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 > 八棱瓜种植技术与管理 > 第37章 桂林60万绑架案2

第37章 桂林60万绑架案2

目录
    第二章北方口音的陷阱 叠彩区派出所的审讯室泛着霉味,王警官看着单向玻璃里的东北男人,忽然想起老家地窖里的腌菜坛子——同样的潮湿,同样的闭塞感。

     “你们叫他‘老耿’?”他敲了敲记录簿,上面写着“耿大力,32岁,黑龙江绥化人”。

     男人搓着皲裂的手掌,指甲缝里嵌着蓝黑墨水:“对啊,耿哥说带我们赚大钱,谁知道是搞传销……”他突然剧烈咳嗽,从破毛衣领子里抖落出半片传单,正是男孩捡到的“旭日升贸易”宣传单。

     王警官捡起传单,背面用铅笔写着密密麻麻的数字:5000、、。

    “这是什么?” “入门费,”耿大力咽了口唾沫,喉结在松弛的皮肤下滚动,“分五个层级,交6万就能当‘主任’,发展下线拿提成……”他突然抬头,眼神浑浊却带着病态的亢奋,“你们抓错人了!我们从11月10号就被关在灵川县的出租屋,每天有人盯着上课,连拉屎都结伴!” 单向玻璃外,陈芳猛地抓住林悦的手腕:“10号那天,浩子说三楼有吵架声!是不是你们……” “大妈,我们真没见过那孩子!”耿大力的方言突然带了哭腔,“再说谁会管初中生要钱?我们只骗想发财的……”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像被无形的手掐住脖子。

     王警官注意到男人袖口露出的纹身——半朵褪色的牡丹,和监控里巷口电动车男人的纹身一模一样。

    “16号晚上7点20分,你在哪?” “在灵川啊!”耿大力掏出皱巴巴的车票,日期是11月16日18:30,起点桂林北站,终点灵川县城,“每天晚上六点准时开饭,吃完就洗脑,雷打不动!” 林悦突然指着车票:“这班车我坐过,到灵川要40分钟,他们到的时候快七点了,根本没时间去叠彩区……”她的声音发颤,工装裤口袋里掉出张网吧会员卡,背面写着“耿哥专用”。

     午后的雨突然变大,陈芳站在派出所门口,看着玻璃上的水痕扭曲成无数条小河。

    李建军在台阶上抽烟,手机屏幕亮了又灭,像只濒死的萤火虫。

     “李哥,”王警官递来把伞,伞骨上印着“桂林旅游”的褪色字样,“绑匪可能在试探我们。

    ” 手机在此时震动,第三条短信来了: “明早九点,穿黑色外套,开白色五菱宏光,后视镜挂红色塑料袋,到乌石街城中村37号。

    别耍花样,爷们盯着呢。

    ” 陈芳盯着“爷们”二字,忽然想起林悦的话:“浩子说三楼的人总喊他‘小伙子’,从来没叫过‘爷们’。

    ” “五菱宏光?”李建军突然抬头,“咱们家的车是银色SUV啊!他怎么会……” 王警官的瞳孔收缩:“绑匪在暗示我们,他知道你们的车型。

    也就是说,他见过你们,甚至跟踪过。

    ” 雨幕中,一辆白色五菱宏光缓缓驶过,后视镜上挂着个红色塑料袋,在风中晃成模糊的红点。

    陈芳想起儿子幼儿园时做的手工灯笼,也是这么红,这么薄,仿佛轻轻一戳就会破。

     凌晨五点,乌石街城中村还浸在墨色里。

    王警官蹲在37号院墙外,透过砖缝看见院内空无一人,只有棵枯树挂着几串鞭炮,像风干的蛇蜕。

     “各组注意,”他压低对讲机,“交易地点可能是个空壳。

    ” 七点整,李建军开车驶入城中村,后视镜上的红色塑料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