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英烈传在线阅读 > 第331章 神凰十八年春定滇,怀柔之策启新篇

第331章 神凰十八年春定滇,怀柔之策启新篇

目录
    大理城的积雪消融时,南诏的硝烟终于散尽。

    孟狂沙被押解长安的囚车碾过青石板路,留下两道深深的辙痕,仿佛在宣告一个旧时代的终结。

    龙天策站在五华楼上,望着城中渐渐恢复生机的市井,心中却在思索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如何让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真正安定下来?单纯的军事征服,只能换来一时的顺从,唯有攻心为上,才能铸就长久的和平。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渐渐成形——启用孟氏的另一位族人,孟狂沙的兄长,孟节。

     孟节其人:乱世清流守本心 孟节在南诏的名声,与孟狂沙截然不同。

    他是孟氏的长房嫡子,却因性情温和、主张与中原和睦相处,与好勇斗狠的弟弟孟狂沙素来不和。

    早在孟狂沙叫嚣“拒唐”时,孟节便多次苦劝:“大唐国力强盛,西南各族皆已归顺,南诏独抗,无异于以卵击石。

    不如遣使通好,共享太平。

    ” 孟狂沙不仅不听,反而斥责他“懦弱”“通敌”,将他软禁在大理城外的“听松院”,剥夺了他参与族中事务的权力。

    即便如此,孟节仍未放弃,暗中联络那些主张和平的部族首领,试图阻止战争的爆发,只是势单力薄,未能如愿。

     南诏覆灭后,唐军在听松院找到了孟节。

    彼时他正坐在窗前,对着一幅未完成的《苍山积雪图》出神,虽身陷囹圄,眉宇间却透着一股从容与悲悯。

     “孟先生,秦王殿下令你入府一叙。

    ”士兵通报时,语气中带着敬意——他们早已听闻这位孟氏兄长的仁厚之名。

     孟节放下画笔,平静地起身:“劳烦引路。

    ” 见到龙天策时,他既不卑不亢,也无怨恨,只是拱手道:“败军之族,孟节,见过秦王殿下。

    ” “孟先生不必多礼。

    ”龙天策亲自为他斟茶,“本王久闻先生深明大义,多次劝阻孟狂沙,可惜他执迷不悟。

    ” 孟节长叹一声:“家门不幸,累及百姓,孟节有罪。

    ” “罪在孟狂沙,不在先生。

    ”龙天策直视着他,“本王今日请先生来,是想与你商议南诏的未来。

    ” 力排众议:天策力主封南王 龙天策提出要任命孟节为“南王”,统领南诏旧地(改设为“云南道”)时,朝堂上下(包括随行的唐军将领)一片哗然。

     “殿下三思!”副将急道,“孟氏是叛乱之族,岂能再委以重任?孟狂沙虽败,其党羽仍在,若孟节心怀异志,后果不堪设想!” “是啊殿下,”另一位参与昭通之战的将领附和,“我军牺牲了五千弟兄才拿下南诏,现在却要让孟氏继续掌权,弟兄们怕是不服!” 就连一向支持龙天策的陈唐,也面露犹豫:“殿下,安抚南诏固然重要,但用孟节,是否太过冒险?不如从朝廷选派流官,彻底掌控云南道。

    ” 反对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核心只有一个:孟氏是叛族,孟节虽无大错,却也难脱干系,封王掌权,于理不合,于情难平。

     龙天策却有自己的考量。

    他召集众将与谋士,在五华楼开了一场长会。

     “诸位只知‘斩草除根’,却不知‘攻心为上’。

    ”龙天策指着云南道的舆图,语气沉重,“南诏各族,与孟氏纠葛数百年,孟节在其中威望极高,尤其是在主张和平的部族中,声望甚至超过孟狂沙。

    我们若杀尽孟氏,或派流官强压,只会激起各族的逆反之心,战事恐将再起。

    ” 他看向众人,目光坚定:“封孟节为南王,不是让他割据一方,而是要他作为朝廷与南诏各族的纽带。

    他是孟氏族人,能安抚孟氏旧部;他主张和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