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2页
早说要出去访友,交代下话儿晚上便回,知道他并不是回青州去,徐明珠遂暗暗松了气。
再说宛娘这边,心里还想着不知梅鹤鸣如何让自己脱身,眼瞅着过了两日,也没见有什么动静,越发有些忐忑,宛娘心说不是姓梅的忘了她这岔了,那样的男人记得住几个女人,不定早扔到脖子后头去了,好在王婆子的病没见好,虽吃了几剂药下去,也没见大用,又兼得了明珠院的活计,惦记着赚银钱,撑着做了两日活计,病更沉了些。
王二郎倒是好转了,前儿偷了王婆子些银子,不知跑哪儿piao赌取乐去了,连着两日也没见回来,正想着王二郎若再缠她,她该怎么对付过去的时候,不想第三日,隔壁的李家婆娘慌慌的跑了过来。
进了王婆子的屋子,就喊叫起来:“哎呦喂,我的老嫂子,您可还在炕上躺着呢,你们家二郎出大事了,跟后街刘家那个不正道的婆娘,不知怎的成了□,让刘家两个小叔子给堵在了炕上,两人光着腚眼子,连衣裳都没穿呢,让刘家人按住一顿好打,这会儿打没打死还两说呢……” 王婆子一听,就觉头上嗡一下,天都要塌了,想她辛苦了一辈子,就留下两个业障,大郎眼瞅着要没了,就指望着二郎能养老送终,如今可不连这个指望也要断了。
忙着挣扎着起来,抓着宛娘和李家婆娘就往外奔,三人奔到了后街巷的时候,就听见还吵嚷着呢,却没听见二郎的声儿,忽听后街卖烧饼的孙麻子吆喝了一声:“快别打了,这半天没声儿,别打死了吧!” 6、王二郎挨打 孙麻子的声儿一落.就听有人喊:“衙差来了……”呼啦啦围着的人散了大半,宛娘跟李家婆娘扶着王婆子这才瞧见中间的王二郎,光赤着身子,四仰八叉躺在当街上,浑身青肿瘀伤还罢了,只那□…… 宛娘只扫了一眼忙别开头,血乎流烂的,吓人非常,王婆子一看,这心里凉了大半,甩开宛娘和李家婆娘冲过来趴在儿子身上嚎哭起来:“这是哪个狠心的把你打成了这样啊……”哭了会儿一眼瞅见衙门的差官,过去抱住差官的腿:“差爷啊!您可要为老婆子做主啊!” 王婆子一向有些泼名声,可刘家也不是什么良善人家,刘家三兄弟本不是本县人,原是南边漕运混道上的糙汉子,想着总归不是个能长久的营生,寻了个门路,正巧得了个机会,包了这清河县的芦苇场,哥仨便到这清河县来了。
清河县虽不大,却临着一方水路,有个不小点芦苇场,县里的百姓也算富足,不是那等吃不上穿不上的穷乡僻壤,且守着个砖窑,不拘清河县,四边十里八乡的,谁家盖房子不用芦苇,况这守着芦苇场,还有些时鲜鱼虾,每到了季,除了上好送礼,剩下的还能卖不少银钱,却是个抢不上的肥差事。
哥三儿标着膀子干了几年,倒挣下一份不薄的家业,便在这鸭桥北的街当置了一处宅子,因是外乡人,又生的凶恶相,更有些狠手段,清河县的人都叫他们刘大,刘二,刘三。
这哥仨手里有了银钱使唤,又好吃酒赌钱,更兼心思活络,跟衙门上下街面上的都混的极为相熟,前年刘大娶了个婆娘进门,却是个新寡妇,前头的男人是个外乡的客商,从南边贩了一船货,带着这个妇人路过清河县,不知怎的就病了,病了没多少日子就蹬腿儿去了,留下这么个新寡的妇人,却让刘大连人带财的捡了个便宜。
说便宜也是祸端,这妇人也不知前头是什么来路,骨子里却是个水性儿的,刘大总东跑西颠儿的不在家,早跟她两个小叔子勾搭成了jian,经常刘大不在家的时候,跟两个小叔子三人一屋里滚,左邻右舍见怪不怪,没有不知道的,却因惹不起这刘家的横货,没人敢议论短长,心里却都瞧不上刘家,这不成了yao子的姐儿了吗,合着三个兄弟睡着一个妇人,这成什么话。
私下里也没少说小话儿,可这纸里哪包的住火去,更何况这□长了,刘二刘三更是不大避讳刘大,心话儿,早明铺暗盖了,遮什么遮,以前哥三在yao子里不也包过一个,有什么不一样的,不想刘大却把妇人看的极心爱。
听见些影儿,还不大信儿,假作出去,半截却绕了回来,正好把三人堵在炕上,恨上来,哥仨动了手,都是没人伦的东西,那还顾得亲兄弟,刘二抄起顶门杠子,一杠
再说宛娘这边,心里还想着不知梅鹤鸣如何让自己脱身,眼瞅着过了两日,也没见有什么动静,越发有些忐忑,宛娘心说不是姓梅的忘了她这岔了,那样的男人记得住几个女人,不定早扔到脖子后头去了,好在王婆子的病没见好,虽吃了几剂药下去,也没见大用,又兼得了明珠院的活计,惦记着赚银钱,撑着做了两日活计,病更沉了些。
王二郎倒是好转了,前儿偷了王婆子些银子,不知跑哪儿piao赌取乐去了,连着两日也没见回来,正想着王二郎若再缠她,她该怎么对付过去的时候,不想第三日,隔壁的李家婆娘慌慌的跑了过来。
进了王婆子的屋子,就喊叫起来:“哎呦喂,我的老嫂子,您可还在炕上躺着呢,你们家二郎出大事了,跟后街刘家那个不正道的婆娘,不知怎的成了□,让刘家两个小叔子给堵在了炕上,两人光着腚眼子,连衣裳都没穿呢,让刘家人按住一顿好打,这会儿打没打死还两说呢……” 王婆子一听,就觉头上嗡一下,天都要塌了,想她辛苦了一辈子,就留下两个业障,大郎眼瞅着要没了,就指望着二郎能养老送终,如今可不连这个指望也要断了。
忙着挣扎着起来,抓着宛娘和李家婆娘就往外奔,三人奔到了后街巷的时候,就听见还吵嚷着呢,却没听见二郎的声儿,忽听后街卖烧饼的孙麻子吆喝了一声:“快别打了,这半天没声儿,别打死了吧!” 6、王二郎挨打 孙麻子的声儿一落.就听有人喊:“衙差来了……”呼啦啦围着的人散了大半,宛娘跟李家婆娘扶着王婆子这才瞧见中间的王二郎,光赤着身子,四仰八叉躺在当街上,浑身青肿瘀伤还罢了,只那□…… 宛娘只扫了一眼忙别开头,血乎流烂的,吓人非常,王婆子一看,这心里凉了大半,甩开宛娘和李家婆娘冲过来趴在儿子身上嚎哭起来:“这是哪个狠心的把你打成了这样啊……”哭了会儿一眼瞅见衙门的差官,过去抱住差官的腿:“差爷啊!您可要为老婆子做主啊!” 王婆子一向有些泼名声,可刘家也不是什么良善人家,刘家三兄弟本不是本县人,原是南边漕运混道上的糙汉子,想着总归不是个能长久的营生,寻了个门路,正巧得了个机会,包了这清河县的芦苇场,哥仨便到这清河县来了。
清河县虽不大,却临着一方水路,有个不小点芦苇场,县里的百姓也算富足,不是那等吃不上穿不上的穷乡僻壤,且守着个砖窑,不拘清河县,四边十里八乡的,谁家盖房子不用芦苇,况这守着芦苇场,还有些时鲜鱼虾,每到了季,除了上好送礼,剩下的还能卖不少银钱,却是个抢不上的肥差事。
哥三儿标着膀子干了几年,倒挣下一份不薄的家业,便在这鸭桥北的街当置了一处宅子,因是外乡人,又生的凶恶相,更有些狠手段,清河县的人都叫他们刘大,刘二,刘三。
这哥仨手里有了银钱使唤,又好吃酒赌钱,更兼心思活络,跟衙门上下街面上的都混的极为相熟,前年刘大娶了个婆娘进门,却是个新寡妇,前头的男人是个外乡的客商,从南边贩了一船货,带着这个妇人路过清河县,不知怎的就病了,病了没多少日子就蹬腿儿去了,留下这么个新寡的妇人,却让刘大连人带财的捡了个便宜。
说便宜也是祸端,这妇人也不知前头是什么来路,骨子里却是个水性儿的,刘大总东跑西颠儿的不在家,早跟她两个小叔子勾搭成了jian,经常刘大不在家的时候,跟两个小叔子三人一屋里滚,左邻右舍见怪不怪,没有不知道的,却因惹不起这刘家的横货,没人敢议论短长,心里却都瞧不上刘家,这不成了yao子的姐儿了吗,合着三个兄弟睡着一个妇人,这成什么话。
私下里也没少说小话儿,可这纸里哪包的住火去,更何况这□长了,刘二刘三更是不大避讳刘大,心话儿,早明铺暗盖了,遮什么遮,以前哥三在yao子里不也包过一个,有什么不一样的,不想刘大却把妇人看的极心爱。
听见些影儿,还不大信儿,假作出去,半截却绕了回来,正好把三人堵在炕上,恨上来,哥仨动了手,都是没人伦的东西,那还顾得亲兄弟,刘二抄起顶门杠子,一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