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神魔志怪小说的来源 >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目录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悟一子曰:三藏已服食人参果,乃金丹入口矣,自是脱胎换骨,神爽体健。

    但得丹之后,全要明心见性,脱去凡胎,换去凡骨。

    倘认不真、看不破,似慈爱而或流于姑息,似智谋而或蔽于狙奸,则仁过而反致容邪,智昏而未免弃正!此尸魔之所以三戏,圣僧之所以恨逐也。

    尸魔非他,即修道者之躯壳艮也。

    本阴鬼而幻妄,能惑人于不觉。

    见为红颜矣,不知实为白骨也;见为少艾矣,不知实为老惫也;见为生菩萨矣,不知实为鸠盘荼也;见为可惜可怜矣,不知实为愚我弄我也。

     盖人身有三尸,忌人成道,每乘假寐之时告人罪过。

    学道之人,若滞形著相,不先斩灭三尸,终难脱胎换骨而飞升玉京。

    故恋身者为守尸之鬼,而尸之中我不一而足;存身者唯灭尸为要,而尸之投我莫可测识。

    甚矣!尸之蛊惑人也。

    此回“三藏正行到嵯峨之处而肚中饥”,正尸之索我以素餐,而乘人于易食时也。

    行者道:“师父不聪明。

    ”正言其见不透彻。

    三藏溺我怙私而心中不快,此以饥渴之害为心害;而智识昏昧,为从邪失正之根苗也。

     三藏自两界山收伏行者以来,崇正除邪,知勇兼足,厥功实伟。

    僧亦知其不可一刻暂离,何忽嗔其常怀懒惰之心,而追溯两界山救伊性命之恩,反沾沾然若有德色?作者之意微矣!两界山为邪正两立之地,向以身在峻岭之间,为见性之界,造命之始,故收服行者以筑其基。

    今以“行到嵯峨之处”,为了命之界,存性之根,故放弃行者,以昭其鉴。

    在行者,见才智之不可恃,功业之不可矜;在三藏,见汨罗之孤忠当察,淮阴之肤绩易猜。

    篇终大圣叙出“长安有刘伯钦送路,到两界山救我”一段,至“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诸语,真一字一泪,使千古英雄涕泗陨零。

     然疑忌之故,必由于阴柔之离间;放逐之事,多出于谗口之排讪。

    八戒认白骨为红颜,信噬我为斋僧,是以拖尾蛆为香米饭,癞虾蟆为炒面筋矣。

    尸魔之三戏,障眼法也。

    愈投愈工,到底难瞒识者,终成白骨。

    大圣之扑杀,明眼人也。

    至再至三,功高反受贬书,埋没赤心。

    世态变幻,事情颠倒,今古同调,无足怪异。

    惟弟妒其兄,而萧墙之内忽起翻飞;师嫌其弟,而函丈之间顿生摈斥。

    物蠹而虫入,人疑而谤兴。

    总由于见不善而不能退,见善而不能举也。

     《敲爻歌》有曰:“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

    寿同天地一愚夫,权握家财无主柄。

    ”故性体元明,而无一毫之欺蔽者,乃为立命之后,无为之极功也。

    昔者达摩九年面壁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