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雨季家书 第2页
枝在雨中颤抖,他用刺刀挖出泥坑,将纸片小心翼翼地埋进去,培上湿润的沙土。
阿椰埋下二牛的铁草蚱蜢,草叶上的雨水滴进坑中,与纸浆混在一起,像从地下渗出的眼泪。
“等三角梅开了,”周益抚摸着坟头的珊瑚石碑,“你们的娘就能收到信了。
”他望向远处的海平面,那里有一群海鸥正在盘旋,“这些红薯藤,就是咱们给老家的回信——告诉他们,咱们在这儿,活得很硬气。
” 雨势渐小,燕红叶忽然指着红薯藤惊呼:“你们看!”众人望去,只见几片新叶从藤蔓顶端舒展开来,嫩红的叶片上挂着雨珠,在灰蓝色的天幕下,像一群振翅欲飞的蝴蝶。
刘三小心翼翼地用椰壳舀来雨水,浇在幼苗周围:“头儿,等红薯熟了,咱们烤着吃,肯定比元狗的马肉香。
” “还要酿红薯酒,”张老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让二牛在底下也尝尝甜头。
” 周益摸出相机,拍下坟前的红薯苗和众人沾满泥浆的手。
闪光灯亮起的瞬间,阳光突然穿透云层,照在燕红叶的黎锦披风上,披风上的火铳纹样与红薯叶的脉络重叠,形成一幅奇异的画面——战争与生存,仇恨与希望,在此刻悄然和解。
深夜,周益独自来到红薯地。
月光下,幼苗的影子在泥地上摇晃,像无数只举起的小手。
他摸出苏月的便签,纸角的毛边扫过叶片,忽然想起她煮红薯时的背影,围裙上永远沾着面粉。
“苏月,”他对着幼苗轻声说,“我在1280年的琼州,种了你最爱吃的红薯。
等它们丰收了,我就给你寄一封真正的家书,用晒干的红薯叶当邮票。
” 海风带来远处的涛声,带着红薯叶的清香。
周益知道,在这乱世,家书或许永远到不了亲人手中,但种下的红薯会生长,长出的块根会延续生命,就像那些埋在坟前的文字,终将在时光的土壤里,长成遮风挡雨的树。
他握紧相机,镜头里的红薯苗正在月光中舒展叶片。
这是乱世的家书,是用生命书写的希望,是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的承诺——我们活着,并且将继续活下去,用自己的方式,在这破碎的世界里,种出一片温暖的绿洲 喜欢穿越宋末,海上发家请大家收藏:()穿越宋末,海上发家
阿椰埋下二牛的铁草蚱蜢,草叶上的雨水滴进坑中,与纸浆混在一起,像从地下渗出的眼泪。
“等三角梅开了,”周益抚摸着坟头的珊瑚石碑,“你们的娘就能收到信了。
”他望向远处的海平面,那里有一群海鸥正在盘旋,“这些红薯藤,就是咱们给老家的回信——告诉他们,咱们在这儿,活得很硬气。
” 雨势渐小,燕红叶忽然指着红薯藤惊呼:“你们看!”众人望去,只见几片新叶从藤蔓顶端舒展开来,嫩红的叶片上挂着雨珠,在灰蓝色的天幕下,像一群振翅欲飞的蝴蝶。
刘三小心翼翼地用椰壳舀来雨水,浇在幼苗周围:“头儿,等红薯熟了,咱们烤着吃,肯定比元狗的马肉香。
” “还要酿红薯酒,”张老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让二牛在底下也尝尝甜头。
” 周益摸出相机,拍下坟前的红薯苗和众人沾满泥浆的手。
闪光灯亮起的瞬间,阳光突然穿透云层,照在燕红叶的黎锦披风上,披风上的火铳纹样与红薯叶的脉络重叠,形成一幅奇异的画面——战争与生存,仇恨与希望,在此刻悄然和解。
深夜,周益独自来到红薯地。
月光下,幼苗的影子在泥地上摇晃,像无数只举起的小手。
他摸出苏月的便签,纸角的毛边扫过叶片,忽然想起她煮红薯时的背影,围裙上永远沾着面粉。
“苏月,”他对着幼苗轻声说,“我在1280年的琼州,种了你最爱吃的红薯。
等它们丰收了,我就给你寄一封真正的家书,用晒干的红薯叶当邮票。
” 海风带来远处的涛声,带着红薯叶的清香。
周益知道,在这乱世,家书或许永远到不了亲人手中,但种下的红薯会生长,长出的块根会延续生命,就像那些埋在坟前的文字,终将在时光的土壤里,长成遮风挡雨的树。
他握紧相机,镜头里的红薯苗正在月光中舒展叶片。
这是乱世的家书,是用生命书写的希望,是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的承诺——我们活着,并且将继续活下去,用自己的方式,在这破碎的世界里,种出一片温暖的绿洲 喜欢穿越宋末,海上发家请大家收藏:()穿越宋末,海上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