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2页
,稍有不悦,就把责任推到别人的头上、并加以威胁,这一点说明他没有或者很少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应有的后果,以至于他还没有建立对自己人生的自主权。
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孩子的最大的礼物,应该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具有责任感,任何人的责任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我们从孩子幼年的时候,就像培育小树一样,不断地培土、光照、修剪、施肥。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知道什么是责任,他应该为什么负责,不必为什么负责。
慢慢地孩子开始有能力掌管自己的需要并为自己的需要负责,逐步走向成熟,开始自主地建立他的人生。
对于你的儿子,你不要悲观,他现在是初中一年级,这是一个相对宽松一点的年级,所以,你从现在开始应该暂时忘记他的学习成绩,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建立他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上,管教是个外力,它的目的是最终使孩子产生内力。
如果不把内心的框架建立好,好的成绩只是暂时的。
一旦建立了良好的习惯,好的行为自然就产生了。
果果从开始练钢琴那天开始,我一直都是"全陪",但是,从今年开始,我逐步退出"全陪"工作,果果除了偶尔的难点以外,所有的曲目开始均是自己单独练习,最后才把我叫来听一听。
我"全陪"了2年多么辛苦只有我自己知道,但是当初的"全陪"不就是为了今天的不陪?年幼的孩子,没有外力的辅佐,自己的是不能稳固地建立内力的。
(天才除外)所以你现在应该调整你的方向,我觉得如果你对你儿子没有一个硬性的指标要求,比如期末考试要达到第几名、超过谁谁谁,他应该能够配合你的"修建计划",这是人的一个普遍的心理,如果你提过高的要求,他达不到,干脆就不干了。
如果你放弃目标,只要他做应该做的事,他感觉没有了束缚和捆绑,就愿意配合。
配合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不用着急,有良好的习惯,慢慢地必然有成绩出来。
果果上学期期末,我给她制定的目标是很低的,语文及格、数学80分、英语B,结果,她轻装前进,期末考试得了全优。
给孩子多一点时间,自己多一点耐心,孩子的成长是长期的投资,不是一蹴而就的。
当然,在建立习惯的过程中,你的孩子一定觉得不舒服,你很可能会遭遇到强烈的反扑,孩子会试探你的底线有多远,这是你一定要坚持你的原则,并让他尝到他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切记此时不能发怒、但一定要平静地坚持原则。
举个离现在比较远的例子,果果不到2岁时,我就不再抱她走路了。
也不是我有多少教育想法,而是不得已。
那时我们家的阿姨把我给"炒"了,平时出去玩,因为我身体不好,大多都是阿姨抱。
不知不觉我就抱不动果果了。
她走了,果果就理所应当让我抱。
大夏天的,我抱了两天累得都要虚脱了。
我就决定让果果锻炼自己走路。
哇!她哪里肯干呀!每天早上9点钟我们都要出去和小朋友集合,因为那时小区里有20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
一出楼门果果就让我抱,我不抱,她大哭,哭的声音那叫一个大,整个小区都能听见。
我也不着急,就坐在自带的板凳上看着她哭,一句话不说。
她哭了一阵子,发现没用就不哭了。
可没走几步又要抱,我就再次坐下来看着她,还是不说话,但也决不妥协。
如此反复折腾了快一个小时,还没走出50米。
最后果果累了就妥协了,跟着我走到"约会"地点。
发现大家都快走光了,那天比较热,散得比较早。
我也没说什么,带着她,跟留下的零星几个孩子玩了一小会儿。
回家的路上,果果再也没要我抱。
第二天果果就开始了自己步行的人生直到现在。
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家长在管教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主动且又不能含怒,否则孩子搞不清你到底要干什么?让孩子尝到后果(人都走光了),比你说什么都管用。
圣经上说:"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试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 第41节:给你的孩子建立&quot责任感&quot和&quot秩序感&quot(2) 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做比较,这种比较丝毫起不到任何的激励作用,激将法对现在的孩子好像已经不再好用了。
我常常会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别人的孩子再优秀,如果人家来跟你换你自己的孩子,你换吗?肯定不换!因为,别人再好那不是你的孩子,即使是这样那这种比较又有什么意义呢?记得去年此时,果果刚学琴才一年,老师就拿来了个2级曲目让果果弹(要参加演出),果果自然感到很吃力,痛哭并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笨的小孩。
我鼓励了半天看没有效果,就不再说话,而是闷头去找果果以前的谱子,翻到前年同期学的一个曲子让果果去弹,果果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她很乐意去弹,因为那个对她来讲太容易了。
弹完之后,我说:"果果谁说你是最笨的小孩?你看这一年之中你的进步多大呀!去年你只能弹这么简易的曲子,今年你能弹巴赫了!你说你棒不棒?"果果听了我的比较也觉得自己挺棒的,逐渐找回了自信,在不到一周内拿下了那个曲子。
为此我还在钢琴上贴了个小纸条:"我是最棒的小孩!因为我能弹巴赫!" 应该拿自己的孩子纵向跟她自己去比较,而不应该横向去跟别人比较,这样除了伤害,孩子什么也得不到。
记得果果有个最好的小朋友,她的妈妈和家人从小到大老是拿果果作为"榜样"来跟她比,被我抗议过,她妈妈稍有收敛,但有时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有一天,她对她妈妈说:"妈妈,请你以后不要拿我跟果果比,果果是我最好的朋友,你这样做,我会很难过的。
"你相信吗?这是一个当时只有5岁的孩子说出来的话!而在平时,我也确实能看到那孩子内心的挣扎,一方面她不能割舍和果果的友谊。
另一方面她处处为难果果,致使两个孩子都很痛苦。
以至于我又对她妈妈发出警告:如果你想让你的女儿恨果果,你尽可以使劲地夸果果。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确实需要榜样的力量,但这榜样不应该是他的同学、朋友以及和他同年龄组的人。
而且,应该孩子自觉自愿地"崇拜"的人,如果由家长强加,还不如没有。
另外,像你儿子这么大的孩子,你应该努力地走进他的内心,凡是他感兴趣的东西,你也应该投入兴趣,跟他有了共同的语言,他才会向你敞开他的心,同时,充分尊重他的人格,尽量地站在跟他同一个高度去思考问题,否则跟他做朋友只是一句空话。
感时雨,由于不知道你孩子的具体情况,我不知道我说得是不是你需要的,但是,无论怎样,在我们孩子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只做一个评论家,而要做孩子心中那个可以依靠的力量。
让孩子感觉的他是很被看重的;他是永远不会被放弃的;让孩子知道你不会因为他的过失而抽走你的爱;让孩子有能力充满信心又满有责任感地走好他们的人生。
第42节:不要为明天的事忧虑(1) 愿上帝祝福你和你的孩子! 果果妈妈 不要为明天的事忧虑--给YY妈的回信 亲爱的YY妈: 非常抱歉。
下午打完报告,又接了个长途电话,一接就是2个小时。
那是果果一个四手联弹伙伴的妈妈从天津打来的。
关于择校问题。
她的女儿比果果小一个月,跟YY一样今年该上小学了。
和你一样她也是烦恼多多,唉!现在养孩子怎么都这么不容易呢?难怪"早教"那边都有人发出了"后悔做妈妈"的呼声。
可
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孩子的最大的礼物,应该就是让我们的孩子具有责任感,任何人的责任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我们从孩子幼年的时候,就像培育小树一样,不断地培土、光照、修剪、施肥。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知道什么是责任,他应该为什么负责,不必为什么负责。
慢慢地孩子开始有能力掌管自己的需要并为自己的需要负责,逐步走向成熟,开始自主地建立他的人生。
对于你的儿子,你不要悲观,他现在是初中一年级,这是一个相对宽松一点的年级,所以,你从现在开始应该暂时忘记他的学习成绩,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建立他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上,管教是个外力,它的目的是最终使孩子产生内力。
如果不把内心的框架建立好,好的成绩只是暂时的。
一旦建立了良好的习惯,好的行为自然就产生了。
果果从开始练钢琴那天开始,我一直都是"全陪",但是,从今年开始,我逐步退出"全陪"工作,果果除了偶尔的难点以外,所有的曲目开始均是自己单独练习,最后才把我叫来听一听。
我"全陪"了2年多么辛苦只有我自己知道,但是当初的"全陪"不就是为了今天的不陪?年幼的孩子,没有外力的辅佐,自己的是不能稳固地建立内力的。
(天才除外)所以你现在应该调整你的方向,我觉得如果你对你儿子没有一个硬性的指标要求,比如期末考试要达到第几名、超过谁谁谁,他应该能够配合你的"修建计划",这是人的一个普遍的心理,如果你提过高的要求,他达不到,干脆就不干了。
如果你放弃目标,只要他做应该做的事,他感觉没有了束缚和捆绑,就愿意配合。
配合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不用着急,有良好的习惯,慢慢地必然有成绩出来。
果果上学期期末,我给她制定的目标是很低的,语文及格、数学80分、英语B,结果,她轻装前进,期末考试得了全优。
给孩子多一点时间,自己多一点耐心,孩子的成长是长期的投资,不是一蹴而就的。
当然,在建立习惯的过程中,你的孩子一定觉得不舒服,你很可能会遭遇到强烈的反扑,孩子会试探你的底线有多远,这是你一定要坚持你的原则,并让他尝到他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切记此时不能发怒、但一定要平静地坚持原则。
举个离现在比较远的例子,果果不到2岁时,我就不再抱她走路了。
也不是我有多少教育想法,而是不得已。
那时我们家的阿姨把我给"炒"了,平时出去玩,因为我身体不好,大多都是阿姨抱。
不知不觉我就抱不动果果了。
她走了,果果就理所应当让我抱。
大夏天的,我抱了两天累得都要虚脱了。
我就决定让果果锻炼自己走路。
哇!她哪里肯干呀!每天早上9点钟我们都要出去和小朋友集合,因为那时小区里有20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
一出楼门果果就让我抱,我不抱,她大哭,哭的声音那叫一个大,整个小区都能听见。
我也不着急,就坐在自带的板凳上看着她哭,一句话不说。
她哭了一阵子,发现没用就不哭了。
可没走几步又要抱,我就再次坐下来看着她,还是不说话,但也决不妥协。
如此反复折腾了快一个小时,还没走出50米。
最后果果累了就妥协了,跟着我走到"约会"地点。
发现大家都快走光了,那天比较热,散得比较早。
我也没说什么,带着她,跟留下的零星几个孩子玩了一小会儿。
回家的路上,果果再也没要我抱。
第二天果果就开始了自己步行的人生直到现在。
我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家长在管教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主动且又不能含怒,否则孩子搞不清你到底要干什么?让孩子尝到后果(人都走光了),比你说什么都管用。
圣经上说:"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试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
" 第41节:给你的孩子建立&quot责任感&quot和&quot秩序感&quot(2) 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做比较,这种比较丝毫起不到任何的激励作用,激将法对现在的孩子好像已经不再好用了。
我常常会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别人的孩子再优秀,如果人家来跟你换你自己的孩子,你换吗?肯定不换!因为,别人再好那不是你的孩子,即使是这样那这种比较又有什么意义呢?记得去年此时,果果刚学琴才一年,老师就拿来了个2级曲目让果果弹(要参加演出),果果自然感到很吃力,痛哭并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笨的小孩。
我鼓励了半天看没有效果,就不再说话,而是闷头去找果果以前的谱子,翻到前年同期学的一个曲子让果果去弹,果果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她很乐意去弹,因为那个对她来讲太容易了。
弹完之后,我说:"果果谁说你是最笨的小孩?你看这一年之中你的进步多大呀!去年你只能弹这么简易的曲子,今年你能弹巴赫了!你说你棒不棒?"果果听了我的比较也觉得自己挺棒的,逐渐找回了自信,在不到一周内拿下了那个曲子。
为此我还在钢琴上贴了个小纸条:"我是最棒的小孩!因为我能弹巴赫!" 应该拿自己的孩子纵向跟她自己去比较,而不应该横向去跟别人比较,这样除了伤害,孩子什么也得不到。
记得果果有个最好的小朋友,她的妈妈和家人从小到大老是拿果果作为"榜样"来跟她比,被我抗议过,她妈妈稍有收敛,但有时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有一天,她对她妈妈说:"妈妈,请你以后不要拿我跟果果比,果果是我最好的朋友,你这样做,我会很难过的。
"你相信吗?这是一个当时只有5岁的孩子说出来的话!而在平时,我也确实能看到那孩子内心的挣扎,一方面她不能割舍和果果的友谊。
另一方面她处处为难果果,致使两个孩子都很痛苦。
以至于我又对她妈妈发出警告:如果你想让你的女儿恨果果,你尽可以使劲地夸果果。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确实需要榜样的力量,但这榜样不应该是他的同学、朋友以及和他同年龄组的人。
而且,应该孩子自觉自愿地"崇拜"的人,如果由家长强加,还不如没有。
另外,像你儿子这么大的孩子,你应该努力地走进他的内心,凡是他感兴趣的东西,你也应该投入兴趣,跟他有了共同的语言,他才会向你敞开他的心,同时,充分尊重他的人格,尽量地站在跟他同一个高度去思考问题,否则跟他做朋友只是一句空话。
感时雨,由于不知道你孩子的具体情况,我不知道我说得是不是你需要的,但是,无论怎样,在我们孩子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只做一个评论家,而要做孩子心中那个可以依靠的力量。
让孩子感觉的他是很被看重的;他是永远不会被放弃的;让孩子知道你不会因为他的过失而抽走你的爱;让孩子有能力充满信心又满有责任感地走好他们的人生。
第42节:不要为明天的事忧虑(1) 愿上帝祝福你和你的孩子! 果果妈妈 不要为明天的事忧虑--给YY妈的回信 亲爱的YY妈: 非常抱歉。
下午打完报告,又接了个长途电话,一接就是2个小时。
那是果果一个四手联弹伙伴的妈妈从天津打来的。
关于择校问题。
她的女儿比果果小一个月,跟YY一样今年该上小学了。
和你一样她也是烦恼多多,唉!现在养孩子怎么都这么不容易呢?难怪"早教"那边都有人发出了"后悔做妈妈"的呼声。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