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煮青梅的做法 > 第11章 君臣奏对

第11章 君臣奏对 第3页

目录
    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无需有任何顾忌,官家这是在考较你呢!这可是展现你才华的好机会。

    ” 刘錡回道:“既然官家垂询,小子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如有错漏之处,还请官家恕罪。

    ”赵佶笑道:“不妨事,尽管说来,朕倒想听听你这少年郎的见解。

    ” 刘錡略作思忖,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言道:“我大宋精兵大多部署在西北边境,凭借这些精锐之师,夏国方面暂且可保无虞。

    然而,辽国虽地域辽阔,国力强盛,但如今辽东女真族异军突起,其立国前后连续几战均是以少胜多,打得辽国丢盔弃甲,屡战屡败。

    辽国往日的雄风早已荡然无存,以小子看来,这几年间,辽国早晚必亡于金人之手。

    ” 说到此处,刘錡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赵佶,却见赵佶低着头,正专注地看着杯中茶水,脸上的表情难以捉摸,不知是否在认真倾听。

    他又看了一眼高俅,高俅倒是神色平静,眼神中透露出鼓励的意味。

     赵佶轻轻“嗯”了一声,示意刘錡继续说下去。

    刘錡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至于夏国,自梁后犯境以来,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元气大伤。

    新主性格懦弱,并无进取之心,且急于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我大宋应趁辽金对战,双方无暇南顾之时,集中兵力,果断拿下横山一线。

    横山地理位置至关重要,拿下横山,便可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态势。

    如此一来,夏国必然不敢轻举妄动。

    然后,再逼迫夏国与我大宋开通互市,通过交易获取战马,大力编练骑军。

    同时,招募训练士卒,精心整备粮草军械,未雨绸缪,以应对金人灭辽后可能南下犯境的危机。

    ” 赵佶抬眼看向刘錡,目光中带着一丝探究,问道:“你的意思是,拿下横山就不打了吗?” 刘錡闻言心中一凛,暗道自己是不是说得太多,言辞过于直接了?他赶忙恭敬地回道:“官家,依小子看来,夏人似犬、辽人金人似虎。

    犬伤人,虎吃人。

    目前金、辽两国,一个正处于崛起之势,野心勃勃,一个不甘没落,拼死抵抗,双方已势同水火,必定会以死相拼。

    正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我大宋如能抓紧这难得的时间,大力发展军备,使彼消我长。

    以我大宋的富庶,只要稳扎稳打,持之以恒,必能在未来的局势中占得上风。

    而夏人,不过是疥癣之患罢了,不足为惧。

    ” 赵佶听后,微微摇了摇头,说道:“童太尉曾向朕进言,称夏国目前国力虚弱,正是我大宋趁虚而入的大好时机,若不趁机攻打,只怕养虎为患,日后再难根除!朕深以为然。

    ” 高俅见话不投机,气氛略显尴尬,赶忙赔着笑脸插言道:“九郎和童太尉所言均有道理,依臣之见,不如先集中精力拿下横山一线,稳固我军的战略地位,之后再根据局势发展,从长计议其他事宜。

    ”说着,他不着痕迹地给刘錡使了个眼色,暗示他不要再多言。

     赵佶点点头,脸上的神情缓和了一些,道:“虽说你们二人想法不尽相同,但毕竟有一点是相同的。

    那就是首先要拿下横山。

    ”又对刘錡笑道:“想不到九郎如此年轻,却能文武双全,眼光独到,对局势有着如此深刻的见解,实乃我大宋之福啊。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高卿家~”赵佶忽然转头看向高俅道。

     “臣在。

    ”高俅忙躬身施礼,姿态恭敬。

     赵佶道:“此次刘錡立下大功,朕心甚慰,封为兵马督监,你着吏部寻个实缺,让他尽快到任。

    ” 高俅忙不迭地应道:“臣领旨。

    ” 刘錡也赶忙拜服在地,激动地口称谢恩!赵佶对刘錡说道:“这次兵败,我军损失惨重,边境局势严峻。

    你要早些到任,尽快着手招募青壮,精心训练士卒,补足秦凤路军兵员,为来年进兵横山做好充分准备。

    这关乎我大宋的国运,切不可掉以轻心。

    ” “诺!”刘錡坚定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决心。

     赵佶又对高俅说道:“嘱咐各方多加照应,今日便去办吧!务必确保诸事顺遂,莫要出了差错。

    ” “诺!臣等告退!”高俅与刘錡齐声应道,而后小心翼翼地退出暖阁。

     二人沿着来时的路径,穿过延福宫的重重殿阁,往宫外走去。

     高俅一边走,一边轻声叮嘱刘錡:“九郎,今日官家对你印象颇佳,这可是难得的机遇。

    回去之后,你只管安心等待,吏部那边我自会去周旋,尽快让你赴任。

    这实缺来之不易,到任后定要好好施展你的本事,莫要辜负了官家的期望。

    ” 刘錡感激地看着高俅,躬身道:“多谢殿帅提点与关照,小子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 出得宫来,高俅与刘錡在宫门外告别。

    高俅乘坐自己的马车离去,刘錡则带着满心的感慨与责任,踏上归程。

     回到刘府,家中众人早已翘首以盼。

    薛氏见到刘錡归来,急忙迎上前去,眼中满是关切与期待。

     刘錡将面圣的详细经过,从见到官家的情形,到与官家谈论西北局势,再到官家封自己为兵马督监一事,一一从头叙说一番。

    薛氏听后,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薛宁在一旁听着,也不禁点头称赞,对刘錡道:“有了官身,往后办事自然是便利了许多。

    如今,你得官家看重,又有高殿帅帮扶,这是天大的机遇。

    你当抓住这大好时机,多立军功,为家族争光,更要为大宋的江山社稷做出一番大事业。

    切不可懈怠,须时时勤勉。

    ” 刘錡认真地点点头,道:“兄长所言极是,我定不会辜负家人与官家的期望。

    我料官家定会尽快攻打横山,依我对局势的判断,此次出征必然是童太尉总领。

    ” 薛宁思索片刻,道:“不管如何,早点准备总是没错的。

    青壮可以马上着手招募,此事宜早不宜迟。

    薛坚、薛刚二人自幼习武,身手还算不错,可以跟着你帮忙,就当他们历练了。

    让他们在你身边,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 刘錡笑道:“正有此意,有他们二人相助,我也能省心不少。

    我打算先制定一份详细的招募与训练计划,确保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

    ” 喜欢西凤烈请大家收藏:()西凤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