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西游真诠讲的是什么 >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3页

目录
    者惟此。

    彼用意不诚而失手打碎,各失欢心,亵宝溺职,其罪滋大。

    “七日”者,天心来复之候也。

    清夜自思肘腋幽隐之地,绍无抱惭刺痛如飞剑然。

    岂非徒食取经人之肉,而成无用之妖孽哉!其“九个骷颅”,譬九宫之真土,故水不能沉。

    “取经人自有用处”,其用处之妙,姑候收伏时再详。

    此处“指沙为姓”,起名“沙悟净”,“入了沙门”,“他洗心涤虑,再不伤生”,可知皈依净土,须真意真诚,不可疏失,以致伤生害命也。

    盖长生命基,全赖此土和合而成。

    土为炼丹之至要,彼解沙僧为金水者,不知真土之为用而妄揣臆度者矣。

     自此,而猪八戒现相矣。

    猪属亥,亥中有甲木。

    木能生火,故曰“语能”。

    “亥”字从乙,孕也;从二人,男女也。

    有二首六身,为十月纯阴,阳无终绝之理,得生生不已之义。

    金丹非其和合煅炼,不能成就也。

    “天河天蓬元帅,只因带酒戏弄嫦娥”。

    蓬者,转旋无定,遭逢不常,曲直之性,顺义而爱金。

    酒者,水金也,一逢木金,即转旋无主,虽嫦娥,亦戏弄矣。

    一灵真性,近于畜类,故“错了道路”,投在猪胎。

    甲为阳木,卯为阴木,宜与卯二姐配合。

    “不上一年死了”,乃阳生阴死之义。

    “一洞家当,尽归我受用”,盖亥中乙孕,得禄于卯也。

    “吃人度日”,一味嗜酒好色。

    而“伤生”害命,所以为妖。

    及得菩萨点化,“如梦方觉”,从正受戒,“断绝五荤三厌”,故曰“猪八戒。

    ” 自此,而白马现相矣。

    古今奉为指南者,以猿为心,以马为意。

    若云:马是意。

    心者,意之体;意者,心之用。

    则齐天大闹天宫、觔斗云等神奇不测,均应系白马所为。

    何以专言在猿耶?此可悟白马之非意矣。

    白马者,金象,龙马也。

    乾为龙,为马。

    马乃纯乾之物,乾乾不息之义。

    言修道者,必乾乾不息,有大脚力、大负荷如龙马者,方能至西方而取经耳。

    彼凡马无力,不免为鹰愁涧所阻。

    若认马为意,彼独非马乎,何以被龙马所吞而必须龙马耶?但另有一要义又须指明:修道者,以降龙为首务,若放纵恣肆,则自毁其明珠,而为孽龙。

    脚根不实,不堪载道,何能致远?故须潜之深渊,韬明养晦,而后可以善其用也。

    自此,而大圣由潜离隐矣。

    其先天真乙之妙,己阐悉于前,无庸再赘。

     总而明之,木数三,居东;火数二,居南。

    木能生火,二物同宫,故二与三合而成一五。

    悟能,亥也,为水火一家也。

    金数四,居西;水数一,居北。

    金能生水,二物同宫,故四与一合而成二五。

    悟空,申也,为金、水一家也。

    戊、已,本生数五,是三五也。

    悟净,为土一家也,三五合而为一,即太极也。

    太者,至大之谓;极者,至要之称。

    其理在混沌之中,一动而生阴阳。

    阴阳者,气也。

    所谓理生气,而气寓夫理者也。

    有先天真乙之气,而始能生三家;由三家相见之后,而又能生先天真乙之气,以成婴儿也。

    婴儿全赖此一气之运用,而后能脱胎以成真人。

    玄奘,即婴儿也,故玄奘离不得悟空;即悟能、悟净,亦离不得悟空也。

    《悟真篇》曰:“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

    戊己本居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

    ”此的旨也。

    噫!发明至此,世人莫测所谓,未免妄揣臆度,邪说秽行,将至真无上之妙道,如同儿戏。

    有志学道者,务速求真师,逐节指示,免堕轮回。

     此回结尾,大圣“见性明心”四字,这“心”字,方著人心上,即前篇菩提祖师所谓“成道之后,须要见性明心者”是也。

    学道之始,便能见性明心,亦是禅家三乘之妙。

    但止知无为,不知有作,不过独修一物之孤阴,何能结丹而成圣胎?终落于空。

    可悲,可惜!紫阳真人曰:“但见无为为要妙,不如有作是根基。

    ”上阳祖师曰:“到老无为,如何得乐?入室采铅,是云有作。

    大德市朝,又谁知觉?欲成匡廓,先立鄞鄂。

    得一黍珠,方是不错。

    九载坐忘,无为功博。

    行满三千,与众共乐。

    若只无为,不先有作。

    此乃愚夫,自相执着!殷勤数语,以晓后学。

    ”盖见性明心,是得丹以后之专功;攒簇五行,乃作佛成仙之根本。

    若止见性明心,而不知攒簇五行,必不能超脱轮回也。

    如唐僧之末成婴儿,必籍三家以结成;如孙悟空之已定五行,则必见如来以超脱。

    读到师徒上无底船彼此相谢之语,便了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