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逆子 第2页
皱,盯着韩成的眼神渐渐起了变化。
他猛地摇头,语气坚定:“不对!绝不可能是这样!韩成,你一定对朕隐瞒了什么!” “陛下觉得何处不合?”韩成平静地问道。
“太不合常理了! 若依你说的,朕死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而老四在次年六月就起兵**,前后只隔了一年光景。
朕既然立允炆为皇太孙,必定会全力栽培他,并为他的皇位扫清障碍。
朕定会告诫允炆不得对诸王下手,同时也会叮嘱诸王循规蹈矩,不可妄动。
若非对自身的布局充满信心,这些亲王的问题,朕怎会坐视不管?” 朱元璋对此深信不疑,即便隔着遥远的未来,他也确信自己绝不会疏忽。
“就算朕早逝数载,甚至五六年,这种事朕或许还能接受。
可如今仅仅一年,这事情便发生,实在令朕难以置信!” 朱元璋目光如炬,已带着几分怀疑打量着韩成。
他甚至在揣测,韩成此举是否别有深意,意图利用此事打击老四。
韩成轻笑一声:“听上去像是编造的吧?但事实本就如此。
道理可以用逻辑构建,可现实却未必如此。
现实中发生的事,往往比这更荒诞。
您说得没错,陛下在这件事上早有布局。
建文帝未登基时,您便已仿照太子之例,让他以皇太孙身份处理国事。
他也继承了太子的仁厚风范。
对于诸王之事,您屡次叮嘱,禁止兄弟相争,强调诸王乃是守护大明的基石,尤其那些塞王。
朱允炆对此满口应承,承诺依您的旨意行事。
然而,陛下刚驾崩,朱允炆甫一登基,便在黄子澄、齐泰这些智囊的辅佐下,着手推行削藩政策。
当月七月,即陛下驾崩不过两月,便将周王罢黜,将其一家押回南京,贬为平民,流放至云南…… 削藩的理由,竟是周王次子控告其父谋反之罪。
更要命的是,那告状的次子年仅十岁……” 此言一出,先前还仔细打量韩成、怀疑他居心叵测且可能撒谎的朱元璋与朱标,顿时目瞪口呆。
原来还能如此操作? 这究竟患了什么重病? 话说回来,新帝登基后,首要之事不该是稳固权力、学习政事吗? 一步一步巩固自己的根基。
即便
他猛地摇头,语气坚定:“不对!绝不可能是这样!韩成,你一定对朕隐瞒了什么!” “陛下觉得何处不合?”韩成平静地问道。
“太不合常理了! 若依你说的,朕死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而老四在次年六月就起兵**,前后只隔了一年光景。
朕既然立允炆为皇太孙,必定会全力栽培他,并为他的皇位扫清障碍。
朕定会告诫允炆不得对诸王下手,同时也会叮嘱诸王循规蹈矩,不可妄动。
若非对自身的布局充满信心,这些亲王的问题,朕怎会坐视不管?” 朱元璋对此深信不疑,即便隔着遥远的未来,他也确信自己绝不会疏忽。
“就算朕早逝数载,甚至五六年,这种事朕或许还能接受。
可如今仅仅一年,这事情便发生,实在令朕难以置信!” 朱元璋目光如炬,已带着几分怀疑打量着韩成。
他甚至在揣测,韩成此举是否别有深意,意图利用此事打击老四。
韩成轻笑一声:“听上去像是编造的吧?但事实本就如此。
道理可以用逻辑构建,可现实却未必如此。
现实中发生的事,往往比这更荒诞。
您说得没错,陛下在这件事上早有布局。
建文帝未登基时,您便已仿照太子之例,让他以皇太孙身份处理国事。
他也继承了太子的仁厚风范。
对于诸王之事,您屡次叮嘱,禁止兄弟相争,强调诸王乃是守护大明的基石,尤其那些塞王。
朱允炆对此满口应承,承诺依您的旨意行事。
然而,陛下刚驾崩,朱允炆甫一登基,便在黄子澄、齐泰这些智囊的辅佐下,着手推行削藩政策。
当月七月,即陛下驾崩不过两月,便将周王罢黜,将其一家押回南京,贬为平民,流放至云南…… 削藩的理由,竟是周王次子控告其父谋反之罪。
更要命的是,那告状的次子年仅十岁……” 此言一出,先前还仔细打量韩成、怀疑他居心叵测且可能撒谎的朱元璋与朱标,顿时目瞪口呆。
原来还能如此操作? 这究竟患了什么重病? 话说回来,新帝登基后,首要之事不该是稳固权力、学习政事吗? 一步一步巩固自己的根基。
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