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3页
经老了,万一哪个……只要拖长战时,一旦群龙无首,他们随时都有撤兵和败盟的可能。
”“况且……”我继续诱惑道:“君侯以为这四国中最适合带兵打仗,最骁勇善战的人是谁?” 姬允沉默片刻,说出了他的名字:“姜诸儿。
” “君侯如果同意我与哥哥书信往来,我可以保证他不出现在战场上。
”我适时地接上了话。
我和诸儿的事,他从来不提,但不会不知。
他犹疑地看着我,危险地眯起了眼睛。
我哂笑道:“君侯在担心什么?我来鲁国十年,所作所为你都看在眼里。
战场那头虽然是我的父亲,但我一定会站在你这边,因为你的天下就是同儿的天下,我不会容许他抢走我儿子的一寸土地!” 姬允沉思良久,无奈地点了点头。
我生子之后,父亲那边已有松懈,但姬允从未真正信任过我,每年一罐杏脯已经来之不易,更不敢有只字片语。
这信最后会装在署名姬允的锦囊里送去,竹片是我亲书的,并没用多少内容。
事隔十年,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必须一试,好下定姬允出兵的决心。
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一旦纪国被灭,离鲁国国破也就不远了。
第21章半夏 郑国答应出战,由世子姬忽统兵,此人战功赫赫,在军中素有威望。
为了鼓舞自家士气,朝中有几名大臣建议姬允御驾亲征,姬允犹豫再三,才挑了精兵强将答应出战。
在这件事上我不敢多话,由国君亲自统兵确实可以增加胜面,但做妻子的催促着丈夫远征,似有悖常理。
姬允自小在宫廷里摸爬滚打,养成了他多疑的性子,他若多宠爱我一分,对我的警惕也会随之增加一分。
之前冒然要求与诸儿书信联络,已经让他有所怀疑,如今脸面上总要表现出几分恋恋不舍,方为妥当。
写给诸儿的书信,至今没有回音,也不知是没有收到,还是没有回信,许是被姬允私藏了,不叫我知道。
我写的信姬允逐字逐句地看了,若说我想和诸儿重叙旧情,也委实冤枉。
自同儿出生以后,我的一门心思都花在鲁国社稷上,朝野内外,有目共睹。
姬允出征之前,把朝中之事交给太宰羽父。
此人我是不放心的,好在我一向笼络他,他又一向巴结我,大小事情都会知会我一声,讨我示下。
姬允走后,我等于在幕后一手掌控大权。
他在的时候,我出谋划策尚有顾及,这段时间我便可以放手大干。
为了不延误军情,我搬去了姬允的书房,时刻等待前方战报。
羽父向我呈上作战的对策。
由于姬允的拖沓,等联合郑国出兵的时候,纪国已被团团围困,危在旦夕。
鲁郑两国就势在他们外围扎营布兵,这样一来,齐国带头的四国联军等于腹背受敌。
但四国联军到底不弱,我军若靠强攻,一时还不能取胜,只能拖延战时,耗光他们的士气和物资。
对策这是公子溺提出的,此人身经百战,手下又有秦子、梁子两员猛将,我反复研究过他的部署,也觉得不会有差。
我摆弄着案上的沙盘,问道:“齐国除了国君亲征,领军的大将是谁?” 羽父上前一揖,“回君夫人话,是姜彭生。
” 我离开齐国的时候,他还只是个黑黑胖胖的孩子,如今倒可以统兵打仗了。
我道:“他资历尚浅,我父亲那么多儿子,怎么会用他?”
”“况且……”我继续诱惑道:“君侯以为这四国中最适合带兵打仗,最骁勇善战的人是谁?” 姬允沉默片刻,说出了他的名字:“姜诸儿。
” “君侯如果同意我与哥哥书信往来,我可以保证他不出现在战场上。
”我适时地接上了话。
我和诸儿的事,他从来不提,但不会不知。
他犹疑地看着我,危险地眯起了眼睛。
我哂笑道:“君侯在担心什么?我来鲁国十年,所作所为你都看在眼里。
战场那头虽然是我的父亲,但我一定会站在你这边,因为你的天下就是同儿的天下,我不会容许他抢走我儿子的一寸土地!” 姬允沉思良久,无奈地点了点头。
我生子之后,父亲那边已有松懈,但姬允从未真正信任过我,每年一罐杏脯已经来之不易,更不敢有只字片语。
这信最后会装在署名姬允的锦囊里送去,竹片是我亲书的,并没用多少内容。
事隔十年,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必须一试,好下定姬允出兵的决心。
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一旦纪国被灭,离鲁国国破也就不远了。
第21章半夏 郑国答应出战,由世子姬忽统兵,此人战功赫赫,在军中素有威望。
为了鼓舞自家士气,朝中有几名大臣建议姬允御驾亲征,姬允犹豫再三,才挑了精兵强将答应出战。
在这件事上我不敢多话,由国君亲自统兵确实可以增加胜面,但做妻子的催促着丈夫远征,似有悖常理。
姬允自小在宫廷里摸爬滚打,养成了他多疑的性子,他若多宠爱我一分,对我的警惕也会随之增加一分。
之前冒然要求与诸儿书信联络,已经让他有所怀疑,如今脸面上总要表现出几分恋恋不舍,方为妥当。
写给诸儿的书信,至今没有回音,也不知是没有收到,还是没有回信,许是被姬允私藏了,不叫我知道。
我写的信姬允逐字逐句地看了,若说我想和诸儿重叙旧情,也委实冤枉。
自同儿出生以后,我的一门心思都花在鲁国社稷上,朝野内外,有目共睹。
姬允出征之前,把朝中之事交给太宰羽父。
此人我是不放心的,好在我一向笼络他,他又一向巴结我,大小事情都会知会我一声,讨我示下。
姬允走后,我等于在幕后一手掌控大权。
他在的时候,我出谋划策尚有顾及,这段时间我便可以放手大干。
为了不延误军情,我搬去了姬允的书房,时刻等待前方战报。
羽父向我呈上作战的对策。
由于姬允的拖沓,等联合郑国出兵的时候,纪国已被团团围困,危在旦夕。
鲁郑两国就势在他们外围扎营布兵,这样一来,齐国带头的四国联军等于腹背受敌。
但四国联军到底不弱,我军若靠强攻,一时还不能取胜,只能拖延战时,耗光他们的士气和物资。
对策这是公子溺提出的,此人身经百战,手下又有秦子、梁子两员猛将,我反复研究过他的部署,也觉得不会有差。
我摆弄着案上的沙盘,问道:“齐国除了国君亲征,领军的大将是谁?” 羽父上前一揖,“回君夫人话,是姜彭生。
” 我离开齐国的时候,他还只是个黑黑胖胖的孩子,如今倒可以统兵打仗了。
我道:“他资历尚浅,我父亲那么多儿子,怎么会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