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因为二姑娘与四姑娘是年岁差得不多的嫡女,所以钱氏去年格外关注了二姑娘的嫁妆礼单,记得清清楚楚,就是为了等她生的四姑娘出嫁时好作比较。
侯夫人以为乔芝该是应付不了钱氏这说得头头是道的盘问,正要亲自同钱氏说,就听见乔芝缓缓说道。
“那二婶娘知不知道侯府庶女出嫁的公中定例?我同您说说,庶女出嫁,嫁妆中白银为二百两、金为二十两,无珍珠且无玉瓶,其余嫁妆物件更是另有削减。
” 见乔芝说得一点不错,侯夫人有些惊讶。
没想到她带着乔芝看嫡女份例,乔芝会心细如发,连其余的不必看不必记的也记在了心上。
所以乔芝面对寻衅的二夫人才能如此淡定,气势一丝不乱。
因为侯府目前还未嫁过庶女,不当家的人无从得知庶女出嫁份例。
钱氏虽然不确信乔芝说的有没有错,但她见乔芝自始至终都从容不迫的模样,也很难怀疑乔芝说的不是真话。
所以钱氏相信了四姑娘的嫁妆不是庶女份例。
但这还不足以解释四姑娘的嫁妆没有差错。
虽然是比庶女嫁妆多,不过与二姑娘的嫁妆还是有着一些差距。
侯府大姑娘嫁入皇室,没有可比性,钱氏暂时就只能拿二姑娘与四姑娘比,她还是不满意的口吻问道:“既然四姑娘也是嫡女份例,为何比二姑娘少?我比的仅是公中份例,没有算私房贴补,所以不知为何公中的份例还有着这样的偏差。
” 这件事乔芝是知道的。
她前日也这这样问过侯夫人。
所以听钱氏质问,她不疾不徐道:“公中的定例不过是参考,母亲她理事时根据情况酌情添减是再正常不过了。
” “二婶娘,四房的境况你应当清楚。
四叔他年少战亡,四婶娘守寡多年,膝下就二姑娘一个女儿。
所以当年二姑娘出嫁,母亲她给二姑娘划的公中定例就在嫡女份例上添了一等。
这是代表侯府对四房忠烈之后的看顾,二婶娘您觉得此等安排有何不妥当吗?” “没有,没有不妥当。
”钱氏一听二姑娘的嫁妆是因为考虑到四房的境况才添的,哪里还敢说什么不对。
侯府大老爷和四老爷是雷老夫人唯二
侯夫人以为乔芝该是应付不了钱氏这说得头头是道的盘问,正要亲自同钱氏说,就听见乔芝缓缓说道。
“那二婶娘知不知道侯府庶女出嫁的公中定例?我同您说说,庶女出嫁,嫁妆中白银为二百两、金为二十两,无珍珠且无玉瓶,其余嫁妆物件更是另有削减。
” 见乔芝说得一点不错,侯夫人有些惊讶。
没想到她带着乔芝看嫡女份例,乔芝会心细如发,连其余的不必看不必记的也记在了心上。
所以乔芝面对寻衅的二夫人才能如此淡定,气势一丝不乱。
因为侯府目前还未嫁过庶女,不当家的人无从得知庶女出嫁份例。
钱氏虽然不确信乔芝说的有没有错,但她见乔芝自始至终都从容不迫的模样,也很难怀疑乔芝说的不是真话。
所以钱氏相信了四姑娘的嫁妆不是庶女份例。
但这还不足以解释四姑娘的嫁妆没有差错。
虽然是比庶女嫁妆多,不过与二姑娘的嫁妆还是有着一些差距。
侯府大姑娘嫁入皇室,没有可比性,钱氏暂时就只能拿二姑娘与四姑娘比,她还是不满意的口吻问道:“既然四姑娘也是嫡女份例,为何比二姑娘少?我比的仅是公中份例,没有算私房贴补,所以不知为何公中的份例还有着这样的偏差。
” 这件事乔芝是知道的。
她前日也这这样问过侯夫人。
所以听钱氏质问,她不疾不徐道:“公中的定例不过是参考,母亲她理事时根据情况酌情添减是再正常不过了。
” “二婶娘,四房的境况你应当清楚。
四叔他年少战亡,四婶娘守寡多年,膝下就二姑娘一个女儿。
所以当年二姑娘出嫁,母亲她给二姑娘划的公中定例就在嫡女份例上添了一等。
这是代表侯府对四房忠烈之后的看顾,二婶娘您觉得此等安排有何不妥当吗?” “没有,没有不妥当。
”钱氏一听二姑娘的嫁妆是因为考虑到四房的境况才添的,哪里还敢说什么不对。
侯府大老爷和四老爷是雷老夫人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