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西游真诠 >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目录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悟一子曰:《西游》一书,讲金丹大道,止讲得“性命”二字,实止是先天真己之气。

    修性命者,修此一气,性命双全,而还归于一。

    反反覆覆,千变万化,不离其元。

     诸篇立说,或先明了性,而后可了命;或先明了命,而后可了性。

    或明了性即是了命,或明了命即是了性。

    或耑明性,而命无二理;或耑明命,而性有同原。

    或明了性不了命之偏,或明了命不了性之昧。

    或明了命之先先了性,了命之后后了性。

    或明性之不了,而落于虚伪,或明命之不了,而入于妖邪。

    或明傍门不能了命,而反失其性;或明枯寂不能了性,而无由了命。

    或明性为物欲所诱而不能了,或明命为幻妄所误而不能了。

    或未能尽知其性之初而不能了,或未能尽知其命之妙而不能了。

    或正言,或反说,或寓意,或设象。

    或戏谑闲情,发本然之理;或冷语微词,示下手之功。

    或隐指其要决,或显露其真传。

    横竖侧出,旁通曲喻。

    千魔方怪,无非止讲得修“性命”二字,止修得先天真乙之气而已。

     首七篇,原有伦次。

    以后,或有伦次,或无论次。

    颠来倒去,篇篇各有深义。

    如造化之雕刻万物,并无重复,归总本于一元。

    《参同契》曰:“孔窍其门。

    ”子舆氏曰:“引而不发。

    ”惟善读者能神观默察,而有以自得之耳。

    如此篇明遇境而迁,不能安身立命,即《易》所谓“思出其位”,《中庸》所谓“不能素位而愿外”之义,总由操守不固,工夫未到所致。

     篇首《南柯子》一词,心地工夫,在绵绵无间,句句彻透。

    何以劈提“南柯”二字?言世路□[左“山”右“险”] 巇,幻如南柯。

    若有心贪着,不能随遇而安,出此入彼,便似做南柯梦矣。

    凡人情境遇最难忍者,莫如饥欲,故易动者,莫如饥寒而思衣食。

    篇中师徒心和意合,归正求真,所以修性命也。

    倘遇饥寒,自当固穷,不可妄动。

    三藏见楼台欲化斋,行者望气色劝勿入,寓有叩侯门而求利达,戒冰山而慎行止之意。

     “请下马,平处坐下,切莫动身。

    与个安身法儿,画一道圈子,叮咛不可走出圈外,只在中间稳坐。

    ”即素位而行,不可愿外。

    此之谓有坐性,非果画一圈子可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