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第2页
此。
南楚官员贪墨成性,搜刮民脂民膏,致使民间怨声载道。
奸臣祸国,皇帝充耳不闻。
” “兴和十年,又起兵灾。
两夷进犯边陲,北秦兵临城下。
林晏将军率林家军四方征战,终将战乱平息,救万民于水火。
” “兴和十三年,边疆安定,林晏将军为民之生计,四处奔波,联合一众朝臣拟定安民之法,这才使灾祸不断的南楚得以喘息。
也由此,楚和帝心生不满,更觊觎林晏将军兵权。
为打压林晏将军,楚和帝大力扶持荣蔡两党,任其横征暴敛,使百姓再陷困苦。
” 这些话不止积压在荣夫人心中,更是在座朝臣们心中的一根刺,亦是千万南楚百姓心里的痛。
荣夫人字字泣血,叫围观百姓忍不住低声啜泣。
她看着周围的人,深吸了口气,咬着牙继续说道:“兴和十八年,林晏将军上书斥荣蔡两党逞凶肆虐,附庸者城狐社鼠,侵占百姓良田,淫□□女,倚仗权势,无恶不作,罄竹难书。
” “荣贵妃正当宠,楚和帝虽勒令严查,却高抬轻放,荣家依旧得盛宠。
荣蔡两党忌惮林晏将军,虽暂时收敛,背地里却依旧我行我素。
” “林晏将军清正,不似贼人狡诈。
不曾想此事已被荣蔡两党嫉恨。
兴和二十年,蔡雍上书称江南吴氏与林晏将军串谋,意图谋反。
吴氏坐拥万贯家财,富可敌国。
林晏将军掌天下之兵,声势浩大。
楚和帝本就心存忌讳,此事一经告发,立刻受到楚和帝关注。
” “林晏将军为自证清白,主动上交兵符,称此心昭如日月,绝无谋反之心。
” “而荣国林又在此时收买林家军副将于弘文,伪造证据,坐实林将军谋反一事。
楚和帝下令将林家人下狱。
又在这时,于弘文故意煽动林家军,欲劫天牢救人。
林家军中参将称此事不妥,一旦林家军动,林将军谋反之罪便是板上钉钉,再无回转。
并严令林家军中人,不得私自行事。
” “可事后,林家军还是出现在了天牢外。
众人皆以为那就是林家军,却根本不知,这是荣国林买通京畿守卫假扮的林家军。
楚和帝惊怒之下,派禁军剿贼,彻底钉死了林将军罪名。
连同林家军众将领,悉数革职查办。
” “当时在督察院任职的傅则傅大人仗义执言,被荣蔡两党定为林晏将军同党,又因两家有姻亲关系,楚和帝当即下旨,缉拿傅家人,以同罪论处。
” 话至此处,荣夫人强忍着的一口气终于破了,她已泣不成声。
荣景和亦是满脸泪痕,搀扶着已近虚弱的荣夫人。
林玉致与傅辞静立公堂前,垂眸不语。
荣夫人缓过劲儿来,继续说道:“六年前的秋天,京城血流成河。
荣蔡两党为铲除异己,借林晏将军之事,大肆捉拿官员,屈打成招,朝堂上人人自危。
就连各地官
南楚官员贪墨成性,搜刮民脂民膏,致使民间怨声载道。
奸臣祸国,皇帝充耳不闻。
” “兴和十年,又起兵灾。
两夷进犯边陲,北秦兵临城下。
林晏将军率林家军四方征战,终将战乱平息,救万民于水火。
” “兴和十三年,边疆安定,林晏将军为民之生计,四处奔波,联合一众朝臣拟定安民之法,这才使灾祸不断的南楚得以喘息。
也由此,楚和帝心生不满,更觊觎林晏将军兵权。
为打压林晏将军,楚和帝大力扶持荣蔡两党,任其横征暴敛,使百姓再陷困苦。
” 这些话不止积压在荣夫人心中,更是在座朝臣们心中的一根刺,亦是千万南楚百姓心里的痛。
荣夫人字字泣血,叫围观百姓忍不住低声啜泣。
她看着周围的人,深吸了口气,咬着牙继续说道:“兴和十八年,林晏将军上书斥荣蔡两党逞凶肆虐,附庸者城狐社鼠,侵占百姓良田,淫□□女,倚仗权势,无恶不作,罄竹难书。
” “荣贵妃正当宠,楚和帝虽勒令严查,却高抬轻放,荣家依旧得盛宠。
荣蔡两党忌惮林晏将军,虽暂时收敛,背地里却依旧我行我素。
” “林晏将军清正,不似贼人狡诈。
不曾想此事已被荣蔡两党嫉恨。
兴和二十年,蔡雍上书称江南吴氏与林晏将军串谋,意图谋反。
吴氏坐拥万贯家财,富可敌国。
林晏将军掌天下之兵,声势浩大。
楚和帝本就心存忌讳,此事一经告发,立刻受到楚和帝关注。
” “林晏将军为自证清白,主动上交兵符,称此心昭如日月,绝无谋反之心。
” “而荣国林又在此时收买林家军副将于弘文,伪造证据,坐实林将军谋反一事。
楚和帝下令将林家人下狱。
又在这时,于弘文故意煽动林家军,欲劫天牢救人。
林家军中参将称此事不妥,一旦林家军动,林将军谋反之罪便是板上钉钉,再无回转。
并严令林家军中人,不得私自行事。
” “可事后,林家军还是出现在了天牢外。
众人皆以为那就是林家军,却根本不知,这是荣国林买通京畿守卫假扮的林家军。
楚和帝惊怒之下,派禁军剿贼,彻底钉死了林将军罪名。
连同林家军众将领,悉数革职查办。
” “当时在督察院任职的傅则傅大人仗义执言,被荣蔡两党定为林晏将军同党,又因两家有姻亲关系,楚和帝当即下旨,缉拿傅家人,以同罪论处。
” 话至此处,荣夫人强忍着的一口气终于破了,她已泣不成声。
荣景和亦是满脸泪痕,搀扶着已近虚弱的荣夫人。
林玉致与傅辞静立公堂前,垂眸不语。
荣夫人缓过劲儿来,继续说道:“六年前的秋天,京城血流成河。
荣蔡两党为铲除异己,借林晏将军之事,大肆捉拿官员,屈打成招,朝堂上人人自危。
就连各地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