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时代12 第3页
,一旦因壅塞而溃决泛滥,结果必然会伤害许多人。
对待人民的言论也是这样的。
因此,治水的人应排除障碍,疏导水流,使之通畅(而不应堵流),对人民应开导,使之畅所欲言(尽言)。
天子听政(执政),应让公卿(三公九卿)直至列士(上士、中士、下士各级官员)进献讽谏的诗;盲乐官进献(反映民意的)乐曲;史官进献史籍(让国王了解古代政事,作为借鉴);少师(位次于太师的乐官)进箴言于王(用来规谏国王的得失)。
请盲乐师吟咏(公卿列士所献的诗),诵读(讽谏的文章),让百工(各种手工业者)献谏,让平民对政事的意见能间接地传达给国王知道, 使常在国王左右的臣子做到畅所欲言地规谏(国王),和国王同宗的大臣能弥补国王的过失,监督国王的行政,让大师(用音乐),太史(用礼法),对国王进行教诲, 让国内的元老(年高有德的人)能对国王进行劝诫,而后由国王考虑取舍,付之实行。
所以(国王的)行事才不至于与情理相违背。
人类的财富、用品都是由山川生产出来的,(国家)有宽广而平坦的土地,有低下而潮湿的土地,也有低下而平坦的土地,还有河流可资灌溉的土地,人民的衣食都是从这些土地里生长出来的。
由于人民用口发表言论,国家政事的好坏才能体现出来。
人民认为好的就加以推行,人民认为坏的就加以防范,以便大大增加财富和衣食。
人民发表的意见是早在心里考虑而后出之于口,考虑成熟而自然流露出来的,怎么能采取堵塞的办法呢?如果堵塞其(人民的)嘴,那拥护的能有几个人呢?” 厉王不听(以上这些劝告),所以人民不敢出言(讲话)。
三年后厉王就被放逐到彘去了。
喜欢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请大家收藏:()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对待人民的言论也是这样的。
因此,治水的人应排除障碍,疏导水流,使之通畅(而不应堵流),对人民应开导,使之畅所欲言(尽言)。
天子听政(执政),应让公卿(三公九卿)直至列士(上士、中士、下士各级官员)进献讽谏的诗;盲乐官进献(反映民意的)乐曲;史官进献史籍(让国王了解古代政事,作为借鉴);少师(位次于太师的乐官)进箴言于王(用来规谏国王的得失)。
请盲乐师吟咏(公卿列士所献的诗),诵读(讽谏的文章),让百工(各种手工业者)献谏,让平民对政事的意见能间接地传达给国王知道, 使常在国王左右的臣子做到畅所欲言地规谏(国王),和国王同宗的大臣能弥补国王的过失,监督国王的行政,让大师(用音乐),太史(用礼法),对国王进行教诲, 让国内的元老(年高有德的人)能对国王进行劝诫,而后由国王考虑取舍,付之实行。
所以(国王的)行事才不至于与情理相违背。
人类的财富、用品都是由山川生产出来的,(国家)有宽广而平坦的土地,有低下而潮湿的土地,也有低下而平坦的土地,还有河流可资灌溉的土地,人民的衣食都是从这些土地里生长出来的。
由于人民用口发表言论,国家政事的好坏才能体现出来。
人民认为好的就加以推行,人民认为坏的就加以防范,以便大大增加财富和衣食。
人民发表的意见是早在心里考虑而后出之于口,考虑成熟而自然流露出来的,怎么能采取堵塞的办法呢?如果堵塞其(人民的)嘴,那拥护的能有几个人呢?” 厉王不听(以上这些劝告),所以人民不敢出言(讲话)。
三年后厉王就被放逐到彘去了。
喜欢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请大家收藏:()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