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盗墓笔记小说 > 卷上

卷上 第3页

目录
    食而觉,走归营,不复更出。

    然晟功戢兵最大也。

     德宗览李令收城露布,至“臣已肃清宫禁,只谒寝园,钟虡不移,庙貌如故”,感涕失声,左右六军皆呜咽。

    露布,于公异之词也。

    议者以国朝捷书、露布无如此者。

    公异后为陆贽所忌,诬以家行不至,赐《孝经》一卷,坎壈而终,朝野惜之。

     德宗初复宫阙,所赐勋臣第宅妓乐,李令为首,浑侍中次之。

     司徒马燧讨李怀光,自太原引兵至宝鼎下营,因问其地名,答曰:“埋怀村。

    ”乃大喜曰:“擒贼必矣。

    ”至是果然。

     韩晋公滉,闻奉天之难,以夹练囊缄盛荼末,遣健步以进御。

    至发军食,常自负米一石登舟,大将已下皆运,一日之中,积载数万斛,后大修石头五城,召补迎驾子弟,亦招物议也。

     张凤翔闻难,尽出所有衣服,并其家人钿钗枕镜,列于小厅,将献行在。

    俄顷后院火起,妻女出而投镒,镒遂与判官由水窦得出,匿村舍中。

    数日稍定,会镒家僮先知之,走告军中。

    军中计议迎镒,遂遇害也。

     韩晋公自江东入觐,气概杰出。

    是时刘玄佐在大梁,倔强难制。

    滉欲必致朝觐,结为兄弟,入拜其亲。

    驻车三日,大出金帛赏劳,一军为之倾动,玄佐敬伏。

    乃使人密听滉。

    滉夜问孔目吏曰:“今日所费多少?”诘责颇细,玄佐笑而鄙之。

     德宗既贬卢杞,然常思之。

    后欲稍迁,朝臣恐惧,皆有谏疏。

    上问李汧公曰:“卢杞何处奸耶?”勉曰:“天下以为奸邪,而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 初,马司徒面雪李怀光。

    德宗正色曰:“惟卿不合雪人。

    ”惶恐而退。

    李令闻之,请全军自备资粮,以讨凶逆。

    由此李、马不叶。

     李今尝为制将,将军至西川,与张延赏有隙。

    及延赏大拜,二勋臣在朝,德宗令韩晋公和解之。

    每宴乐,则宰臣尽在,太常教坊音声皆至,恩赐酒馔,相望于路。

     李、马二家,日出无音乐之声,则执金吾闻奏,俄顷必有中使来问:“大臣今日何不举乐?” 卢相迈,不食盐醋,同列问之:“足下不食盐醋,何堪?”迈笑而答曰:“足下终日食盐醋,复又何堪矣!” 包佶自为陈少游所困,遂命其子曰:“意欲数代不与陈氏为婚媾。

    ” 颜鲁公之在蔡州,再従侄岘家僮银鹿始终随之。

    淮西贼将僭窃,问仪注于鲁公。

    公答曰:“老夫所记,惟诸侯朝觐之礼耳!”临以白刃视之。

    晏然。

    尝草遗表,及自为墓志、祭文,以置坐隅。

    竟遇害于龙兴寺。

     李怀光之反,高贞公陷于河中,与吕鸣岳、张延英谋诛之。

    事泄,二将遇害。

    怀光执之于庭,辞气不挠。

    又说怀光子璀,驻军四十七日。

    时李少保鄘,亦在险中。

     窦参之败,给事中窦申止于配流。

    德宗曰:“吾闻申欲至,人家谓之鹊喜。

    ”遂赐死。

     阳城居夏县,拜谏议大夫;郑钢居阌乡,拜拾遗;李周南居曲江,拜校书郎。

    时人以为,转远转高,转近转卑。

     汴州相国寺,言佛有流汗。

    节帅刘玄佐遽命驾,自持金帛以施之,日中,其妻子亦至。

    明日,复起输斋梵。

    由是将吏商贾,奔走道路,惟恐输货不及。

    乃令官为簿书,籍其所入。

    十日乃闭寺门,曰:“佛汗止矣!”所入盖巨万计,悉以赡军。

     德宗幸梁洋,惟御骓马,号“望云骓”者。

    驾还京,饲以一品料,暇日牵而视之,至必长鸣四顾,若感恩之状。

    后老死飞龙厩中,贵戚多图写之。

     马司徒孙始生,德宗命之曰:“继祖。

    ”退而笑曰:“此有二义。

    ”意谓“以索系祖”也。

     张建封,自徐州入觐,为《朝天行》,末句云:“赖有双旌在手中,镆邪昨夜新磨了。

    ”德宗不说。

     伊慎每求甲族以嫁子,李长荣则求时名以嫁子。

    皆自署为判官,奏曰:“臣不敢学交质罔上。

    ”德宗従之。

     李相泌,以虚诞自任。

    尝对客曰:“令家人速洒扫,今夜洪崖先生来宿。

    ”有人遗美酒一榼,会有客至,乃曰:“麻姑送酒来,与君同倾。

    ”倾之未毕,阍者云:“某侍郎取榼子。

    ”泌命倒还之,略无怍色。

     李氏子为千牛,与其侪类登慈恩寺塔,穷危极险,跃出槛外,失身而坠,赖腰带挂钉,风摇久而未落。

    同登者惊倒槛内,不能起。

    院僧迳望急呼,一寺皆出以救。

    连衣为绳,久乃取之下,经宿乃苏。

     李丹之弟患风疾,或说乌蛇酒可疗,乃求黑蛇,生置瓮中,酝以曲蘖,戛戛蛇声,数日不绝。

    及熟,香气酷烈,引满而饮之,斯须悉化为水,惟毛发存焉。

     裴中令为江陵节度使,使军将谭弘受、王稹往岭南充使。

    向至桂林馆,为群乌所噪。

    王稹以石击之,乌中脑而坠死于竹林中。

    其同行谭弘受忽病,头痛不可前。

    令王稹先行去,戒迤逦相待,或先报我家,令人相接。

    寻裴中令梦谭弘受言:“在道为王稹所杀,掠其钱物,委尸在竹林中。

    两日内王稹合到,乞令公治之。

    ”王稹至,遂付推司,捶楚优法。

    旬日,弘受到,知击乌之事,乃是乌鬼报仇也。

     韦丹,少在东洛,尝至中桥,见数百人喧集水滨,乃渔者网得大鼋,系之桥柱,引颈四顾,似有求救之状。

    丹问曰:“几千钱可赎?”答曰:“五千文。

    ”丹曰:“吾只有驴直三千,可乎?”曰:“可。

    ”于是与之。

    放鼋水中,徒步而归。

    后报恩,别有传。

     阳城为谏议大夫,德宗欲用裴延龄为相,诚曰:“白麻若出,吾必裂之而死。

    ”德宗闻之以为难,竟寝之。

     裴延龄,恃恩轻躁,班列惧之,惟顾少连不避延龄。

    尝画一雕,群鸟噪之,以献上。

    上知众怒如是,故益信之,而竟不大用。

     韩皋,自中书舍人除御史中丞。

    西省故事:阁老改官,则词头送以次人。

    是时吕渭草敕,皋忧恐问曰:“改何官?”渭不敢告。

    皋劫之曰:“与公一时左降。

    ”渭急,乃告之。

    皋又欲诉于宰相。

    渭执之,夺其靴笏,恟々至午后三刻乃止。

     贞元中,度支欲砍取两京道中槐树造车,更栽小树。

    先符牒渭南县尉张造,造批其牒曰:“近奉文牒,令伐官槐,若欲造车,岂无良木恭惟此树,其来久远。

    东西列植,南北成行。

    辉映秦中,光临关外。

    不惟用资行者,抑亦曾荫学徒。

    拔本塞源,虽有一时之利;深根固蒂,须存百代之规。

    况神尧入关,先驻此树;玄宗幸岳,见立丰碑。

    山川宛然,原野未改。

    且召伯所憩,尚自保全;先皇旧游,宁宜翦伐思人爱树,《诗》有薄言;运斧操斤,情所未忍。

    付司具状。

    ”牒上,度支使仍具奏闻,遂罢。

    造寻入台。

     李汶为商州刺史,渭南尉张弘毅过商州,汶意谓必来干我,以请馈食。

    须臾,吏报弘毅发去矣。

    汶曰:“未尝有也。

    ”及拜御史中丞,首请为监察御史。

    于是弘毅有时望。

     韦伦为太子少保致仕,每朝朔望,群従甥侄,候于下马桥,不减百人。

     陆长源,以旧德为宣武军行军司马,韩愈为巡官,同在使幕。

    或讥其年辈相辽,愈闻而答曰:“大虫老鼠,俱为十二相属,何怪之有?”旬日传布于长安。

     韩令为宣武军节度使,张正元为邕管经略使,王宗为寿州刺史,皆自试大理评事除拜。

    本寺移牒醵光寺钱,相次而至,寺监为荣。

     贞元十五年,讨吴少诚,始令度支供诸道出界粮。

    元和十年,又加其数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