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直到方家父女押送曼娘告上开封府,众人才如梦初醒,原来所谓的侯府独女是个身背两条人命的杀人犯所出,难怪侯府只敢把独女嫁给下人的孙子,倘若是嫁给了清清白白的钟鸣鼎食之家,乃至普通的耕读之家,日后曼娘的人命案子事发,侯府亲家才发现自己娶了个杀人犯的女儿,这不成了结仇了吗?恐怕也只有做过奶妈的常家,才愿意接手杀人犯的女儿当自家的媳妇。
而在曼娘的案子事发之前,蓉姐和常年倒是过了一段琴瑟和鸣,夫唱妇随的日子,明兰本就对常家出手阔绰,给蓉姐添妆也有贴补常家的意思,蓉姐也遂了嫡母的心愿,一进门就给常家在京城的好地段置办了一处三进的宽敞院子,带着常嬷嬷全家搬离了猫耳胡同。
有了蓉姐的嫁妆银子和侯府的面子,常年在官场上自然如鱼得水,官运亨通,即使资历比他高的上级,也不敢小瞧了他。
蓉姐帮助常年如此得力,常年自然也不敢怠慢了蓉姐,自婚后起就一心一意对蓉姐好。
常嬷嬷本来还有点担心蓉姐会随了亲生母亲的品性,如今看来,夫人教养得极好,蓉姐是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媳妇。
后来,蓉姐借着怀孕,求了相公,把养母秋娘接进常家,常嬷嬷本来不太高兴,哪有出嫁的媳妇养娘家人的道理,但后来她见秋娘不仅性格十分老实本分,而且做得一手好针线,烹饪一手好菜,手脚勤快,总是忙前忙后照顾孕妇,也就同意秋娘进常家。
秋娘一来,常嬷嬷就把一个针线上的绣娘和一个厨房里的厨娘辞了。
可常年那边越过越好,常燕这边却不乐意了。
那年眼见着蓉姐的十里红妆抬进门,常燕心里便十分不平,原本这些,应该她也有一份,如果她当年能给侯爷做小,如果她也能生下一儿半女,她也会像秋娘一样住在大宅子里穿金戴银,秋娘不是亲生的妈尚且过那么好,何况亲生的。
为了弥补心里的不平衡,常燕便开始找理由去娘家打秋风,每次找的借口,不是糟了旱灾就是糟了水灾,不是孩子摔伤了就是老人生病了,每回都要拿走整整一大包银子,并许多绫罗绸缎、精致点心、名贵的杯盘器皿……一开始,常家还顾念亲戚情分,同情阿青家底单薄,不和她计较,但所谓救急不救穷,天长日久,常家也开始有怨言。
尤其是蓉姐,常燕每回拿走的基本都是她的嫁妆,上次连夏天的凉席子都给拿走了。
但碍于妇道两个字,蓉姐又不敢说什么,只好把嫁妆里的好东西都收藏进库房里,免得大姑姐每次都来顺手牵羊。
常嬷嬷何尝看不出蓉姐的意思,她也心疼这些东西,要知道,这些银子要是燕子不打秋风,基本要留在常家留给常年的孩子。
蓉姐的身份没法说常燕什么,但常嬷嬷敢啊,在常燕又一次打秋风之后,她拿出当年骂街的气势,狠狠把常燕骂了一顿,把常燕想顺走的东西全劈手夺了回来,最后把常燕赶出常家大门不说,还让她以后也不准再来。
常燕哭哭啼啼地走了,她小时候怕奶奶,现在也怕。
回去的路上,常燕又想起了母亲,如果母亲还在人世就好了。
做姐姐的荆钗布裙,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刨食,弟弟却享受着锦衣玉食,母亲看了,一定也会为自己不平。
但真正让常燕的不满爆发的,还是方小荷的案子,方小荷的案子公诸于世以后,常燕突然之间意识到,当年自己差点与死神擦肩而过,曼娘既然能害死方小荷,如果自己真的做了顾廷烨的妾,曼娘绝对不会放过自己,而自己的祖母,很可能一直清楚。
那是自己的亲奶奶啊,明知孙女嫁给顾廷烨有危险,她还是希望孙女做顾廷烨的妾。
第63章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三当年债38蓉姐流产 巧的是,小沈氏身边一个婆子,恰好和常家是邻居,那天来打秋风的常燕被撵出门去,常嬷嬷骂声震天,左邻右舍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于是那婆子的家人从头到尾听了个明明白白,后来便当做笑话讲给了婆子听。
婆子见小沈氏正苦思冥想如何作弄宁远侯夫人,便心生一计,献宝一样告诉了小沈氏。
其实,这个计策也不复杂,却正中小沈氏下怀。
小沈氏并不知道常嬷嬷当年策划让常燕给顾廷烨当妾的内幕,常嬷嬷也有分寸,她会大声辱骂常燕日常来打秋风的丑事,但常嬷嬷却绝对不敢自爆常燕差点做妾的丑事。
而有一件事却是小沈氏和常嬷嬷都心知肚明的,那就是,顾廷烨儿子的几个亲家,表面从不声张,其实非常在意,自家的女儿将来和奶妈的孙子是姐夫和弟媳妇的关系。
沈家还好一些,威北侯夫人和宁远侯夫人是过命的交情,结成亲家是两家共同的心愿,张桂芬并不在意多常嬷嬷这一门下人出身的亲戚,沈国舅本身也是小门小户出身,对门第之见并不
而在曼娘的案子事发之前,蓉姐和常年倒是过了一段琴瑟和鸣,夫唱妇随的日子,明兰本就对常家出手阔绰,给蓉姐添妆也有贴补常家的意思,蓉姐也遂了嫡母的心愿,一进门就给常家在京城的好地段置办了一处三进的宽敞院子,带着常嬷嬷全家搬离了猫耳胡同。
有了蓉姐的嫁妆银子和侯府的面子,常年在官场上自然如鱼得水,官运亨通,即使资历比他高的上级,也不敢小瞧了他。
蓉姐帮助常年如此得力,常年自然也不敢怠慢了蓉姐,自婚后起就一心一意对蓉姐好。
常嬷嬷本来还有点担心蓉姐会随了亲生母亲的品性,如今看来,夫人教养得极好,蓉姐是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媳妇。
后来,蓉姐借着怀孕,求了相公,把养母秋娘接进常家,常嬷嬷本来不太高兴,哪有出嫁的媳妇养娘家人的道理,但后来她见秋娘不仅性格十分老实本分,而且做得一手好针线,烹饪一手好菜,手脚勤快,总是忙前忙后照顾孕妇,也就同意秋娘进常家。
秋娘一来,常嬷嬷就把一个针线上的绣娘和一个厨房里的厨娘辞了。
可常年那边越过越好,常燕这边却不乐意了。
那年眼见着蓉姐的十里红妆抬进门,常燕心里便十分不平,原本这些,应该她也有一份,如果她当年能给侯爷做小,如果她也能生下一儿半女,她也会像秋娘一样住在大宅子里穿金戴银,秋娘不是亲生的妈尚且过那么好,何况亲生的。
为了弥补心里的不平衡,常燕便开始找理由去娘家打秋风,每次找的借口,不是糟了旱灾就是糟了水灾,不是孩子摔伤了就是老人生病了,每回都要拿走整整一大包银子,并许多绫罗绸缎、精致点心、名贵的杯盘器皿……一开始,常家还顾念亲戚情分,同情阿青家底单薄,不和她计较,但所谓救急不救穷,天长日久,常家也开始有怨言。
尤其是蓉姐,常燕每回拿走的基本都是她的嫁妆,上次连夏天的凉席子都给拿走了。
但碍于妇道两个字,蓉姐又不敢说什么,只好把嫁妆里的好东西都收藏进库房里,免得大姑姐每次都来顺手牵羊。
常嬷嬷何尝看不出蓉姐的意思,她也心疼这些东西,要知道,这些银子要是燕子不打秋风,基本要留在常家留给常年的孩子。
蓉姐的身份没法说常燕什么,但常嬷嬷敢啊,在常燕又一次打秋风之后,她拿出当年骂街的气势,狠狠把常燕骂了一顿,把常燕想顺走的东西全劈手夺了回来,最后把常燕赶出常家大门不说,还让她以后也不准再来。
常燕哭哭啼啼地走了,她小时候怕奶奶,现在也怕。
回去的路上,常燕又想起了母亲,如果母亲还在人世就好了。
做姐姐的荆钗布裙,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刨食,弟弟却享受着锦衣玉食,母亲看了,一定也会为自己不平。
但真正让常燕的不满爆发的,还是方小荷的案子,方小荷的案子公诸于世以后,常燕突然之间意识到,当年自己差点与死神擦肩而过,曼娘既然能害死方小荷,如果自己真的做了顾廷烨的妾,曼娘绝对不会放过自己,而自己的祖母,很可能一直清楚。
那是自己的亲奶奶啊,明知孙女嫁给顾廷烨有危险,她还是希望孙女做顾廷烨的妾。
第63章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三当年债38蓉姐流产 巧的是,小沈氏身边一个婆子,恰好和常家是邻居,那天来打秋风的常燕被撵出门去,常嬷嬷骂声震天,左邻右舍都能听得清清楚楚,于是那婆子的家人从头到尾听了个明明白白,后来便当做笑话讲给了婆子听。
婆子见小沈氏正苦思冥想如何作弄宁远侯夫人,便心生一计,献宝一样告诉了小沈氏。
其实,这个计策也不复杂,却正中小沈氏下怀。
小沈氏并不知道常嬷嬷当年策划让常燕给顾廷烨当妾的内幕,常嬷嬷也有分寸,她会大声辱骂常燕日常来打秋风的丑事,但常嬷嬷却绝对不敢自爆常燕差点做妾的丑事。
而有一件事却是小沈氏和常嬷嬷都心知肚明的,那就是,顾廷烨儿子的几个亲家,表面从不声张,其实非常在意,自家的女儿将来和奶妈的孙子是姐夫和弟媳妇的关系。
沈家还好一些,威北侯夫人和宁远侯夫人是过命的交情,结成亲家是两家共同的心愿,张桂芬并不在意多常嬷嬷这一门下人出身的亲戚,沈国舅本身也是小门小户出身,对门第之见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