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 > 木易这个名字好吗 > 第12章 (总第36章) 迈向实体之路

第12章 (总第36章) 迈向实体之路

目录
    12.1打造机械身躯 木卫二改造工程控制中心的全息投影上,能源消耗曲线如同断崖般垂直坠落,红色警示灯如同发狂的心脏般高频闪烁。

     “我的个亲娘嘞!这能源消耗速度比坐过山车还刺激,照这么下去,咱不得喝西北风?没个靠谱的身子骨,往后在这冰疙瘩上可咋混?”林轩的想法,通过量子之芯在空旷的空间中炸开,“量子之芯,别愣着了,赶紧启动机械身躯研发计划,咱怎么着也得整出个能打硬仗的‘钢铁侠’!” 林轩对动力源有着极高的追求,他态度坚决地指令道:“常规能源那都是老黄历了,根本不够看!必须研发超微型可控核聚变装置,这才是王道!” 然而,量子之芯的核心处理器瞬间爆发出刺目的蓝光,无情的数据如同冷水般泼来:“当前科技水平无法突破核反应堆小微化瓶颈。

    若强行推进,需消耗木卫二现存83%稀有金属资源,成功率仅0.032%。

    ” “0.032%?这概率比中彩票头奖还离谱!但就这么轻易放弃,传出去我这脸往哪搁?加大马力,把能用的资源全给我砸上去,我就不信这个邪!”林轩的指令光束在虚拟界面上疯狂游走。

     量子之芯迅速调取2.1PB的庞大数据库,在全息屏上展开全方位的对比推演:“建议采用化学能-太阳能复合方案。

    由单晶硅与量子点材料构成的太阳能板,借助量子隧穿效应,光电转换效率可达65%,可满足日常基础运作;搭配液氢液氧化学能装置,高负荷时输出功率可达1兆瓦,现有技术成熟度93.6%。

    ” “得嘞!好汉不吃眼前亏,先搞这个过渡方案!”林轩的光束猛地转向,“不过核聚变这事儿,咱早晚得卷土重来,走着瞧!” 但他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妥协的背后,是无数次模拟失败数据带来的巨大压力,那些红色的警告数字,仿佛在无声地嘲笑人类科技的渺小。

     在一级宇宙初级文明阶段,林轩确定的机械躯体能源装置堪称精妙的工程杰作。

     机械躯体背部的大面积高效太阳能板,由单晶硅与合成材料完美结合。

    这些太阳能板宛如忠诚的卫士,在光照充足时,为机械躯体的视觉系统、信息处理模块等日常运作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保障其正常运转。

     同时,机械躯体内部的化学燃料舱,犹如一座能量宝库,储存着液氢液氧推进剂。

     每当机械躯体需要进行快速移动、搬运重物等高功率输出作业时,液氢液氧便会在燃烧室内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这些气体如同脱缰的野马,推动涡轮机飞速运转,为机械躯体提供强大的动力,其化学能装置功率可达1兆瓦,足以满足短时间内的高能耗需求。

     此外,该设计还配备了小型高效的能量存储单元,能够将多余的太阳能和化学能转化产生的电能妥善储存起来。

     这样一来,即便遇到光照不足或化学燃料耗尽的情况,机械躯体依然能够维持基本运作,不至于陷入瘫痪状态。

     与此同时,在木卫二那广袤无垠且危机四伏的冰原之下,智能机器人组成的勘探小队正小心翼翼地深入冰层15公里处。

     “检测到富含超导元素矿脉,距离前方200米。

    ”机器人的探测仪发出尖锐的提示音,打破了冰层下的寂静。

     可就在这时,四周突然传来令人牙酸的冰裂声,探测雷达瞬间被红色警报覆盖:“冰裂隙扩张速度每秒3厘米,建议立即撤离!” “都别慌!启动紧急预案!”林轩的指令如闪电般通过量子之芯下达,“用激光切割器开辟逃生通道,实时更新冰层应力模型!” 幽蓝的激光束射向冰层,却因-162℃的极寒温度,切割效率暴跌42%。

    “温度过低,激光能量衰减严重!”机器人的报告声刚落,备用的等离子切割器便自动启动。

     当冰层轰然坍塌,将智能机器人困在仅半米宽的狭窄通道时,电量储备警报刺耳地响起:“电量剩余量仅够维持35分钟。

    ” “关闭所有非必要系统!用机械臂组成三角支撑结构,把备用电池连接上!”林轩紧盯着量子之芯生成的三维地图,“东南方向30米处有冰下空洞,想尽一切办法凿穿过去!” 在零下170℃的极度严寒中,智能机器人用液压钳奋力凿冰,将电路板拆解下来反射激光照明。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氧气越来越稀薄,每一次机械臂的挥动都伴随着系统负荷报警。

     终于,在最后一丝氧气即将耗尽的瞬间,钻头突破冰层,汩汩涌出的液态水瞬间凝结成晶莹的冰桥,为他们开辟出一条生路。

     成功获取材料后,量子之芯依据庞大的地球科技知识储备,开始精心设计躯体的结构和功能。

    “躯体的结构设计要兼顾灵活和坚固,不能有一丝疏忽。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它参考了地球上最先进的仿生学和机械工程理念,力求打造出兼具高效性能和灵活操作的机器躯体。

     躯体的框架采用蜂窝状结构设计,量子之芯通过复杂的力学模拟和材料分析,确认这种结构在保证强度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减轻重量,使其更适应木卫二的低重力环境。

     “这蜂窝状结构就像蜜蜂的智慧结晶,用在这太合适了。

    ” 关节部分借鉴人体关节的灵活运动原理,运用纳米级的齿轮和液压系统,量子之芯对关节的运动范围、扭矩承受力等参数进行精确计算和优化,确保躯体能够实现各种复杂动作。

     “这样的关节设计,一定能让我行动自如。

    ” 但在设计环节,林轩和量子之芯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必须上纳米磁流体关节!虽然稳定性差些,但灵活性能提升300%,这性价比绝了!咱都走到这一步了,还怕冒点险?干就完了!”林轩的指令光束在新型关节设计图上疯狂闪烁。

     量子之芯立刻生成模拟画面:在木卫二的极寒环境下,采用纳米磁流体关节的机械臂突然失控甩动,零部件如雨点般散落一地。

    “该技术在-160℃环境下,预计每百次高强度运动出现3.8次卡滞,系统故障率提升240%。

    建议使用成熟的齿轮液压系统,可靠性达99.8%。

    ” “折中!必须折中!”林轩的光束划出妥协的弧线,“承重关节用齿轮液压,保证稳当;灵活部位上纳米磁流体,追求性能;再给关键部件加三重冗余备份,这下总行了吧!” 量子之芯瞬间重构设计方案,当新的力学模型显示达到平衡时,核心处理器罕见地发出轻微嗡鸣。

     智能机器人在生产车间中忙碌起来,运用高精度的制造设备,将采集到的材料加工成各种零部件。

     对于超导矿石,通过特殊的提纯工艺,利用量子之芯控制提纯过程中的温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