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游地府太宗还魂 进瓜果刘全续配
第十一回 游地府太宗还魂 进瓜果刘全续配
悟一子曰:此篇正言唐王之入梦,以明阴阳感应之道,即男女赠答之理;有感必应,有果必报,毫发不爽也。
唐高祖曾梦身死,坠在床下,为群蛆所食。
智蒲禅师解为亿兆趋附之象。
太宗是梦,未之前闻。
然昼之所为,即夜之所梦。
地府之游,其“贞观”之幽隐乎。
幽隐之恶,造于心而形诸梦,此处正宜提“心”字作主,以见人心之险,即成地狱之险。
如影随身,不可泯灭。
篇中:“太宗渺渺茫茫,独自一个,惊惶难寻道路;忙致私书求庇;见鬼门关即有先主李渊及兄弟索命;折辨鬼龙公案;添注生死簿;游观地府,悚惧惊心;经十八层地狱,心中惊惨;目击奈河桥,心又惊惶;到枉死城,心惊胆战;见一伙鬼魅拦住,慌得无处躲藏,向崔判求救,借相良金银贿免;见六道轮回,判官叫太宗明心见性;直到阴司里无冤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福;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
”方结出正旨。
可见阳世间不作不善之事,则阴司里自无地狱之险矣。
处处俱从心上描写,而出皆太宗平日所为、问心难安之事也。
评《西游》者,此篇反不谈心,真不可解。
最提醒处,在“众冤魂索命,判官道:‘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我才救得你。
’太宗道:‘寡人空身到此,那得有钱钞?’”此所谓“万两黄金将不去,一生惟有孽随身”也。
判官谓得些钱钞可救,岂真可救哉!正谓此处钱钞不可到,用不着,如何救得你?下边借相良之金银,岂真可借哉!正谓阳间作恶有恶报,作善有善报,一到阴司.帝王之十三年,反不如匹夫之十三库;帝治之十五道,反不如匹夫所寄之一库也。
妙意都在反面,读者切勿泥文!读至后回相良夫妇所积者,系斋僧布施善果,非尽属金银纸钞,自可晓然。
太宗因老龙之故而入大梦,一到鬼门关,宜撞见鬼龙索命。
何以劈头撞见先主李渊及兄弟等,并不见鬼龙耶?仙师寓《春秋》之意于隐言之中,予发《西游》未发之义,以明仙师不言之隐。
隋纲不振,天下共逐其鹿。
倡义旗而除残暴,数民水火,名正言顺。
奈何用裴寂之诡谋,遣隋宫人入侍高祖?劫之以必从之势,陷父于不义,违无犯分,
唐高祖曾梦身死,坠在床下,为群蛆所食。
智蒲禅师解为亿兆趋附之象。
太宗是梦,未之前闻。
然昼之所为,即夜之所梦。
地府之游,其“贞观”之幽隐乎。
幽隐之恶,造于心而形诸梦,此处正宜提“心”字作主,以见人心之险,即成地狱之险。
如影随身,不可泯灭。
篇中:“太宗渺渺茫茫,独自一个,惊惶难寻道路;忙致私书求庇;见鬼门关即有先主李渊及兄弟索命;折辨鬼龙公案;添注生死簿;游观地府,悚惧惊心;经十八层地狱,心中惊惨;目击奈河桥,心又惊惶;到枉死城,心惊胆战;见一伙鬼魅拦住,慌得无处躲藏,向崔判求救,借相良金银贿免;见六道轮回,判官叫太宗明心见性;直到阴司里无冤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福;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
”方结出正旨。
可见阳世间不作不善之事,则阴司里自无地狱之险矣。
处处俱从心上描写,而出皆太宗平日所为、问心难安之事也。
评《西游》者,此篇反不谈心,真不可解。
最提醒处,在“众冤魂索命,判官道:‘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我才救得你。
’太宗道:‘寡人空身到此,那得有钱钞?’”此所谓“万两黄金将不去,一生惟有孽随身”也。
判官谓得些钱钞可救,岂真可救哉!正谓此处钱钞不可到,用不着,如何救得你?下边借相良之金银,岂真可借哉!正谓阳间作恶有恶报,作善有善报,一到阴司.帝王之十三年,反不如匹夫之十三库;帝治之十五道,反不如匹夫所寄之一库也。
妙意都在反面,读者切勿泥文!读至后回相良夫妇所积者,系斋僧布施善果,非尽属金银纸钞,自可晓然。
太宗因老龙之故而入大梦,一到鬼门关,宜撞见鬼龙索命。
何以劈头撞见先主李渊及兄弟等,并不见鬼龙耶?仙师寓《春秋》之意于隐言之中,予发《西游》未发之义,以明仙师不言之隐。
隋纲不振,天下共逐其鹿。
倡义旗而除残暴,数民水火,名正言顺。
奈何用裴寂之诡谋,遣隋宫人入侍高祖?劫之以必从之势,陷父于不义,违无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