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团灭发动机类似的名字 > 第11章 文人阻迁

第11章 文人阻迁

目录
    一声声肺腑呐喊归于寂静,前方白衣老者口中一言一语太过洪亮,听的人振聋发聩。

     “草民司空再兴,率众文人举子:一问国之君主无端毁盟,背信弃义,累及全境,三国犯境却无能退敌,竟绑民于外贼为奴,天理何在?” “二问,敌贼撕约复犯,以见其心昭昭,为何命将士拼死拒北,却自溜南以求苟存?” 老人家吼的声嘶力竭,眼泪横流,却仍不愿停下:“将兵奋战,甘为家国马革裹尸,何该弃之如屣?七尺儿郎,寒心冤于孤军困亡……悠悠苍天啊!何该如此啊?” “将可死,兵可死,军可赋没,却不该被国弃之脑后!家家大小其痛,殿上可知其哀啊!” “三问陛下,今众军已集,怎能不战而雪耻?撤?天子受万民供养,当定安业于百姓,危难关头不可弃而自去,抛万万生灵于水火之中啊!” “渡河苟存于南,此为断国脊梁,违民意,失人心,岂能久存?一而再,再而三退,不愧乎?退至何地方休?自醉不醒,躲至何日方醒?” “莫非要搬朝南奔入渊,同鱼为邻不成!?” “若真如此,尔等又有何面目去见历代先帝呀?” “莫非要搬朝南奔入渊,同鱼为邻不成!?” 众学子赤心肝胆,朗朗而言,愤慨满腔,似要掀翻这一片破天烂地:“江山社稷不可让敌,请陛下三思而后行!” 官兵护道,将他们挤了开去,可那声音震地惊天。

     皇上只觉面如火烧,却不敢起身下车,越发恼恨自家那个从粪坑里捞起来,魂飞魄散坐着牛车去北边的太上皇老爹,一怒,再怒,又怒,最后只能皱着眉,攥紧拳头罢了。

     城门有守军匆匆奔来,齐齐跪下,领头将官头叩于地,声嘶力竭吼道:“皇上,您就留下吧,臣必誓死相护!” “我等誓死保护皇上!” 皇上听着,握紧了旁边佩剑,仰起头眨着赤红的眼,记起登基后那夜,与高少之彻夜长谈时他的一句“大景早已一错再错了”,只觉鸡毛一地,无颜于世,又因泰山之重,缓缓松了手。

     “司空先生所言差矣,如今若不南迁,怎保基业。

    ” 众人心中大惊,又觉荒唐,只见有官员看不过眼便上前阻拦,行了一礼后要侃侃而谈:“大势所趋,司空先…” ”何为大势所趋?” “……”皇上一听这架势,便恼那官员多嘴多舌。

     众人也不敢言语,就听司空先生又道:“大势所趋?何为大势?大势乃顺天应民!太祖曾言,天子宁有种乎?国须贤者治之,能贤者顺天应民,兴邦安国则民可以长乐!” 那官员这便有些招架不住,张口言道:“南迁之……” “上梁不正下梁歪!” 司空先生冷“哼”一声:“圣人有言: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 他忍不住咳嗽一声,但仍是铿锵有力:“君无信,民何以信?民不安,国何以治?国不定,则生大乱,大乱起则社稷危,社稷危则大厦倾,大厦倾则国破,国破则民无可依,无可依者何以家安?民不安则生灵涂炭,谈何基业存续!” “司空先生……” 那官员被说的已无心再讲理,满眼寻求地看着在朝同僚,却是无一人敢开口来救。

     “君待臣以礼,则臣视君如腹心,事以上忠,利国利民。

    君待民如子,则民视君如父,万众一心,忠国念君。

    ” “若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事不心记。

    ” “若君视民如无物,则民不知有君,不思君国。

    ” “若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为寇仇,无君无国。

    ” “若君视民如牛驴,众民则起而攻君,改朝换代。

    ” 那官员满脸胀红,想道一句“大逆不道”却是怎么都不敢再开口,恨是地上无缝可钻。

     不仅是那官员,在场不少同僚也以赤面红耳,只怪是司空老先生骂的着实难听,却又句句在理,尽叫人无可反驳。

     君臣一体,这看似多是在骂上皇无德无能,昏溃祸国,可谁能不知,他是把整座灰溜溜南迁的朝堂都骂了进去。

     可饶是昏庸如上皇,当年在被司空老先生写文辱骂时,也只敢将各处的文章收回焚尽,却是不敢定罪下狱。

     城外一帮刚眼睁睁看着文人紧赶过来的兵将“匆匆”来援,赤胆忠心护卫天子。

     身披甲胄,腰间悬刀的官兵们只敢尽可能将赖在道中的文人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