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御前宫人必会受到详细的身份调查,周守恩定一早就查清她的“来历”并禀报了启帝,慕烟此刻忽然被问,也不惊惶,就依着姜烟雨的身份说道:“是,奴婢曾在前燕宫中花房劳作。
” 皇帝饮着茶问道:“你对那前燕太子怎么看?” 在慕烟心中,皇兄慕言是天下最好的兄长。
她知李丞相有几句话没错,皇兄确实并无治国领军之才,无法挽救日落西山的燕朝,可天下本就无十全十美之人,皇兄宽厚仁义之心,世间少有人及。
慕烟恭声回答皇帝道:“奴婢在燕宫中只是个低等的花房宫人,从未见过燕太子,只是听人说他性情宽厚,就和方才李丞相说的一样。
” “去年在白澜江,李相就曾谏请朕不杀燕太子,如此既可安抚人心,朕也可得个宽仁名声”,皇帝衔笑说罢后,执盖撇一撇茶水浮沫,淡淡地道,“不过,朕没答允。
” 第13章 启帝轻飘飘的一句话,却仿佛是黄蜂毒针蛰刺在慕烟心头,低着头的她,一瞬间甚至感觉眼前发花,身子也微颤了颤,幸而启帝似是正想事,未曾留意察觉。
启帝所想的,似乎与燕太子有关,且并不是什么能使人开怀的往事,他抿了口茶,语意微沉道:“人人都说燕太子宽厚仁义,但朕看来,他更像是个神神叨叨的疯子。
” 面对这又一句讥讽侮辱之语,这一回,慕烟强定住心神,未曾流露出半分愤恨与心碎。
她低头默默时,皇帝也不再分神与那黄泉下的燕太子,放下了手中的茶碗,看向了她。
这会儿不应是她当值,皇帝知道,但也并不疑惑她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自在他身边侍奉以来,她就积极得很,常放弃应得的休息时间,主动多担差事、到他身边伺候。
皇帝知道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仰慕而想多亲近他,就像小孩子想尽可能黏在喜欢的人身边。
瞧她温顺安静地站在那里,似乎心也会温恬许多。
皇帝目光落在她手上,有这十几日的温养和上好药膏涂抹,她手指上的冻疮已经消退,现只留了些微微发红的痕迹,等再将养一段时日,她的十指应就白皙如瓷,如甜白釉瓷。
皇帝心头浮起些暖洋洋的感觉,一时都觉勤政殿中过分暖了,就让她开窗透透气,见她走到雕花窗下,将其中一扇朱漆涂金长窗支起,殿外晴和的阳光透过窗棂连结不断的如意花样,一束一束细密地照在她的身上,令她纤影如剪,平日里几丝不易察觉的细碎发丝,在澄金的日影中俏皮起舞,似是花的花蕊,又似是蝶的触须,活泼逗引着她身后窗外的鲜嫩春意。
正是二月初的时节,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皇帝瞧着如线春光中的少女与她身后绵延的鲜绿和澄蓝的晴天,忽觉不应与她拘束在这一方静室中,就携她出殿散心闲走,看纤柔早春之景,暖风碧草,如泛茶烟。
和风中走着走着,皇帝想起曾对韫玉说过得空会去他宫中赏看绿梅,却总是被朝事所绊一直未成行,也不知韫玉宫中的绿萼梅落了没有。
想到此处,皇帝就乘金辂车出了大内,驾至皇城东苑永宁郡王所居的重明宫。
重明宫中,萧珏正在书室赏看书画,听管事太监陈恭急报圣上驾到,连忙放下手中画卷,又匆匆撩水净手擦干,快步出宫行礼迎驾。
皇帝虽就比萧珏大七岁,但看与他隔着一辈的萧珏,总如看孩子一般,亲扶萧珏起身后,如寻常人家闲话般问萧珏正做什么。
萧珏就说自己原正赏看书画。
皇帝走进萧珏的书房,见当中的花梨木大案上果然摊放着几幅书画,就走近前看去。
皇帝尚未觉出什么来时,侍随他走近书案的慕烟,心头已暗暗卷起狂澜。
这几幅书画,皆是皇兄所作,她熟悉皇兄的书法与画技,绝不会认错。
慕烟一时心境复杂,既为看到皇兄旧作心中感伤,又惊讶不解为何皇兄旧作会出现在萧珏的书案上。
她默然忍耐着幽戚心绪时,听皇帝问萧珏道:“这是何人所作?” 萧珏回道:“是前燕昭文太子所作。
昭文太子工于书画,侄儿不忍其作品损毁绝迹,就设法收藏了一些。
” 皇帝拿起案上一篇昭文太子的书法,凝神赏看了一阵,评价说道:“过于幽婉文秀,似闺阁女儿,缺乏杀伐之气,想其为人也是如此优柔软弱,燕朝有此末世之主,焉能不亡?!” 其实慕烟心知皇帝虽说得不中听,但并不真就半点道理都没有。
然而她既对皇兄感情深厚,又深恨皇帝逼死了皇兄,遂在皇
” 皇帝饮着茶问道:“你对那前燕太子怎么看?” 在慕烟心中,皇兄慕言是天下最好的兄长。
她知李丞相有几句话没错,皇兄确实并无治国领军之才,无法挽救日落西山的燕朝,可天下本就无十全十美之人,皇兄宽厚仁义之心,世间少有人及。
慕烟恭声回答皇帝道:“奴婢在燕宫中只是个低等的花房宫人,从未见过燕太子,只是听人说他性情宽厚,就和方才李丞相说的一样。
” “去年在白澜江,李相就曾谏请朕不杀燕太子,如此既可安抚人心,朕也可得个宽仁名声”,皇帝衔笑说罢后,执盖撇一撇茶水浮沫,淡淡地道,“不过,朕没答允。
” 第13章 启帝轻飘飘的一句话,却仿佛是黄蜂毒针蛰刺在慕烟心头,低着头的她,一瞬间甚至感觉眼前发花,身子也微颤了颤,幸而启帝似是正想事,未曾留意察觉。
启帝所想的,似乎与燕太子有关,且并不是什么能使人开怀的往事,他抿了口茶,语意微沉道:“人人都说燕太子宽厚仁义,但朕看来,他更像是个神神叨叨的疯子。
” 面对这又一句讥讽侮辱之语,这一回,慕烟强定住心神,未曾流露出半分愤恨与心碎。
她低头默默时,皇帝也不再分神与那黄泉下的燕太子,放下了手中的茶碗,看向了她。
这会儿不应是她当值,皇帝知道,但也并不疑惑她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自在他身边侍奉以来,她就积极得很,常放弃应得的休息时间,主动多担差事、到他身边伺候。
皇帝知道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仰慕而想多亲近他,就像小孩子想尽可能黏在喜欢的人身边。
瞧她温顺安静地站在那里,似乎心也会温恬许多。
皇帝目光落在她手上,有这十几日的温养和上好药膏涂抹,她手指上的冻疮已经消退,现只留了些微微发红的痕迹,等再将养一段时日,她的十指应就白皙如瓷,如甜白釉瓷。
皇帝心头浮起些暖洋洋的感觉,一时都觉勤政殿中过分暖了,就让她开窗透透气,见她走到雕花窗下,将其中一扇朱漆涂金长窗支起,殿外晴和的阳光透过窗棂连结不断的如意花样,一束一束细密地照在她的身上,令她纤影如剪,平日里几丝不易察觉的细碎发丝,在澄金的日影中俏皮起舞,似是花的花蕊,又似是蝶的触须,活泼逗引着她身后窗外的鲜嫩春意。
正是二月初的时节,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皇帝瞧着如线春光中的少女与她身后绵延的鲜绿和澄蓝的晴天,忽觉不应与她拘束在这一方静室中,就携她出殿散心闲走,看纤柔早春之景,暖风碧草,如泛茶烟。
和风中走着走着,皇帝想起曾对韫玉说过得空会去他宫中赏看绿梅,却总是被朝事所绊一直未成行,也不知韫玉宫中的绿萼梅落了没有。
想到此处,皇帝就乘金辂车出了大内,驾至皇城东苑永宁郡王所居的重明宫。
重明宫中,萧珏正在书室赏看书画,听管事太监陈恭急报圣上驾到,连忙放下手中画卷,又匆匆撩水净手擦干,快步出宫行礼迎驾。
皇帝虽就比萧珏大七岁,但看与他隔着一辈的萧珏,总如看孩子一般,亲扶萧珏起身后,如寻常人家闲话般问萧珏正做什么。
萧珏就说自己原正赏看书画。
皇帝走进萧珏的书房,见当中的花梨木大案上果然摊放着几幅书画,就走近前看去。
皇帝尚未觉出什么来时,侍随他走近书案的慕烟,心头已暗暗卷起狂澜。
这几幅书画,皆是皇兄所作,她熟悉皇兄的书法与画技,绝不会认错。
慕烟一时心境复杂,既为看到皇兄旧作心中感伤,又惊讶不解为何皇兄旧作会出现在萧珏的书案上。
她默然忍耐着幽戚心绪时,听皇帝问萧珏道:“这是何人所作?” 萧珏回道:“是前燕昭文太子所作。
昭文太子工于书画,侄儿不忍其作品损毁绝迹,就设法收藏了一些。
” 皇帝拿起案上一篇昭文太子的书法,凝神赏看了一阵,评价说道:“过于幽婉文秀,似闺阁女儿,缺乏杀伐之气,想其为人也是如此优柔软弱,燕朝有此末世之主,焉能不亡?!” 其实慕烟心知皇帝虽说得不中听,但并不真就半点道理都没有。
然而她既对皇兄感情深厚,又深恨皇帝逼死了皇兄,遂在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