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美食与远方:小夫妻的全国漫游记 > 第1章 镜头与食单的初遇(上海·大学时光)

第1章 镜头与食单的初遇(上海·大学时光)

目录
    一、蒸汽里的横切面 2015年秋末的上海带着潮湿的凉,食堂后厨的白汽正裹着红糖香漫出锅沿。

    骆梓淇蹲在蒸箱旁调整单反焦距,镜头里穿浅蓝围裙的姑娘正踮起脚尖,马尾辫随着动作晃出细碎的弧度——她指尖捏着笔记本,笔尖在“糖藕选藕标准”那栏画了个醒目的问号。

     “师傅,塘藕和湖藕熬糖浆时火候差多少?”李可佳的鼻尖被蒸汽熏得微红,睫毛上凝着细水珠。

    掌勺的张师傅擦着汗笑:“妹儿记好了,塘藕节短肉厚,得用中火慢熬一刻钟,湖藕孔大易烂,火得收小两成。

    ”她慌忙低头记录,手腕蹭到笔记本边缘的糖藕横切面速写——七孔藕的孔洞分布被她用红笔圈了又圈,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淀粉含量与口感关联”。

     相机快门声突然响起。

    李可佳猛地转身,正撞见镜头后那双带笑的眼睛。

    骆梓淇举着相机晃了晃:“拍纪录片呢,同学介意入镜吗?”他穿件洗旧的牛仔外套,脖颈间挂着的相机绳磨出毛边,镜头盖没扣严,露出磨砂质感的镜片。

     “拍美食要拍细节。

    ”她忽然凑近他的取景器,指尖点在屏幕里模糊的糖浆气泡上,“你看这火候,气泡该是‘鱼眼泡’才对,现在太密了,像撒了把碎玻璃。

    ”两人的肩膀蹭到一起,骆梓淇闻到她发间淡淡的桂花香——是食堂阿姨今早分的桂花蜜,他今早也尝了,拌在粥里甜得很温软。

     二、葱油拌面的默契 傍晚的图书馆飘着纸页与油墨的气味。

    骆梓淇抱着电脑坐在靠窗位置,屏幕上是未剪完的后厨素材,背景音里张师傅的上海话正絮絮说着糖藕的历史:“老早子城隍庙的糖藕,要选淀山湖的九孔藕,糯米得泡足三个时辰……”他忽然听见旁边传来“哗啦”一声,转头看见李可佳正手忙脚乱捡散落的卡片——每张卡片上都画着食物简笔画,配着蝇头小楷:“苏州船点·石榴饺”“南京盐水鸭·斩件角度”。

     “借支笔?”她忽然抬头,睫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