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2页
是死罪,你手持帝令,为何不直接将其杀头问罪,可是因为江妤锦?”
问题问得甚是尖锐,竟让徐承修一时不知如何应答,“江怀远犯下滔天罪行的确足以杀头,但此案仍有疑点,还需继续调查。
” 皇帝不解,“还有什么疑点?” 徐承修回应:“真账本上有两笔巨款流向不明。
” 皇帝目光深沉,“这两笔巨款可以说明什么?” 徐承修回应道:“臣以为,若能将其流向查出,极有可能做到将其同党一同擒获定罪。
” 此番分析很有道理,皇帝自然采纳,可徐承修三番五次得太后撑腰,又手握兵权,还立下如此大功,恐怕将来会功高盖主,难免让皇帝逐渐心生忌惮。
本将帝令赐予徐承修,是方便他行事,但如今皇帝大可借徐承修明明可用帝令处死江怀远,却还要将人带到皇宫,增加皇帝负担为由,批判徐承修办事不力,从而责令其将帝令交回。
于是,责备声起,“既然你没能力将此事调查清楚,朕将江怀远连同涉及案件交由大理寺全权处理,即日起,赐予你的帝令收回。
” 责怪的语气旁人一听便明白,更何况是器重徐承修的太后,太后眉头皱起,道:“此案交由大理寺调查,哀家没有意见,但承修调查有功,也并未犯下实际过错,你怎可没收帝令?” 袒护得很明白,无非不可以随便收回赐给徐承修的东西。
但越是有太后袒护,皇帝便越会猜忌徐承修。
皇帝道:“太后身处后宫,若是聊其他任何事,朕都毫无意见,可朝堂之事实在不宜干涉。
” 后宫不允许涉政,既然已经挑明,太后也无理反驳,只能眼睁睁看着徐承修将帝令交回。
对于妤锦,皇帝确实喜欢,但有规章律法在,皇帝也不得不从,只能让太监退下去将人放了。
当徐承修走出养心殿,与妤锦相见的那一刻,连自己也不知什么原因,竟有种对重逢的莫名期待之感。
可随之而来的,还有一股油然而生的愧疚感:先是将她关入密室,后又抓捕她父亲。
倘若江怀远最后被处以极刑致死,徐承修并不能够确定妤锦是不是会恨自己。
妤锦庆幸自己被放走,可又不幸在自己变成了罪臣之女,可江怀远罪在何处?在见到徐承修的这一刻,妤锦仿佛明白了。
徐承修一进宫,自己就变成了罪臣之女,无非是徐承修把自己的父亲给亲手逮捕了。
这一来,已经不知该感谢他
” 皇帝不解,“还有什么疑点?” 徐承修回应:“真账本上有两笔巨款流向不明。
” 皇帝目光深沉,“这两笔巨款可以说明什么?” 徐承修回应道:“臣以为,若能将其流向查出,极有可能做到将其同党一同擒获定罪。
” 此番分析很有道理,皇帝自然采纳,可徐承修三番五次得太后撑腰,又手握兵权,还立下如此大功,恐怕将来会功高盖主,难免让皇帝逐渐心生忌惮。
本将帝令赐予徐承修,是方便他行事,但如今皇帝大可借徐承修明明可用帝令处死江怀远,却还要将人带到皇宫,增加皇帝负担为由,批判徐承修办事不力,从而责令其将帝令交回。
于是,责备声起,“既然你没能力将此事调查清楚,朕将江怀远连同涉及案件交由大理寺全权处理,即日起,赐予你的帝令收回。
” 责怪的语气旁人一听便明白,更何况是器重徐承修的太后,太后眉头皱起,道:“此案交由大理寺调查,哀家没有意见,但承修调查有功,也并未犯下实际过错,你怎可没收帝令?” 袒护得很明白,无非不可以随便收回赐给徐承修的东西。
但越是有太后袒护,皇帝便越会猜忌徐承修。
皇帝道:“太后身处后宫,若是聊其他任何事,朕都毫无意见,可朝堂之事实在不宜干涉。
” 后宫不允许涉政,既然已经挑明,太后也无理反驳,只能眼睁睁看着徐承修将帝令交回。
对于妤锦,皇帝确实喜欢,但有规章律法在,皇帝也不得不从,只能让太监退下去将人放了。
当徐承修走出养心殿,与妤锦相见的那一刻,连自己也不知什么原因,竟有种对重逢的莫名期待之感。
可随之而来的,还有一股油然而生的愧疚感:先是将她关入密室,后又抓捕她父亲。
倘若江怀远最后被处以极刑致死,徐承修并不能够确定妤锦是不是会恨自己。
妤锦庆幸自己被放走,可又不幸在自己变成了罪臣之女,可江怀远罪在何处?在见到徐承修的这一刻,妤锦仿佛明白了。
徐承修一进宫,自己就变成了罪臣之女,无非是徐承修把自己的父亲给亲手逮捕了。
这一来,已经不知该感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