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西游真诠pdf >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河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河 金木垂慈救小童

目录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河 金木垂慈救小童 悟一子曰:车迟国王误信河车之力,几致丧命。

    赖行者打碎车辆,早除妖道,救全真性,保固山河。

    一经省悟,便属智渊,方知禅门有道,不可偏心也。

    “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真是三教同归一性,广大智慧之正法门也。

     性者,天也。

    知性知,原是一贯。

    固通天之实学也。

    仙师虑世人知性为性,而不知性为人找一体,有偏全纯驳之辨,乃执一已而修,鄙滞不通,如夜行失路,阻截难前,故此特着通天河三篇精义,设大士竹篮收鱼之妙相,以指引万世迷津,即佛祖教外别传之正法眼,太上得一还元之秘密旨。

    学者能知此一事,则性体归元,金丹之道备矣。

     但通天之路,坦荡无陂,不能行者少,即能知者亦少,故不得不标榜立石,傍注十字,曰:“径过八百里,亘古少人行。

    ”然此道人人咸具,家家自有。

    唐僧道:“今宵何处安身?”行者道:“到人家之所再住。

    ”篇中曰“做斋的人家。

    ”曰“望见一簇人家住处。

    ”曰“有四五百家。

    ”曰“径来人家门首。

    ”下文逐节点醒“人家”二字为眼,自将陈家庄作骨,寓笔之妙,不即不离,如灰蛇草线,令人寻绎难穷。

    读至后回结穴处,方见其神。

    所谓“此般至宝家家有,目是愚人识不全”是也。

     三藏向老者借宿,老者道:“东土到我这里,有五万四千里路,你这等单身,如何来得?”三藏道:“我还有三个徒弟,保护贫僧,方得到此。

    ”盖通天适当十万八千之中,乃修道者至中不偏之路,不容稍有移易差殊,非执己孤修者所能至。

    世人说到这里,无不骇疑惊怪,莫肯承当。

    故三藏叫:“徒弟,这里来。

    ”而老者看见,唬得跌倒在地,说怪说丑所由来也。

    岂知其中实有降龙伏虎之能,非可以信不信。

    迨师徒斋罢,二老欠身道:“你等取经,怎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