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汕尾出租屋命案1 第2页
虽然没发现药物残留,但死者是吸毒人员——毛发检测已经确认了。
" 林朝阳挑眉:"这倒是条新线索。
她的社会关系比我们想的更复杂。
" 回到警局时,技术科的王法医正在分析保鲜膜上的指纹。
"只有半枚残缺指纹,"她推了推眼镜,"比对库里没有匹配记录。
但可以确定,不是死者的。
" "足迹呢?" "皮鞋印是42码的男士皮鞋,花纹常见,没法锁定具体品牌。
泥土印......"王法医摇摇头,"太模糊了,只能看出是运动鞋,花纹深度较浅,可能是经常在硬质路面行走的人留下的。
" 林朝阳揉了揉眉心,目光落在办公桌上的案情分析图上。
死者洪某,38岁,四川籍,离异,KTV包房领班。
社会关系栏里列着三个名字:张海、叶飞、海鲜老板。
张海是吸毒前男友,案发前一周去了外地;叶飞是重庆籍男友,自称在照顾生病的父亲;海鲜老板则是60岁的本地商人,据邻居说常出入死者住所。
"最奇怪的还是保鲜膜。
"小张突然开口,"如果是为了捂死死者,为什么不用更直接的方式?毛巾、枕头都比保鲜膜顺手。
而且现场没有反抗痕迹,说明死者可能失去了反抗能力......" "或者,"林朝阳打断他,"凶手并不想让她立即死亡。
覆盖保鲜膜可能有其他目的——比如羞辱,或者掩盖某种情绪。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起,打断了两人的讨论。
小张接起电话,脸色逐渐凝重:"林队,法医那边有新发现。
死者虽然下身未穿衣物,但处于生理期,没有性侵痕迹。
而且......"他顿了顿,"现场找到的首饰数量,和发票上的记录对不上。
洪某至少有三件金饰不见了,包括一条金项链和两只手镯。
" 夜幕降临,林朝阳再次来到案发现场。
出租屋的空气里仍弥漫着淡淡的腐臭味,他打开手电筒,光束扫过凌乱的床头柜。
台灯底座下压着一张皱巴巴的便签,上面歪歪扭扭写着"4.278pm张哥电话"。
"张哥......"他喃喃自语,突然想起小张提到的通讯记录。
案发当晚7点到凌晨3点,有十多个电话打进洪某手机,其中一个135开头的号码在8点05分有过通话,正是邻居说的死者匆匆回家的时间。
手机突然震动,是小张发来的消息:"林队,查清楚了,135号码机主叫张海,但案发时他确实在外地。
不过......"消息框闪烁两下,又弹出一条,"洪某的小姐妹说,她一个月前刚甩了叶飞,跟张海在一起。
叶飞是个死心眼,据说为了她离了婚,卖了房子。
" 林朝阳皱眉,抬头看向窗外。
月光透过纱窗,在地板上投下蛛网般的阴影。
他突然想起老周的话——死者颈部的掐痕显示,凶手用了极大的力气,甚至导致舌骨骨折。
这不是冲动杀人,而是带着强烈的恨意。
走出楼道时,隔壁阿婆突然叫住他:"警察同志,昨天忘了说,27号晚上八点多,洪妹子回来时接了个男人上楼。
那人戴帽子,没看清脸,但个子不高,有点胖。
" 林朝阳瞳孔微缩:"您确定是27号?不是28号?" "确定,"阿婆点点头,"那天我刚看完《新闻联播》,正下楼倒垃圾,看见她在巷口接人。
两人说了两句话,就一起上来了。
" 回到警局,林朝阳立即调取了案发地周边的监控。
27日晚8点23分,画面里出现洪某的身影,她穿
" 林朝阳挑眉:"这倒是条新线索。
她的社会关系比我们想的更复杂。
" 回到警局时,技术科的王法医正在分析保鲜膜上的指纹。
"只有半枚残缺指纹,"她推了推眼镜,"比对库里没有匹配记录。
但可以确定,不是死者的。
" "足迹呢?" "皮鞋印是42码的男士皮鞋,花纹常见,没法锁定具体品牌。
泥土印......"王法医摇摇头,"太模糊了,只能看出是运动鞋,花纹深度较浅,可能是经常在硬质路面行走的人留下的。
" 林朝阳揉了揉眉心,目光落在办公桌上的案情分析图上。
死者洪某,38岁,四川籍,离异,KTV包房领班。
社会关系栏里列着三个名字:张海、叶飞、海鲜老板。
张海是吸毒前男友,案发前一周去了外地;叶飞是重庆籍男友,自称在照顾生病的父亲;海鲜老板则是60岁的本地商人,据邻居说常出入死者住所。
"最奇怪的还是保鲜膜。
"小张突然开口,"如果是为了捂死死者,为什么不用更直接的方式?毛巾、枕头都比保鲜膜顺手。
而且现场没有反抗痕迹,说明死者可能失去了反抗能力......" "或者,"林朝阳打断他,"凶手并不想让她立即死亡。
覆盖保鲜膜可能有其他目的——比如羞辱,或者掩盖某种情绪。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起,打断了两人的讨论。
小张接起电话,脸色逐渐凝重:"林队,法医那边有新发现。
死者虽然下身未穿衣物,但处于生理期,没有性侵痕迹。
而且......"他顿了顿,"现场找到的首饰数量,和发票上的记录对不上。
洪某至少有三件金饰不见了,包括一条金项链和两只手镯。
" 夜幕降临,林朝阳再次来到案发现场。
出租屋的空气里仍弥漫着淡淡的腐臭味,他打开手电筒,光束扫过凌乱的床头柜。
台灯底座下压着一张皱巴巴的便签,上面歪歪扭扭写着"4.278pm张哥电话"。
"张哥......"他喃喃自语,突然想起小张提到的通讯记录。
案发当晚7点到凌晨3点,有十多个电话打进洪某手机,其中一个135开头的号码在8点05分有过通话,正是邻居说的死者匆匆回家的时间。
手机突然震动,是小张发来的消息:"林队,查清楚了,135号码机主叫张海,但案发时他确实在外地。
不过......"消息框闪烁两下,又弹出一条,"洪某的小姐妹说,她一个月前刚甩了叶飞,跟张海在一起。
叶飞是个死心眼,据说为了她离了婚,卖了房子。
" 林朝阳皱眉,抬头看向窗外。
月光透过纱窗,在地板上投下蛛网般的阴影。
他突然想起老周的话——死者颈部的掐痕显示,凶手用了极大的力气,甚至导致舌骨骨折。
这不是冲动杀人,而是带着强烈的恨意。
走出楼道时,隔壁阿婆突然叫住他:"警察同志,昨天忘了说,27号晚上八点多,洪妹子回来时接了个男人上楼。
那人戴帽子,没看清脸,但个子不高,有点胖。
" 林朝阳瞳孔微缩:"您确定是27号?不是28号?" "确定,"阿婆点点头,"那天我刚看完《新闻联播》,正下楼倒垃圾,看见她在巷口接人。
两人说了两句话,就一起上来了。
" 回到警局,林朝阳立即调取了案发地周边的监控。
27日晚8点23分,画面里出现洪某的身影,她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