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一场盗窃案牵出22年前杀人潜逃真相9
第九章跨世纪的追凶
传真机吐出最后一页纸时,老陈正在用搪瓷缸子泡第三遍浓茶。
蓝黑色的卷宗封皮上,"招远市公安局"的红色印章褪成暗红,像道凝固二十八年的旧伤疤。
他戴上白手套的动作顿了顿——手套指尖的滑石粉簌簌落在桌面上,让他想起1995年第一次勘察命案现场时,法医往他掌心撒的那把粉。
"1995年12月10日23时17分,"小林对着电脑念出卷宗里的报案记录,"招远市出租车司机王建军失踪,家属在城西废车场发现其出租车,车内有大量血迹,副驾驶座遗留一枚带血的扳手......"他突然停住,目光落在现场照片上——那把扳手的木柄上,隐约有枚模糊的指纹。
老陈用放大镜仔细查看卷宗里的指纹拓片,玻璃片下的纹路像干涸的河床:"这是蓝阿俊的左手食指印,和我们在他老家找到的纽扣上的完全吻合。
"他抽出另一份文件,"看这个,1996年1月5日的户籍注销记录,蓝阿俊因'失踪满一年'被列为死亡人口,申报人是他弟弟蓝阿平。
" "可第七章里雷大明的父亲说,1995年腊月看见他回村了。
"小林在时间轴上标注日期,"也就是说,他作案后潜回老家,利用当时户籍清理政策让自己'被死亡',然后冒用邓小刚的身份逃亡。
" 老陈点点头,手指划过卷宗里的"户籍管理漏洞"分析页:"90年代中期,城乡人口流动加剧,基层户籍系统尚未联网,很多失踪人口仅凭家属申报就注销户籍。
蓝阿俊钻的就是这个空子——他让弟弟谎报失踪,拿到死亡证明后,再用邓小刚的身份在外地落户。
" 窗外突然传来老式绿皮火车的轰鸣,老陈望着窗外掠过的黄色车厢,想起二十年前自己第一次去山东追逃的场景。
那时没有高铁,没有全国联网的人口信息,只能靠一张模糊的通缉令和一双铁脚板,在各个县城的派出所之间奔波。
"看这里。
"小林调出段视频,画面里是山东警方的物证室,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刑警正在展示当年的证物袋,"这是蓝阿俊当年在金矿用的工牌,化名'邓青松',照片上戴着帽子和口罩,但耳垂的形状和我们抓获的嫌疑人一致。
" 老陈凑近屏幕,工牌上的日期是1994年7月,照片下方盖着"招远金矿第三工区"的红章。
他忽然想起第七章里雷小红提到的"山东工友叫他小邓",原来早在作案前,蓝阿俊就已经开始构建假身份。
"跨区域办案协作在那会儿可不容易。
"老刑警的声音从视频里传来,"我们去蓝阿
蓝黑色的卷宗封皮上,"招远市公安局"的红色印章褪成暗红,像道凝固二十八年的旧伤疤。
他戴上白手套的动作顿了顿——手套指尖的滑石粉簌簌落在桌面上,让他想起1995年第一次勘察命案现场时,法医往他掌心撒的那把粉。
"1995年12月10日23时17分,"小林对着电脑念出卷宗里的报案记录,"招远市出租车司机王建军失踪,家属在城西废车场发现其出租车,车内有大量血迹,副驾驶座遗留一枚带血的扳手......"他突然停住,目光落在现场照片上——那把扳手的木柄上,隐约有枚模糊的指纹。
老陈用放大镜仔细查看卷宗里的指纹拓片,玻璃片下的纹路像干涸的河床:"这是蓝阿俊的左手食指印,和我们在他老家找到的纽扣上的完全吻合。
"他抽出另一份文件,"看这个,1996年1月5日的户籍注销记录,蓝阿俊因'失踪满一年'被列为死亡人口,申报人是他弟弟蓝阿平。
" "可第七章里雷大明的父亲说,1995年腊月看见他回村了。
"小林在时间轴上标注日期,"也就是说,他作案后潜回老家,利用当时户籍清理政策让自己'被死亡',然后冒用邓小刚的身份逃亡。
" 老陈点点头,手指划过卷宗里的"户籍管理漏洞"分析页:"90年代中期,城乡人口流动加剧,基层户籍系统尚未联网,很多失踪人口仅凭家属申报就注销户籍。
蓝阿俊钻的就是这个空子——他让弟弟谎报失踪,拿到死亡证明后,再用邓小刚的身份在外地落户。
" 窗外突然传来老式绿皮火车的轰鸣,老陈望着窗外掠过的黄色车厢,想起二十年前自己第一次去山东追逃的场景。
那时没有高铁,没有全国联网的人口信息,只能靠一张模糊的通缉令和一双铁脚板,在各个县城的派出所之间奔波。
"看这里。
"小林调出段视频,画面里是山东警方的物证室,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刑警正在展示当年的证物袋,"这是蓝阿俊当年在金矿用的工牌,化名'邓青松',照片上戴着帽子和口罩,但耳垂的形状和我们抓获的嫌疑人一致。
" 老陈凑近屏幕,工牌上的日期是1994年7月,照片下方盖着"招远金矿第三工区"的红章。
他忽然想起第七章里雷小红提到的"山东工友叫他小邓",原来早在作案前,蓝阿俊就已经开始构建假身份。
"跨区域办案协作在那会儿可不容易。
"老刑警的声音从视频里传来,"我们去蓝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