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3页
手下的官吏相处融洽,当真令人羡慕。
”她虽然不是财会专业,但前世段子看了不少,哪个加班加点盘账的财会人能高兴唱歌,那恐怕得工作环境相当好才行。
忙得头发都多掉了几根的乔尚书本就心头有事,下意识苦笑一声,“哪里。
不过苦中作乐罢了。
算学一道全靠苦修,算一二可,算千万难,总是绷着也不是个事,就放任了些,殿下见笑了。
”哪里是他放任,不过是拉着一群难搞的下属对账几天下来,他们干脆不想干了罢了。
薛瑜心中一动,“我记得乔公先前说过,用的是算筹吧?” 她也是之前听乔尚书说起才知道,如今算盘还没有影子,主要使用的是木棍算筹指代数字,算一次账是件大工程。
当初她去别的老板手下跑项目的时候见过老一辈机械师拿算盘算数据,加减乘除无一不可,她觉得好玩还学了一阵子,既然乔尚书受运算所困,不如让算盘来帮帮忙。
“我听乔公说起算筹后想了想,能不能将算筹放至一张算板上,一竖一位,加减方便。
”薛瑜一边回忆,一边拿出怀里草纸匆匆画了几笔,指给乔尚书看,“上梁为五,下梁为一……” 乔尚书失言后顿感后悔,听薛瑜转了话头,不管她是否胡说,十分捧场地望过来点头。
越听越感惊奇,脸上神色郑重起来。
他听得出薛瑜所说内容的价值,数术一道发展艰辛,新的算板算法、记录方式无一不是经过长时间的尝试提炼而出,薛瑜口中的这块算板,从形制到计算口诀,完全是一套脱胎于当前用法的更成熟便捷方式,若真能用上,简直解决了他们一堆难题! 而这,只是他随口说起的一个问题。
三皇子的天分远超他的设想! “殿下大才!”他看向薛瑜的眼神变得灼热起来。
薛瑜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她只是有了现代的几千年底蕴,站在巨人肩膀上罢了,根本不是自己的能力,轻咳一声,“如此,乔公便能睡个好觉了吧?” 度支部积弊已久,乔尚书声音发颤,试探着问道,“然算学劳苦,无人可用该当如何?” 薛瑜有些诧异,他之前还说度支部都是些好人,怎么会无人可用?再一想,混吃等死的蛀虫哪个时代都有,也不奇怪。
她随口道,“以算学为题,平日工作完成数量为辅,考校众人能力,可则用,不可则否,不做算学去做些别的力气活总是行的。
再以算学为题向宫外众多账房商贾开考,换新吏入朝,自然不缺人用。
” 考试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路子,薛瑜压下唇边笑意。
如果乔尚书能听得进去,让她夹带的私货“考试”制度在齐国生根发芽,想来科举的未来也不会太远。
如今官员需要定品推官,多出身世家,但吏不一样,大多出身低贱,被各个官员自掏腰包请来做事,衙门发话要招一批小吏,就算要求经过考校也不奇怪,应当不会招来世家的注意,最稳妥不过。
乔尚书看着夕阳下眼中带笑的少年,怔怔发愣。
在三皇子口中,似乎就不存在难事,偏偏给出的解决方式看起来都很有可能实现,让他这个已过中年半点想不起做一番大事业的雄心的人,胸中都像被点了一把火。
鼓噪的心声越来越大,他激动得满脸通红。
“若真如此、若真如此,何愁无人可用!”乔尚书喃喃道,他停下脚步,双手举起,对薛瑜郑重一揖,“多谢殿下指点。
”说完,他快速告辞,回转府衙,挑灯疾书,赶在翌日上朝之前,将新的考校制度写上奏折,递了上去。
薛瑜见中年人步履匆匆,会心一笑。
能帮上忙,且对方听取了她的建议,她心满意足。
---
”她虽然不是财会专业,但前世段子看了不少,哪个加班加点盘账的财会人能高兴唱歌,那恐怕得工作环境相当好才行。
忙得头发都多掉了几根的乔尚书本就心头有事,下意识苦笑一声,“哪里。
不过苦中作乐罢了。
算学一道全靠苦修,算一二可,算千万难,总是绷着也不是个事,就放任了些,殿下见笑了。
”哪里是他放任,不过是拉着一群难搞的下属对账几天下来,他们干脆不想干了罢了。
薛瑜心中一动,“我记得乔公先前说过,用的是算筹吧?” 她也是之前听乔尚书说起才知道,如今算盘还没有影子,主要使用的是木棍算筹指代数字,算一次账是件大工程。
当初她去别的老板手下跑项目的时候见过老一辈机械师拿算盘算数据,加减乘除无一不可,她觉得好玩还学了一阵子,既然乔尚书受运算所困,不如让算盘来帮帮忙。
“我听乔公说起算筹后想了想,能不能将算筹放至一张算板上,一竖一位,加减方便。
”薛瑜一边回忆,一边拿出怀里草纸匆匆画了几笔,指给乔尚书看,“上梁为五,下梁为一……” 乔尚书失言后顿感后悔,听薛瑜转了话头,不管她是否胡说,十分捧场地望过来点头。
越听越感惊奇,脸上神色郑重起来。
他听得出薛瑜所说内容的价值,数术一道发展艰辛,新的算板算法、记录方式无一不是经过长时间的尝试提炼而出,薛瑜口中的这块算板,从形制到计算口诀,完全是一套脱胎于当前用法的更成熟便捷方式,若真能用上,简直解决了他们一堆难题! 而这,只是他随口说起的一个问题。
三皇子的天分远超他的设想! “殿下大才!”他看向薛瑜的眼神变得灼热起来。
薛瑜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她只是有了现代的几千年底蕴,站在巨人肩膀上罢了,根本不是自己的能力,轻咳一声,“如此,乔公便能睡个好觉了吧?” 度支部积弊已久,乔尚书声音发颤,试探着问道,“然算学劳苦,无人可用该当如何?” 薛瑜有些诧异,他之前还说度支部都是些好人,怎么会无人可用?再一想,混吃等死的蛀虫哪个时代都有,也不奇怪。
她随口道,“以算学为题,平日工作完成数量为辅,考校众人能力,可则用,不可则否,不做算学去做些别的力气活总是行的。
再以算学为题向宫外众多账房商贾开考,换新吏入朝,自然不缺人用。
” 考试是相对来说最公平的路子,薛瑜压下唇边笑意。
如果乔尚书能听得进去,让她夹带的私货“考试”制度在齐国生根发芽,想来科举的未来也不会太远。
如今官员需要定品推官,多出身世家,但吏不一样,大多出身低贱,被各个官员自掏腰包请来做事,衙门发话要招一批小吏,就算要求经过考校也不奇怪,应当不会招来世家的注意,最稳妥不过。
乔尚书看着夕阳下眼中带笑的少年,怔怔发愣。
在三皇子口中,似乎就不存在难事,偏偏给出的解决方式看起来都很有可能实现,让他这个已过中年半点想不起做一番大事业的雄心的人,胸中都像被点了一把火。
鼓噪的心声越来越大,他激动得满脸通红。
“若真如此、若真如此,何愁无人可用!”乔尚书喃喃道,他停下脚步,双手举起,对薛瑜郑重一揖,“多谢殿下指点。
”说完,他快速告辞,回转府衙,挑灯疾书,赶在翌日上朝之前,将新的考校制度写上奏折,递了上去。
薛瑜见中年人步履匆匆,会心一笑。
能帮上忙,且对方听取了她的建议,她心满意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