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悟一子曰:此发明能了金液还丹大道,寿与天齐,冲举九天之上,由其出入,天帝亦不得而拘束之也。
天帝为乾坤主宰,黜陟幽冥,包含古今,原无等伦。
惟圣人为能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运化阴阳,神明合德,万化生身而与天为伍。
何也?金者,历劫而不坏;丹者,日月之精神,浑是一团阳气。
天地之所循环者,气也;金丹之所变化者,亦气也。
天地之气,无所不包;金丹之气无所不有。
故《参同契》曰: “含精养神,通德三光。
众邪辟陈,正气常存。
”又曰:“幽潜沦匿,变化于中。
包囊万物,为道纪纲。
” 皆言圣人与天齐体而等量也。
《易》所谓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鬼神合吉凶者,何异《中庸》所谓”天地位,万物育,又皆童而习之”
者?大圣之与天齐名,夫何疑哉?
读《西游》者错看提纲”心何足”、”意未宁”,又解作心猿意马放心妄想,钩取篇内半句一言,牵合其说。
总因未识金丹之道之大也。
金丹之道会五皇而还于太极,御劫运于无穷,出乾坤于不约者也,岂代天御马之足以称其职?亦齐天虚位之未可尽其量也。
金星与猴王一齐驾云而起,何以把金星撇在脑后?金星者,五行之一;悟空者,五行之全也。
然何以挡住天门,不肯放进?见天神亦所不能识也。
金星说到素不相识,见了天尊,向后随你出入。
悟空何以说“也罢,我不进去了。
”总由我而不肯为天所限也。
金星奏曰”妖仙已到。
”玉帝问曰:“那个是妖仙?” 以悟空而称为妖,妖名违其实矣。
悟空即应到:“老孙便是。
”直受而不辞,已见其包含之量。
一切仙卿反大惊失色,则地位不及可知。
帝又曰:“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明朝礼。
” 若天帝之包
天帝为乾坤主宰,黜陟幽冥,包含古今,原无等伦。
惟圣人为能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运化阴阳,神明合德,万化生身而与天为伍。
何也?金者,历劫而不坏;丹者,日月之精神,浑是一团阳气。
天地之所循环者,气也;金丹之所变化者,亦气也。
天地之气,无所不包;金丹之气无所不有。
故《参同契》曰: “含精养神,通德三光。
众邪辟陈,正气常存。
”又曰:“幽潜沦匿,变化于中。
包囊万物,为道纪纲。
” 皆言圣人与天齐体而等量也。
《易》所谓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鬼神合吉凶者,何异《
总因未识金丹之道之大也。
金丹之道会五皇而还于太极,御劫运于无穷,出乾坤于不约者也,岂代天御马之足以称其职?亦齐天虚位之未可尽其量也。
金星与猴王一齐驾云而起,何以把金星撇在脑后?金星者,五行之一;悟空者,五行之全也。
然何以挡住天门,不肯放进?见天神亦所不能识也。
金星说到素不相识,见了天尊,向后随你出入。
悟空何以说“也罢,我不进去了。
”总由我而不肯为天所限也。
金星奏曰”妖仙已到。
”玉帝问曰:“那个是妖仙?” 以悟空而称为妖,妖名违其实矣。
悟空即应到:“老孙便是。
”直受而不辞,已见其包含之量。
一切仙卿反大惊失色,则地位不及可知。
帝又曰:“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明朝礼。
” 若天帝之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