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2页
龙角,重任远致。
吞白马,则意化为龙;变白马,则龙化为意。
随意为变化,而龙性驯服,从心所欲矣。
故见弼马温而控纵自如。
然则伏虎必先伏凡虎,而真虎现。
真虎无形,就猿为形。
前回之杀虎,而剥虎皮为衣服是也。
降龙必先降如龙,而真龙出。
真龙无相,因马为相。
此回之吞马,而变原马之毛片是也。
特此龙虎在一身之内,筑基炼已而已。
若欲配外五行而成大道,则必以申猴为虎,以亥猪为龙。
不可泥文执象,错认龙虎,而盲修瞎炼也。
行者何以未能降龙,而借揭谛往请菩萨?盖龙为刚健之物,必以柔道临之。
稍涉燥迫,其性愈张,非观音自在之道,不能驭也。
即如前之伏虎,赖有自在之花帽以范围之也。
故行者一见菩萨,便提花帽之法为制我之魔头,孽龙亦指行者为魔头,而总不能出自在之范围也。
然降伏猖狂,由于自在;而向往灵山,必须作为。
菩萨说出“须是得这个龙马,方才去得”。
见自此,方才为健行之起脚也。
叫出小龙来,道:“我曾问你何曾说出半个‘唐’字?”意妙哉!不识取经之来历,到此田地,即为止境,识得取经之本旨。
过此涯岸,都是前程。
菩萨道:“那猴头专倚自强,那肯称赞别人。
”说者谓不能虚已,为学道之魔头;或谓行者倚自己急燥之勇,何肯赞他人自在之智,俱非也。
此一段,乃仙师示人大道之秘要,为金针暗渡之妙法也。
《道藏》万卷,止言玄关牝户。
老子曰:“玄牝之门,是谓造化根。
”明阴阳往来开斗之机也。
交合绵续,根底出入,非天地之根而何?或以口鼻心肾为玄牝者,是涉形相,不可以云“若存”也。
董思靖曰:“神,气之要会。
”曹道冲曰:“玄者,杳冥而藏神;牝者,冲和而藏气。
”俞玉吾谓:“坎离两穴,妙合二土。
混融神气,不落名相。
”斯近是矣。
噫!内练之妙,已尽于此。
然皆就一身而言也。
正如鸦雀过涧,见影为群,未免误投毕命。
深为可惜!故真人曰:“莫执此身云是道”,此
吞白马,则意化为龙;变白马,则龙化为意。
随意为变化,而龙性驯服,从心所欲矣。
故见弼马温而控纵自如。
然则伏虎必先伏凡虎,而真虎现。
真虎无形,就猿为形。
前回之杀虎,而剥虎皮为衣服是也。
降龙必先降如龙,而真龙出。
真龙无相,因马为相。
此回之吞马,而变原马之毛片是也。
特此龙虎在一身之内,筑基炼已而已。
若欲配外五行而成大道,则必以申猴为虎,以亥猪为龙。
不可泥文执象,错认龙虎,而盲修瞎炼也。
行者何以未能降龙,而借揭谛往请菩萨?盖龙为刚健之物,必以柔道临之。
稍涉燥迫,其性愈张,非观音自在之道,不能驭也。
即如前之伏虎,赖有自在之花帽以范围之也。
故行者一见菩萨,便提花帽之法为制我之魔头,孽龙亦指行者为魔头,而总不能出自在之范围也。
然降伏猖狂,由于自在;而向往灵山,必须作为。
菩萨说出“须是得这个龙马,方才去得”。
见自此,方才为健行之起脚也。
叫出小龙来,道:“我曾问你何曾说出半个‘唐’字?”意妙哉!不识取经之来历,到此田地,即为止境,识得取经之本旨。
过此涯岸,都是前程。
菩萨道:“那猴头专倚自强,那肯称赞别人。
”说者谓不能虚已,为学道之魔头;或谓行者倚自己急燥之勇,何肯赞他人自在之智,俱非也。
此一段,乃仙师示人大道之秘要,为金针暗渡之妙法也。
《道藏》万卷,止言玄关牝户。
老子曰:“玄牝之门,是谓造化根。
”明阴阳往来开斗之机也。
交合绵续,根底出入,非天地之根而何?或以口鼻心肾为玄牝者,是涉形相,不可以云“若存”也。
董思靖曰:“神,气之要会。
”曹道冲曰:“玄者,杳冥而藏神;牝者,冲和而藏气。
”俞玉吾谓:“坎离两穴,妙合二土。
混融神气,不落名相。
”斯近是矣。
噫!内练之妙,已尽于此。
然皆就一身而言也。
正如鸦雀过涧,见影为群,未免误投毕命。
深为可惜!故真人曰:“莫执此身云是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