲,物伤其类。

    ”此血污宝塔,即是血污三藏;塔宝失去,即是三藏自失其宝,所以为一难也。

     同至山门观看,三藏止不住心酸,拜佛转到后面,义甚不忍见,仅见大同一体为心。

    “众僧来叩头问道;‘列位相貌不一。

    ’”又道:“想是惊动天神,昨夜都得一梦,今日果见这般异相,故认得也。

    ”盖言人相、我相、众生相,虽有异姓,而神明默告,幽梦自通,无不认得。

    以众僧得梦认得相貌之语,隐括无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