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2页
宝塔放光;宝象国三公主寄信;黄袍怪变俊俏文人,入朝与国王认亲,把师父变作老虎;白马说:“师兄是个有仁有义的君子。
”这些情节言语。
而行者自不觉勃然怒、怦然动矣。
然非一激,行者难以即行,何也?贬者,唐僧之命也;请者,非唐僧之命。
是犹为王留行而未可以暂留也。
故得妖精一骂之激,行者若为除魔出,不为救僧出;若为己仇出,不为僧难出。
虽无唐僧之命,亦可以行。
故行者即佯信以自决曰:“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骂我,我和你去。
”此大圣出处之光明,权宜之妙用,而迥不由人也。
大圣径出门来,群猴拦住,特晓之道:“我保唐僧这桩事,天上地下都晓得。
他倒不是赶我回来,倒是送我来家自在耍子。
”盖今此一出,又似为天上地下任此大事,而不耑为已为僧。
前此一贬,又似唐僧爱我而故贬我,逸我而非劳我,真义精仁熟而不可以辙迹求也。
行者下海净身,乃是洗心涤虑;八戒识得行者是片真心,更无他意。
此时金木交并,而信行乎其间,何事不济哉! 虽然,善用兵者,避其锋锐之气,而击其虚;善除邪者,顺其方张之势,而乘其隙。
倘饶慷慨激烈之勇,而鲜含蓄沉几之力,直前过刚,近于用壮,取必太甚,近于浚恒,易戒之矣。
故惟几也,能通天下之志;惟深也,能成天下之务。
自古豪杰之士,未有不用智谋而能除邪去佞者,此大圣智降黄袍,所以为仁义之实学也。
行者抓住二小妖。
欲取其父者,先取其子,攻其所必救也;欲救其母者,必卸其子,去其所受病也。
欲以两个换一个,而沙僧解缚者,以土救土也。
此“醍醐灌顶,甘露滋心。
一面天心喜,满腔俱是春。
”乃真景实际,而非形容想象语也。
公主责行者无信义,行者道公主行不孝,都从根本上讲究道学:一是畏夫之克我,而欲全信;一是说主之附我,而全其信。
公主寄信者,行孝也;行
”这些情节言语。
而行者自不觉勃然怒、怦然动矣。
然非一激,行者难以即行,何也?贬者,唐僧之命也;请者,非唐僧之命。
是犹为王留行而未可以暂留也。
故得妖精一骂之激,行者若为除魔出,不为救僧出;若为己仇出,不为僧难出。
虽无唐僧之命,亦可以行。
故行者即佯信以自决曰:“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骂我,我和你去。
”此大圣出处之光明,权宜之妙用,而迥不由人也。
大圣径出门来,群猴拦住,特晓之道:“我保唐僧这桩事,天上地下都晓得。
他倒不是赶我回来,倒是送我来家自在耍子。
”盖今此一出,又似为天上地下任此大事,而不耑为已为僧。
前此一贬,又似唐僧爱我而故贬我,逸我而非劳我,真义精仁熟而不可以辙迹求也。
行者下海净身,乃是洗心涤虑;八戒识得行者是片真心,更无他意。
此时金木交并,而信行乎其间,何事不济哉! 虽然,善用兵者,避其锋锐之气,而击其虚;善除邪者,顺其方张之势,而乘其隙。
倘饶慷慨激烈之勇,而鲜含蓄沉几之力,直前过刚,近于用壮,取必太甚,近于浚恒,易戒之矣。
故惟几也,能通天下之志;惟深也,能成天下之务。
自古豪杰之士,未有不用智谋而能除邪去佞者,此大圣智降黄袍,所以为仁义之实学也。
行者抓住二小妖。
欲取其父者,先取其子,攻其所必救也;欲救其母者,必卸其子,去其所受病也。
欲以两个换一个,而沙僧解缚者,以土救土也。
此“醍醐灌顶,甘露滋心。
一面天心喜,满腔俱是春。
”乃真景实际,而非形容想象语也。
公主责行者无信义,行者道公主行不孝,都从根本上讲究道学:一是畏夫之克我,而欲全信;一是说主之附我,而全其信。
公主寄信者,行孝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