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悟一子曰:篇首一诗云:“逢君只说受生因,便是如来会上人。
”言人能知受生之因从何而来,即知不死之方亦从此而造,岂不超然大觉,为如来会上之人!宣圣曰:“未知生,焉知死。
唯知生,而后能知死。
”汉阳真人曰:“须将死尸为生尸,莫执生门号死门。
”程子曰:“人能原始,知得生理;便能要终,知得死理。
”均是此义。
“一念静观尘世佛,十方同看降威神。
”言心致其洁清而身不与,此佛在尘世中广有,不在西天。
体无分人我而法自灵,此神在虚无降来,不涉名相也。
《华严经》云:“菩萨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成无上正觉。
”即尘世佛十方同看之义。
“欲知今日真家主,须问当年阿母身。
”言我今日修丹,而欲知其真妙之主,必须体究当年生我之阿母何故而有我,而后可以晓然悟矣。
即《悟真篇》所云:“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是也。
“别有世间曾未见,一行一步一次新。
”言此法教外别传,世所罕见。
苟人能知之而行到此一步,自“一步一花新”,而步步生莲花矣。
即紫阳真人云:“欲向世间留秘诀,未逢一个是知音。
”又丹经云:“一铢进罢一铢灵,金莲朵朵无人识”是也。
篇中设象演义,莫非发明诗中之意,所贵得言忘象,得意忘言者耳。
叙娘娘得梦,“记得一半,忘了一半”,盖夫妻会合,原属半假半真,况在梦死之乡乎!遗忘后半,寓有秘旨,直至下文行者、八戒金木参玄,方见真假也。
太子问:“母亲,宫里夫妻恩爱何如?”娘娘道:“这桩事,到九泉之下不得明白。
”说到冷暖迥别,情缘隔绝,可悟恩爱者是正,间隔者是邪。
此全真空闲尾闾而假作夫妻,认他姓为亲儿而暗成父子;遏绝天机,违悖真性,非邪而何?若欲救正除邪,必须夫妻母子相信合一,而后可以救出前身,不致沉沦埋没。
娘
”言人能知受生之因从何而来,即知不死之方亦从此而造,岂不超然大觉,为如来会上之人!宣圣曰:“未知生,焉知死。
唯知生,而后能知死。
”汉阳真人曰:“须将死尸为生尸,莫执生门号死门。
”程子曰:“人能原始,知得生理;便能要终,知得死理。
”均是此义。
“一念静观尘世佛,十方同看降威神。
”言心致其洁清而身不与,此佛在尘世中广有,不在西天。
体无分人我而法自灵,此神在虚无降来,不涉名相也。
《
”即尘世佛十方同看之义。
“欲知今日真家主,须问当年阿母身。
”言我今日修丹,而欲知其真妙之主,必须体究当年生我之阿母何故而有我,而后可以晓然悟矣。
即《
“别有世间曾未见,一行一步一次新。
”言此法教外别传,世所罕见。
苟人能知之而行到此一步,自“一步一花新”,而步步生莲花矣。
即紫阳真人云:“欲向世间留秘诀,未逢一个是知音。
”又丹经云:“一铢进罢一铢灵,金莲朵朵无人识”是也。
篇中设象演义,莫非发明诗中之意,所贵得言忘象,得意忘言者耳。
叙娘娘得梦,“记得一半,忘了一半”,盖夫妻会合,原属半假半真,况在梦死之乡乎!遗忘后半,寓有秘旨,直至下文行者、八戒金木参玄,方见真假也。
太子问:“母亲,宫里夫妻恩爱何如?”娘娘道:“这桩事,到九泉之下不得明白。
”说到冷暖迥别,情缘隔绝,可悟恩爱者是正,间隔者是邪。
此全真空闲尾闾而假作夫妻,认他姓为亲儿而暗成父子;遏绝天机,违悖真性,非邪而何?若欲救正除邪,必须夫妻母子相信合一,而后可以救出前身,不致沉沦埋没。
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