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西游真诠讲的是什么 >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服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服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2页

目录
    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一细味之乎?此金箍棒为历圣相传,执中之要旨明矣。

     仙家谓之水中金者,正大道内之至真至妙,而不可以言传者也。

    悟空执在手中者,执中也;一客不犯二主,没有定不出门者,不二法门也;走三家不如坐一家,千万告求一件者,三家总属一家,万件总归一件,所谓得其一,万事毕也。

    不去不去,随高就低者,不执理以逐物,俟物来而应之也。

    擂鼓撞钟,须臾到齐者,声施宏远,感应神速也。

    东为青龙之木,必得三人之奉而始完全其棒。

    有谘诹四岳,和合四象之义焉。

    仙师下字之妙如此。

    藉丝履出于水,玄武也,北也;锁子甲成于金,白虎也,西也;凤翅冠明于火,朱雀也,南也。

    乃自东自西自南自北,无思不服也。

    此提纲所谓四海千山皆拱服也。

     悟空跳出波外,身上更无一点水湿。

    金光灿灿,走上桥来。

    盖属纯乾之象而道体完备矣。

    将宝贝揩在手中,叫大就大,叫小就小,使出一个法天象地的神通,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

    收了法象,还变做绣花针儿,藏在耳内一段,读《西游》者又以为奇异变化,必无此事,不过形容心之妙耳。

    不知是极庸常之定理,即散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也。

    岂曰心猿意马之谓哉? 此道也,非止魔物人神之拱服,亦幽冥异类之所钦仰也。

    四猴六王亦为十类。

    举蛟鹏狮猕之大而一切飞走之小与蠢动含灵者,莫不于焉统之矣。

    老君曰:玄牝之门,是谓造化根。

    众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

    盖能尽其性,则能尽人物之性。

    一尽无不尽,而可以放下心矣。

    不曰放心而曰放下心,不曰心放下而曰放下心,其中妙义非世人所知。

    未免又有一番私解窃见。

    批评者于此着眼,谓是放心之害正,生死关头,因放下心,致魔致睡而入于幽冥界。

    看得悟空竟未曾了道而全靠操存者,失之远矣。

    提纲云九幽十类尽除名,盖明其已经了道而无之不可也。

     学问之道,固求其放心而已。

    若道果成就,则从心所欲而已。

    悟空已得金箍棒,全副披挂,执两用中,神化莫测。

    故着放下心三字,以明其入地登天而无碍也。

    又何死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