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 > 东周公子南历史博士 > 第226章 密谋

第226章 密谋 第3页

目录
    利,两将也很知趣,每回交易,都多有上贡,巴东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行事一向如此,手下贪点财没什么,只要做得不太过分,他就不怎么放在心上,只要不坑他的钱就好。

     郭文远此时见冯、刘两人一唱一和地表忠心,心中虽气,却不敢再争。

    但陶睿是荆州议曹从事史,论官阶比冯、刘高,论身份他是寻阳陶氏,此时虽然衰落,搭不上正经士族的“牛后”,但再衰落,也是寒门中的“鸡首”,不怕得罪两人,站起身,沉声道: “昔者,樊哙阿吕后言:‘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季布说‘樊哙可斩’!今天刘、冯唱大言,下官以为,与樊哙似!” 两将瞬间炸了锅! “陶大人此言,莫非认为本将在面欺?” “咋的,陶大人还想让王爷杀了咱!” “......” “好了好了。

    都是自己人,不要做意气争。

    ”巴东王打了个手势,止住争吵的几人,“现在本王问的是应该如何应对台使,其他的不必说那么远。

    ” 然后问孔长瑜道: “孔先生的意见呢?” 孔长瑜主意早定,站起道: “下官以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不能因噎废食,耽误戎事。

    甲兵乃荆州第一要务,不可轻废......” 冯、刘二将闻此俱喜,郭文远则听得皱眉,但听孔长瑜话风一转: “不过郭老弟说得也有道理。

    应对台使,当策万全,不可侥幸。

    所以下官建议,抢在台使到荆之前,完成交易!这笔交易做完,即偃旗息鼓,暂闭蛮路,等台使返京,再行恢复。

     另外,台使到荆后,可多布耳目,密切监视台使行踪,使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皆在我等掌握中。

    这样即便他真想查些什么,我们也能第一时间知道,快速应对。

    ” 这条折中的建议冯、刘二将也能接受,巴东王也不想舍掉即将到手的兵甲,正要拍板定论,忽见一直沉默的李敬轩摇头叹息。

     巴东王好奇问:“李先生为何叹气?” “我叹谋士虽智,武将虽勇,却都是舍本逐末,未得要领。

    我以为孔先生会出奇策,然今所言平平耳。

    ” 众人都不悦地看向李敬轩。

     巴东王纳闷儿:“那李先生有什么奇策呢?” “要用我的奇策,王爷得下定决心杀两人!” “哪两人?” “一是台使,二是王扬!” 话音未落,满座皆惊! ——————— 注:①此时尚未有咱字,也没有俺字,当时口语常用“身”字替代“我”,但老冯如果说身如何如何,很多读者未必能有感受,为了大家能更好把握语气,还是用了咱。

     ②寻阳陶氏就是陶侃、陶渊明那一支。

    自陶侃之后,家势日降。

    陶渊明那时已经衰落,但犹然有祖上余荫。

    所以陶渊明当彭泽令,不见郡邮,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隐逸传》)逯钦立先生的判断很对,此小人非道德意义上的小人,而是贵庶相隔的那个“小人”。

    (《评陶渊明<陶渊明集>校注代前言》) 彭泽当时属寻阳郡,乃陶家郡望,而当时郡邮亦用本地人,所以相当于是陶渊明的“同乡”,陶渊明乃乡望士族,却因为职事需要,要被身份低微的同乡督邮所核察。

    故而陶渊明才称督邮为“乡里小人”,就是同乡的小人,而非某学者所谓乡议中公认的小人。

     (为什么魏晋南朝时期的督邮那么惹人厌?就是因为此官位轻权重,任此职的人都是寒门及以下,却能代表郡守巡查各县,所以不为士大夫所喜。

    ) 陶氏在陶渊明时还能自矜身份,但到了萧梁,则彻底沦落。

    《梁书·安成王秀传》:“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征士陶潜曾孙为里司。

    ” 里司这个官就是之前带孙子来找阿五算账的那个小吏,是乡官。

    连乡官都当上了,可见门第沦落到何种地步。

     本章中陶家的门第正是陶渊明之后,里司曾孙之前。

    在快速下滑之中。

     所以本章中参与密谋的,都是在当时社会运作逻辑中的不得意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