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3页
“米三妈在这里可有名气了,她在新疆的那个女儿好孝顺的,女儿家很有钱,住的房子比米二妈还大。
” “你也姓米,是米家的后人?”从这个人的说话内容基本能判断出来,他应该和米家很熟悉,否则不会叫米三妈米二妈。
“对,我是米家坝的。
” 米家坝几乎都姓米,米家大姓就在那个坝上,大家论起来都能扯上点亲戚关系。
“那你和我外婆是啥关系?” “按辈分算,米三妈是我堂嫂子,但我们太远了,早就出了五服,也没啥往来。
大家都知道米三妈人好,赶集天米家的人谁没有吃过她家的饭,就算不是米家的人,这里差不多一多半以上的人都吃过。
” 他说吃过米三妈家的饭,不是曾经摆的小摊,是公私合营之后,外婆已经去食堂上班,到了赶集天,她会叫翟家三媳妇早早过来做一大锅红薯稀饭,然后捞出各种泡菜,专门给早早赶集来不及吃饭的人吃,不问是谁,不收一分钱。
曾经王晓晓的母亲劝过外婆,可外婆总是笑着说:“做点好事给下辈子积德。
” 那时候的人多数都很朴实,外婆要买柴,卖柴得的会最低的价格卖给外婆,经常会有一些人外婆不记得不认识的给送来带着露珠的青菜。
家里的水缸需要挑水,一挑水是两分钱,挑水的挑夫会少收一挑水的钱。
也许这都是外婆平日里的善举积累的福气吧。
“我外婆在这里人缘挺好的,怎么我舅舅就反其道而行之呢,就像个过街的老鼠。
”王晓晓想不明白,为什么舅舅一点不像外婆呢? 卖棉花糖的米家老人听懂了过街老鼠,笑着说:“米三妈家的松柏像他老子,爱玩不爱干活,但人家运气好,在城里有工作,对米三妈也孝顺。
就是耙耳朵,那个老婆把他欺负坏了。
” 耙耳朵是当地对怕老婆男人的称呼,舅舅就是怕老婆,每次被自己的两个小舅子打了就回到外婆家,对外婆哭诉。
外婆气的骂舅舅没出息,有本事拿把刀砍回去,砍死一个算一个,看谁还敢欺负你。
可舅舅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胆量?这事在龙凤镇传的人尽皆知,二婆婆知道以后,直接找到外婆,对外婆说,你家就一个松柏,我家还有三个小子呢,我喊我家的三个小子打回去,别以为我米家真的就没人了。
外婆说啥也不让,但这个话很快就传到舅妈家里了,那以后舅舅还真的就没挨过打。
外婆在新疆的这几年,舅舅有事就到二婆婆家告状,二婆婆很给面子,从不拒绝舅舅的要求。
这次看来也是一样,舅舅请来了米家最大的家长来主持所谓的公道。
” “你也姓米,是米家的后人?”从这个人的说话内容基本能判断出来,他应该和米家很熟悉,否则不会叫米三妈米二妈。
“对,我是米家坝的。
” 米家坝几乎都姓米,米家大姓就在那个坝上,大家论起来都能扯上点亲戚关系。
“那你和我外婆是啥关系?” “按辈分算,米三妈是我堂嫂子,但我们太远了,早就出了五服,也没啥往来。
大家都知道米三妈人好,赶集天米家的人谁没有吃过她家的饭,就算不是米家的人,这里差不多一多半以上的人都吃过。
” 他说吃过米三妈家的饭,不是曾经摆的小摊,是公私合营之后,外婆已经去食堂上班,到了赶集天,她会叫翟家三媳妇早早过来做一大锅红薯稀饭,然后捞出各种泡菜,专门给早早赶集来不及吃饭的人吃,不问是谁,不收一分钱。
曾经王晓晓的母亲劝过外婆,可外婆总是笑着说:“做点好事给下辈子积德。
” 那时候的人多数都很朴实,外婆要买柴,卖柴得的会最低的价格卖给外婆,经常会有一些人外婆不记得不认识的给送来带着露珠的青菜。
家里的水缸需要挑水,一挑水是两分钱,挑水的挑夫会少收一挑水的钱。
也许这都是外婆平日里的善举积累的福气吧。
“我外婆在这里人缘挺好的,怎么我舅舅就反其道而行之呢,就像个过街的老鼠。
”王晓晓想不明白,为什么舅舅一点不像外婆呢? 卖棉花糖的米家老人听懂了过街老鼠,笑着说:“米三妈家的松柏像他老子,爱玩不爱干活,但人家运气好,在城里有工作,对米三妈也孝顺。
就是耙耳朵,那个老婆把他欺负坏了。
” 耙耳朵是当地对怕老婆男人的称呼,舅舅就是怕老婆,每次被自己的两个小舅子打了就回到外婆家,对外婆哭诉。
外婆气的骂舅舅没出息,有本事拿把刀砍回去,砍死一个算一个,看谁还敢欺负你。
可舅舅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胆量?这事在龙凤镇传的人尽皆知,二婆婆知道以后,直接找到外婆,对外婆说,你家就一个松柏,我家还有三个小子呢,我喊我家的三个小子打回去,别以为我米家真的就没人了。
外婆说啥也不让,但这个话很快就传到舅妈家里了,那以后舅舅还真的就没挨过打。
外婆在新疆的这几年,舅舅有事就到二婆婆家告状,二婆婆很给面子,从不拒绝舅舅的要求。
这次看来也是一样,舅舅请来了米家最大的家长来主持所谓的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