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那些年那人那事 > 第11章 文人阻迁

第11章 文人阻迁 第3页

目录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那简直就是妥妥的封建糟粕。

     我说这些,是因为偶尔能刷到造谣的,说儒家的“三纲五常”怎么怎么样,说孔孟儒家思想害人不浅,封建糟粕。

     冤枉啊!! 孔孟的君臣父子,是相对的,只是一直都被有心之人断章取义,所以此儒家非彼儒家,后者与前者相差太大。

     《论语》:“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论语》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 《论语》:“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孟子》里,孟子直接贴脸输出:“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 《孟子》里面还有:“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曰:“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 《荀子》里也有差不多的意思:“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

    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 《礼记》里面也有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 《左传》里对六顺的解释如下:“石碏谏曰:“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

    ” 这些都是相互的,没有你是我的谁,我就一定对你怎么怎么样,所以以孔孟为首的,真的冤枉啊,天大的冤枉啊。

     后世多是“法骨儒皮”,不是儒家,他们只是不能说话了,但是并不愚昧。

     恐怖的是,我在网上搜,Ai就直指《韩非子》,我说不是,Ai就立马改口,说出自《春秋繁露》,我又说不是,Ai又告诉我在《白虎通义》,我说不是,它又转回来说在《韩非子》里…… 我又节选了网上虽然不知道出自何处,但是我很喜欢的这段原文里的其中一句话,它又说是《韩非子》里面的…我说不是,它又围着那几本书转圈圈,但是没有没有都没有。

     我唯一查到的是《封神演义》里面多次提到:“君不正,臣投外国。

    父不慈,子奔他乡。

    ” 《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里,原文如下:“张良诉说已罢,微微冷笑,便道:「我王岂不闻古人云:『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正,子奔他乡。

    ” 虽然这只是小说,但也可窥见一二,当时的人在吃人不吐骨头的世道里反抗,只是结果怎么样,我们都知道。

     历史一直在进步,但女性一直都在被压迫,唐宋时期好一点,但自唐宋以后直接完蛋,封建中的封建。

     而:“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 我知识有限,这个没有查到出处,上网一查就说《韩非子》,刷视频看看有没有科普的,不是《白虎通义》,就是《春秋繁露》,《韩非子》。

     于是我觉得我应该上知乎上去,可知乎大多也都是《韩非子》,《白虎通义》和《春秋繁露》,所以假的都变真的了,很多人都说他们终于上桌了……他们要是知道了,一定会起来掐死胡说八道的人。

     这段所谓的原文我实在是喜欢的不得了,但是我推论,更相信应该是后人加上去的,尤其是后面几句,身为女子的我听了真的心情美丽。

     可是如果有人知道出处的话,能不能告诉我呀? 因为在我的私心里,我还是希望这么一段话是古人说出来的,那样的破时代真的很窒息,我希望这是一束以前人散发的光芒,撕心的呐喊。

     真的很想有人告诉我,这是古人写的,在哪本书里? 我想看地狱里盛开的花,哪怕它早已凋零,我仍是想看在那封建礼教中的悲鸣。

     我,真的很希望啊! 喜欢那年那景那些人请大家收藏:()那年那景那些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