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口音和发音并没有那么重要,在我们的国家,很多的人过分地重视英语的发音,我想这也是我们培养出大量的英语哑巴的原因之一。
其实,语言只是一个工具,它不像音符,差半个音就会影响整个乐句。
就像一个从小在美国长大的朋友的小儿子回到中国,他完全可以用不知道是哪里的口音的洋泾浜中文跟果果交流,他也会问敲门的人:"谁是你?"果果根本就不介意,我想那敲门的人也完全明白他在问什么?来到美国,尤其我们住的这个州,全部都是移民,哪里的都有,没有人会笑话你的口音,但是,如果你不能说出来,那你就会很被动,甚至寸步难行。
所以,我觉得作为妈妈而非专业英语老师,我们大可不必在乎什么发音和语法,就一个字--说! 他是我的孩子! 有的家长总是以别人的标准看待自己的孩子,和外人说的时候倒是很能放得开,一实施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却总是得失心太重,不免就急躁。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的各个方面也都是不同的。
我从小对孩子就很放手,比如很多的生活能力,我从不插手,因为,我知道孩子凭她自己的能力能行。
但是,有些东西,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帮孩子一把的。
我们不能死把着什么"自由"理论,一定要懂得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我们发现我们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的节奏和要求时,我觉得应该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给他们以适当的帮助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但,我想指出的是,这种帮助和引导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在短期内提高学习成绩,而是,帮助和引导他们走上自信的人生。
我们的孩子,在外面已经强烈的感受到了强大的社会压力,这社会对他们来讲就是他们的学校、老师和同学,也许还有亲朋好友。
不要以为,孩子不说就没有压力,他们有的,他们也非常地在意。
这样的外力,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圣经罗马书里说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
面对我们在外面受挫的孩子,我们不能再去效法这个世界在他们身上所做的一切。
一定要相信,我们能跟这个世界抗衡,我们能把这个世界无情地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撕得粉碎!因为,我们是孩子的母亲,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我承认,接纳是一个很难的功课。
但,想想我们自己,我们每天会犯多少的错误?我们有的时候对我们孩子所做的简直就是犯罪,但是,我们的孩子呢?他们照样无条件地接纳我们,他们依旧张开小手,带着一脸灿烂的笑容扑进我们的怀中,并喊我们:妈妈! 上个周五,我又看到了圣经里的那句话:"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
" 第14节: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孩子(1) 其实这句话,在我的文章中,我已经引用过好多次了。
今天,我再次引用,是想说,我们自己可能会是一个在世人眼里不合格的妈妈,不合格的妻子,不合格的上司,不合格的下属。
但是,在我们的孩子眼里,我们就是他们的妈妈,唯一的妈妈。
想想以往那些技术支持、科学探讨、自我剖析,解决过你和你孩子的问题吗?解决过长期压在你自己心头的心结吗?如果没有,为什么还要带着你的孩子走上那条老路?为什么要把你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东西,不自觉地有传承给你的孩子?为什么要让我们的孩子,这么小就背负他们不应该背负的东西?为什么我们做母亲的不把他们身上的"三座大山"彻底铲平!让他们背着自信的行囊,轻松地踏上他们的人生之路? 不要在意世人的评价,你把孩子交在谁的手中,他就是谁的孩子。
把孩子的成绩单撕个粉碎!把你的"科学"报告撕个粉碎!孩子不是实验室里的小白鼠。
接纳孩子,相信孩子,就一定能得到应有的收获。
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孩子 孩子的早期阅读一直都是家长们感兴趣的话题,尽管之前都有说,但这次还是要再重点说说。
果果的阅读现在已经是我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了,但我的头疼和别人正好相反,我头疼的是怎么才能让她少读一点儿。
每当看着她捧着书的手,离眼睛越来越近,我总是长吁短叹,这可咋办呢? 昨天,教会里的一个姊妹看到我们排练的时候,果果一直在看一本大部头的文字书,问我你是怎么教的。
我想来想去,果果之所以这么痴迷于阅读,是我从来没有把阅读当成一个任务交给她。
有一本著名的书名字叫做《爱和自由》,在这里我不想讨论这本书,只想借有这书的名字用一用。
我们知道,如果爱里面没有自由,那并不是爱,而是占有。
具体到阅读,如果我们不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孩子,那么,阅读始终都会是一种任务,无情地占有着孩子的时间和生命。
孩子感觉到的只是被占有、被侵犯,阅读的乐趣又从何而谈呢?"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这句话是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人从小就知道的。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阅读也一样。
那天,听朋友说,某专家给她所谓的有阅读障碍的孩子的阅读训练计划为:每天5000字! 首先,我历来强烈反对给未成年的孩子过早地贴上任何的"障碍"标签,他们没有什么障碍,他们充其量是比较特殊,他们充其量是被一些东西挡住了去路。
而拆掉那些路障,并不需要每天5000个中文字。
我不是专家教授,我不知道这5000字的概念从何而来。
但是,就算我数学再不好,我也知道每天5000字对于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先不说孩子,我想问问大家,我们自己愿不愿意看一篇我们自己并不感兴趣的长达5000字的文章? 第15节: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孩子(2) "爱好"这个词,首当其冲的还是"爱",没有了"爱",何来的"好"?而没有了"自由",又何来的"爱"?5000字什么?我觉得除了是一个训练计划,还是一个有期徒刑。
这徒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在最快的时间拆掉所谓的"障碍",但是,我们在实施这样的训练手段之前,除了生理以外,是不是还要更多地考虑考虑孩子的心理?当那所谓的"阅读障碍"在最短的时间被无情地拆除以后,因为没有爱,没有自由,留在孩子心理的那一道道障碍,就得用非常多的时间去消除。
既然是这样,我们是不是就要对孩子放任自流了呢?当然不是的,对于孩子的阅读,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计划,只是这计划应该因每个孩子而异。
我们一直都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一直都说不要相互比较。
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自觉地相互比较。
比较这个东西确实是非常地害人,每当我们去比较,我们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我们就会被浓浓的失落感所笼罩,我们的方向就会偏离。
听说专家还建议让孩子大声朗读,所以,有朋友问我,果果在家看书是朗读?还是默读
其实,语言只是一个工具,它不像音符,差半个音就会影响整个乐句。
就像一个从小在美国长大的朋友的小儿子回到中国,他完全可以用不知道是哪里的口音的洋泾浜中文跟果果交流,他也会问敲门的人:"谁是你?"果果根本就不介意,我想那敲门的人也完全明白他在问什么?来到美国,尤其我们住的这个州,全部都是移民,哪里的都有,没有人会笑话你的口音,但是,如果你不能说出来,那你就会很被动,甚至寸步难行。
所以,我觉得作为妈妈而非专业英语老师,我们大可不必在乎什么发音和语法,就一个字--说! 他是我的孩子! 有的家长总是以别人的标准看待自己的孩子,和外人说的时候倒是很能放得开,一实施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却总是得失心太重,不免就急躁。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的各个方面也都是不同的。
我从小对孩子就很放手,比如很多的生活能力,我从不插手,因为,我知道孩子凭她自己的能力能行。
但是,有些东西,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帮孩子一把的。
我们不能死把着什么"自由"理论,一定要懂得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我们发现我们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的节奏和要求时,我觉得应该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给他们以适当的帮助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但,我想指出的是,这种帮助和引导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在短期内提高学习成绩,而是,帮助和引导他们走上自信的人生。
我们的孩子,在外面已经强烈的感受到了强大的社会压力,这社会对他们来讲就是他们的学校、老师和同学,也许还有亲朋好友。
不要以为,孩子不说就没有压力,他们有的,他们也非常地在意。
这样的外力,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圣经罗马书里说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
面对我们在外面受挫的孩子,我们不能再去效法这个世界在他们身上所做的一切。
一定要相信,我们能跟这个世界抗衡,我们能把这个世界无情地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撕得粉碎!因为,我们是孩子的母亲,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我承认,接纳是一个很难的功课。
但,想想我们自己,我们每天会犯多少的错误?我们有的时候对我们孩子所做的简直就是犯罪,但是,我们的孩子呢?他们照样无条件地接纳我们,他们依旧张开小手,带着一脸灿烂的笑容扑进我们的怀中,并喊我们:妈妈! 上个周五,我又看到了圣经里的那句话:"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
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
" 第14节: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孩子(1) 其实这句话,在我的文章中,我已经引用过好多次了。
今天,我再次引用,是想说,我们自己可能会是一个在世人眼里不合格的妈妈,不合格的妻子,不合格的上司,不合格的下属。
但是,在我们的孩子眼里,我们就是他们的妈妈,唯一的妈妈。
想想以往那些技术支持、科学探讨、自我剖析,解决过你和你孩子的问题吗?解决过长期压在你自己心头的心结吗?如果没有,为什么还要带着你的孩子走上那条老路?为什么要把你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东西,不自觉地有传承给你的孩子?为什么要让我们的孩子,这么小就背负他们不应该背负的东西?为什么我们做母亲的不把他们身上的"三座大山"彻底铲平!让他们背着自信的行囊,轻松地踏上他们的人生之路? 不要在意世人的评价,你把孩子交在谁的手中,他就是谁的孩子。
把孩子的成绩单撕个粉碎!把你的"科学"报告撕个粉碎!孩子不是实验室里的小白鼠。
接纳孩子,相信孩子,就一定能得到应有的收获。
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孩子 孩子的早期阅读一直都是家长们感兴趣的话题,尽管之前都有说,但这次还是要再重点说说。
果果的阅读现在已经是我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了,但我的头疼和别人正好相反,我头疼的是怎么才能让她少读一点儿。
每当看着她捧着书的手,离眼睛越来越近,我总是长吁短叹,这可咋办呢? 昨天,教会里的一个姊妹看到我们排练的时候,果果一直在看一本大部头的文字书,问我你是怎么教的。
我想来想去,果果之所以这么痴迷于阅读,是我从来没有把阅读当成一个任务交给她。
有一本著名的书名字叫做《爱和自由》,在这里我不想讨论这本书,只想借有这书的名字用一用。
我们知道,如果爱里面没有自由,那并不是爱,而是占有。
具体到阅读,如果我们不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孩子,那么,阅读始终都会是一种任务,无情地占有着孩子的时间和生命。
孩子感觉到的只是被占有、被侵犯,阅读的乐趣又从何而谈呢?"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这句话是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人从小就知道的。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阅读也一样。
那天,听朋友说,某专家给她所谓的有阅读障碍的孩子的阅读训练计划为:每天5000字! 首先,我历来强烈反对给未成年的孩子过早地贴上任何的"障碍"标签,他们没有什么障碍,他们充其量是比较特殊,他们充其量是被一些东西挡住了去路。
而拆掉那些路障,并不需要每天5000个中文字。
我不是专家教授,我不知道这5000字的概念从何而来。
但是,就算我数学再不好,我也知道每天5000字对于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先不说孩子,我想问问大家,我们自己愿不愿意看一篇我们自己并不感兴趣的长达5000字的文章? 第15节: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孩子(2) "爱好"这个词,首当其冲的还是"爱",没有了"爱",何来的"好"?而没有了"自由",又何来的"爱"?5000字什么?我觉得除了是一个训练计划,还是一个有期徒刑。
这徒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在最快的时间拆掉所谓的"障碍",但是,我们在实施这样的训练手段之前,除了生理以外,是不是还要更多地考虑考虑孩子的心理?当那所谓的"阅读障碍"在最短的时间被无情地拆除以后,因为没有爱,没有自由,留在孩子心理的那一道道障碍,就得用非常多的时间去消除。
既然是这样,我们是不是就要对孩子放任自流了呢?当然不是的,对于孩子的阅读,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计划,只是这计划应该因每个孩子而异。
我们一直都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一直都说不要相互比较。
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自觉地相互比较。
比较这个东西确实是非常地害人,每当我们去比较,我们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我们就会被浓浓的失落感所笼罩,我们的方向就会偏离。
听说专家还建议让孩子大声朗读,所以,有朋友问我,果果在家看书是朗读?还是默读