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冒死进谏,洗清赵颐的嫌疑 第2页
想到助长了他的野心。
为了迫害自己的手足,不惜挑动内乱。
” 几位大臣愣怔住,满脸错愕,显然没料到北齐帝竟然把所有罪责,全都归咎到了广陵王的头上。
虽然贤王的血脉纯正,是储君的不二人选,但也不至于为了保下贤王,把广陵王推出来顶罪吧? 他们对视一下眼神,全都对北齐帝的做法感到不满。
“陛下,广陵王行事谨小慎微,而且很有章法,从来没有出过差错,或者被人抓住过把柄。
若是他在背后推动这一切,指向性太强了,着实不是他的作风。
” “陛下,这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啊?广陵王恐怕明白这个道理,顶着文武百官对他的口诛笔伐,雷厉风行地处置了朝廷几位重臣,便是为了杜绝隐患。
” “以至于通判供出贤王时,没有败坏了您在百姓心里圣明贤德的名声,否则百姓定然会质疑您为了保下贤王,弃他们于不顾。
” “更何况,贤王的罪行属实,广陵王实在没必要杀通判。
” 这也是北齐帝想不通的一点,通判恨贤王入骨,既然敢在刑场上供出贤王,说明他手里握有证据。
重新审理他,不过是将罪名钉死在贤王头上。
赵颐何必多此一举呢? 首辅看着北齐帝一副认真思索的模样,显然是把他们的话听进心里去了。
他说:“陛下,以他与贤王的身份,广陵王如何不知道处理永庆郡的案子,一个不慎就会惹得一身腥?他分明可以借着身上的伤势回绝您,可为了替您分忧,还是顶着压力接下这一桩案子。
” “您仔细想一想,这件事看似是广陵王受益,但事实上却让您疑心他,厌弃他,没有捞到半点好处。
” “若是他与贤王两败俱伤,北齐内乱,最后得利的人是谁?” 他们虽然属意血脉纯正的皇子作为储君,但是贤王难堪大任,把江山交到他的手里,北齐便要亡国了。
“广陵王的确没有这个能力煽动各地百姓起义,一定是前朝余孽,他们打算借着各地爆发的内乱,推翻朕的江山。
”北齐帝慌了神,直接下令:“你们传朕的旨意下去,北齐士兵分为两半,一半镇守边防,一半戍守各地。
一旦有刁民挑事,就地格杀。
” “陛下……” “当务之急,
为了迫害自己的手足,不惜挑动内乱。
” 几位大臣愣怔住,满脸错愕,显然没料到北齐帝竟然把所有罪责,全都归咎到了广陵王的头上。
虽然贤王的血脉纯正,是储君的不二人选,但也不至于为了保下贤王,把广陵王推出来顶罪吧? 他们对视一下眼神,全都对北齐帝的做法感到不满。
“陛下,广陵王行事谨小慎微,而且很有章法,从来没有出过差错,或者被人抓住过把柄。
若是他在背后推动这一切,指向性太强了,着实不是他的作风。
” “陛下,这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啊?广陵王恐怕明白这个道理,顶着文武百官对他的口诛笔伐,雷厉风行地处置了朝廷几位重臣,便是为了杜绝隐患。
” “以至于通判供出贤王时,没有败坏了您在百姓心里圣明贤德的名声,否则百姓定然会质疑您为了保下贤王,弃他们于不顾。
” “更何况,贤王的罪行属实,广陵王实在没必要杀通判。
” 这也是北齐帝想不通的一点,通判恨贤王入骨,既然敢在刑场上供出贤王,说明他手里握有证据。
重新审理他,不过是将罪名钉死在贤王头上。
赵颐何必多此一举呢? 首辅看着北齐帝一副认真思索的模样,显然是把他们的话听进心里去了。
他说:“陛下,以他与贤王的身份,广陵王如何不知道处理永庆郡的案子,一个不慎就会惹得一身腥?他分明可以借着身上的伤势回绝您,可为了替您分忧,还是顶着压力接下这一桩案子。
” “您仔细想一想,这件事看似是广陵王受益,但事实上却让您疑心他,厌弃他,没有捞到半点好处。
” “若是他与贤王两败俱伤,北齐内乱,最后得利的人是谁?” 他们虽然属意血脉纯正的皇子作为储君,但是贤王难堪大任,把江山交到他的手里,北齐便要亡国了。
“广陵王的确没有这个能力煽动各地百姓起义,一定是前朝余孽,他们打算借着各地爆发的内乱,推翻朕的江山。
”北齐帝慌了神,直接下令:“你们传朕的旨意下去,北齐士兵分为两半,一半镇守边防,一半戍守各地。
一旦有刁民挑事,就地格杀。
” “陛下……” “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