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 穿越宋末,海上发家 > 第98章 学宫之光

第98章 学宫之光 第3页

目录
    修的梯田石壁,每道纹路都能汇聚晨露。

     小苏望着晶体书页上闪烁的光点,那是各地传来的技术改良报告:高丽用铳纹原理设计出能自动避障的牛车,阿拉伯将火铳轮作制写入《农书》修订版,甚至遥远的美洲玛雅,也在金字塔的阶梯上刻下类似火铳膛线的天文刻度。

    “文明的光,”她摸着书页上火铳纹的全息投影,“从来不是强光直射,而是像甜火结晶般,在碰撞中折射出七彩光谱。

    ” 冬至祭典上,学宫点燃“文明灯塔火盆”,火铳形的铜盆中,波斯的没药、威尼斯的松香、琼州的三角梅共同燃烧,烟雾顺着火铳膛线的螺旋上升,在夜空显形为巨大的“共”字黎汉双文。

    各国学子将各自的文明信物投入火盆:波斯的星盘残片、威尼斯的玻璃棱镜、非洲的太阳石——所有信物都被火铳纹的光焰包裹,化作星砂般的光点,飘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波斯学者易卜拉欣的孙子马苏德在祭典后写下:“琼州学宫不是知识的宝库,而是文明的熔炉。

    当火铳纹在波斯穹顶旋转,在威尼斯罗盘震颤,在非洲梯田生长,我们终于明白:真正的智慧辐射,是让每个文明都能在火铳的膛线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经度与纬度,让技术的光芒,永远照亮生民的粮仓与心房。

    ” 晨雾散去时,学宫的钟声再次响起,这一次,钟声里多了份跨越山海的从容。

    火铳纹的涟漪顺着七洲洋的洋流、丝绸之路的驼铃、季风带的云翳扩散,所到之处,钢铁学会了播种,暴力学会了低语,技术学会了拥抱不同的土壤。

    而在琼州的星火塔,雷生之铳的埋骨地正在萌发新的奇迹——一株根系呈火铳螺旋状的巨树破土而出,枝叶间闪烁着各国文明的微光,宛如大地捧出的永恒灯塔,照亮人类与技术共生的漫漫长路。

     喜欢穿越宋末,海上发家请大家收藏:()穿越宋末,海上发家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